在天道画面中,当宽甸六堡的所有将军都要迁回辽东关内的消息传出时,顿时在宽甸六堡的将民中炸开。
有的军民,在这得这个消息时,第一时间就逃向了建州、
但更多的军民,则是跪地乞求,哭喊着不要放弃宽甸六堡,不要放弃这里的土地,
同时也有人在暗中咒骂,当然要建造这宽甸六堡的人是你李成梁。
如今这宽甸六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迁户,不少人才好不容易能在这里落了家,在两三代人的努力下,才有了如此的模样。
然而,如此你李成梁年老怕死,却要放弃这宽甸六堡,真是该天杀的恶人。
有的人是在年轻时,迁户来到宽甸六堡开荒的,在几十年间,已经发展到三代人。
当初的开荒少年,如今已是年过半百,只能呆在家中,照看着孙子的庄稼老汉,怎么想也想不通,当年意气风发的将军,为何会在年老了之后,下了这么一个突然命令。
虽说在告示中,迁加关内,会有土地补偿,能安排军户,加入卫所。
但真的会有补偿吗?
而那些,从小就出生在宽甸六堡,涉世未深的汉人少年们,反倒是对关内,对华夏中原充满了好奇。
......
【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大火点燃了宽甸六堡,大火燃烧不断,凡是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也被全数毁坏。】
【对于不愿意离开的汉人百姓,李成梁下令,以军队进行进行驱赶,强行逼迫这里的汉人百姓进行内迁。】
【在这过程中有很多百姓,趁机离开了内迁队伍,因为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为何要放弃这里了土地。】
【对于李成梁放弃了宽甸六堡,并将六万四千户汉人百姓迁回辽东,辽东镇定太监高淮自然是同意的。】
【迁回了那么多的百姓,今后都是他高淮今后征税的对象的。】
【有了矿税太监高淮这一层关系与影响下,李成梁主动放弃宽甸六堡一事,并没有被明神宗朱翊均追究。】
......
【而努尔哈赤在接收了宽甸六堡的土地之后,也更加着重的进行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并束缚起自己的手下,不得在侵扰大明边境。】
【因此,在宽甸六堡一事上,李成梁与努尔哈赤就形成了一种非常默契的配合,从而引得无数的后世人,对此事的联想不断。】
【有人认为,这是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间的交易。】
【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努尔哈赤在接受宽甸六堡的土地之后,不得对大明动兵,也不得造反大明。】
【而努尔哈赤在接收了宽甸六堡后,虽然并没有停止,在暗中里对大明的军事试探,但仍旧采取了“西抚东攻”的策略。】
【因此,努尔哈赤在暗中给李成梁送去一大批钱财之外。】
【努尔哈赤也同样,在万历三十四年(1607)对大明朝廷上贡的贡品,增加了很多贡品,这一年的贡品数量,要比往年还要高出不少。】
【大明朝廷上,见努尔哈赤如此尊崇与忠于大明,在宽甸六堡这一事情上,便没有进入深究。】
【万历三十五年(1607)正月,努尔哈赤见大明朝廷的反应如此平淡,心中顾虑消散了很多。】
【同时,也因为李成梁放弃了宽甸六堡,在军事上,大明朝廷已经少了一只一直盯着他努尔哈赤不放的眼睛,与一把悬在头上的军事利刃。】
【因此,这宽甸地区,也就成为努尔哈赤与大明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缓冲地带。】
【在万历三十五年的正月,努尔哈赤终于起了,统一所有女真人的念头。】
【于是,努尔哈赤以“助叶赫抗建州”为名,挥师北上攻打乌拉部,并引发了“乌碣岩之战”。】
【在此战中,努尔哈赤首次将没有迁回辽东,并从迁民队伍中,逃回宽甸六堡的大明汉民,编为“耕田户”。】
【并让由大明汉人组成的“耕田户”,以负责努尔哈赤部队后勤供给,参与到了努尔哈赤的征战当中。】
【在“乌碣岩之战”中,建州女真大获全胜。】
【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等率领的3000建州骑兵,在乌碣岩击败了乌拉部布占泰率领的1万余乌拉骑兵。】
【并斩杀乌拉兵3千余人,收获战马5千匹,战甲千副,极大地削弱了乌拉部的军事力量与势力范围。】
【但努尔哈赤,并没有趁胜攻灭乌拉部,因为努尔哈赤战略目地,已经实现,也重创了乌拉部的军事力量。】
【战后,努尔哈赤依旧如以往一样,向李成梁送去了大量的金银。】
【同时,努尔哈赤也依旧将战功上报给大明朝廷,并把战后贡品,一同上交给大明朝廷,表现出一副,他努尔哈赤只忠心于大明朝廷的模样。】
【这让许多对努尔哈赤抱有怀疑之心的朝廷官员,在众多事情上,挑不出努尔哈赤的毛病与反意。】
......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他娘的,这个努尔哈赤太会来事情,也太懂的做人的人情世故了。”
“难怪,后世人会把李成梁称为清始祖了。”
百姓乙:“同样是造反,哱拜失败了,杨应龙也失败,唯独他努尔哈赤在天道历史进行中取得了成功。”
“看来他努尔哈赤的成功,并非是偶然而来的。”
“但凡,那杨应龙有努尔哈赤懂得做事的一半能力,那么他杨氏一族在播州的根基,估计就能保得住。”
.....
【当大明朝中官员,还在争论李成梁的功过对错,以及他努尔哈赤的是忠是贼时。】
【努尔哈赤,已经在在赫图阿拉(辽宁抚顺),设立了“议政五大臣”,并将六堡废墟中获取的汉式官僚制度融入女真统治体系。】
【之后,努尔哈赤仍旧大力发展农业,并继续增加对农业的优免政策,以此吸引到更多的汉人逃来建州。】
......
【万历三十六年(1608),在矿税太监高淮毫无节度的横征暴敛之下,辽东地区终于爆发了大规模民变与兵变。】
【民变是因,高淮以“开矿征税”之名,强占农田,劫掠商铺等。】
【兵变是因,高淮将手伸向军队,克扣军饷,勒索兵器锻造税,致使“辽人剥肤及髓,父子相啖,白骨盈野”。】
【三月,沈阳卫的将士首先哗变,千余士卒砸毁税署,焚烧高淮豢养的税棍爪子据点。】
【哗变消息蔓延非常迅速,宽甸迁民与本地百姓群起响应,数万人包围辽阳府衙,要求罢黜高淮。】
【高淮慌忙征调辽东镇兵镇压,却不料半数士兵曾为六堡旧部,拒绝对百姓刀剑相向,反而倒戈加入民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