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虽然不知道黑暗中隐藏着的是什么动物,不过那种危险的气息却越来越近。
元嗣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只听见耳边一声怒吼,一个巨大的身影跳了出来。
杨元嗣借着火光一看,原来是一只皮毛黄白相间的猛虎。
这个可跟他在动物园中看见的不太一样,浑身上下都是鼓起的肌肉,趴在那里蓄势待发。
这猛兽之王果然威武霸气,不可一世。
武松可以赤手空拳搞死一只老虎,元嗣可没有十足的把握。
不过要是手里有一支长枪,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杨元嗣观察着老虎的动作,防备它突然袭击。
那老虎却也聪明的很,趴在地上跟元嗣直视,也不贸然进攻。
不过最强大的野兽也终归是野兽,猛虎终于按耐不住。
它后腿用力往前一蹬地,前爪向着杨元嗣扑了过来。
杨元嗣并不慌张,他身子往右侧跳了五步,弯腰摆腿,使了一个回马枪。
这一枪势大力沉,直接贯穿了老虎的脖子,将它钉在地上。
刚才这一枪,无论是力道还是角度,拿捏的都是恰到好处,元嗣也非常得意。
那大虫前爪痛苦的刨着地面的土,后腿用力的蹬地,想摆脱这长枪的束缚。
不过它越挣扎,脖子上的裂口越大。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它就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嘴里也吐出血沫子来。
元嗣围着它转了一圈,发现这畜生腿上居然还插着一支小小的标枪。
看来已经有人提前在猎杀它了,只是让元嗣捡了个便宜。
这家伙可浑身都是宝啊,元嗣围着它转了两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这时候听见身后的草丛中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个人影闪了出来。
这人的长相也非常奇怪,看他身材已经有七尺开外,十分健壮。
不过元嗣看他面色稚嫩,表情天真,怎么看这人也是个未成年啊。
那人却并不理他,也绕着老虎转了两圈。
等他转完了,元嗣问道:“它腿上的标枪是你的吗?”
那人也不答话,将标枪收了起来,说道:“你能一个人将它刺倒,看来确实也是个好汉。”
这时候不远处一片火把,三四十个人朝着一个方向走了过来。
这一天过的实在是充实。
这次来的的是一群猎户打扮的人,为首一人四十许年纪,手里提着一柄钢叉。
他后面也基本上都是一个打扮,看到杨元嗣和地上的老虎,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
那领头的猎人上前说道:“这大虫可是好汉所杀?”
元嗣想了想说道:“正是我杀的,怎么了?”
这猎户一五一十的跟元嗣说了事情的由来。
原来一个月前,这两水镇的山上出现了一只大虫,专门攻击往来客商行人。
一个多月竟然伤了三十多条人命,知县大人大怒,严令限期打虎。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畜生居然跟听到了信儿一样,开始躲了起来。
后来可能是因为实在饿不住了,又出来伤人。
不过这次它的运气不太好,有个从边境来的小子,最擅长的就是跟踪。
今天下午的时候,大家将它堵在了在后山上,不过这畜生机灵的很。
那少年本来想着用标枪切断它的后腿,想不到它竟然拖着标枪又跑了。
一直到这里才被追上,可是已经成了一只死老虎。
杨元嗣说道:“虽然这大虫是我杀的,不过你听我说,这本来就是你们的任务,我只是凑巧遇到罢了,老虎还是算你们打死的!”
周围的猎户听了,欢呼起来,连着说着感谢的话。
猎户头领看他一个人住在荒郊野外,估计也是个狠人。
他道了声谢,带着众猎户抬着老虎下山了。
那个少年却留在这里,好奇的看着杨元嗣的骑兵装备,问道:“你是赤旗军里面的人吗?”
杨元嗣点了点头,问道:“你多大,听口音也不是本地人,怎么会跟这猎户搞在一起?”
那少年说道:“我叫李重山,十三岁,本来是秦凤路人氏,只因跟母亲一起过来投奔一个故人,流落到此地。”
元嗣豁然开朗,刚才他就发现这个小伙子的相貌像一个人,就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此人从秦凤路而来,那杨信也是从秦凤路来的,跟这少年相貌有八分相似。
这李重山只有十三岁,却长的如此高大,杨信有一丈多高,两人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
杨元嗣又问道:“你不在家好好陪着母亲,怎么上山打起老虎来了。”
李重山叹了口气,说道:“秦凤路离这里万里之遥,一路上风餐露宿,母亲得了重疾,需要医治,我又没有银钱。”
“听说打虎有赏钱,我本来就会打猎,这才跟着猎人们上了山。”
杨元嗣叹了一口气,这人看着身材高大,其实还是个孩子,搞不懂杨信那么有本事的人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他索性说道:“你们来投奔的人叫作杨信吧?”
李重山大吃一惊,心里充满了戒备,反问道:“你是谁,你怎么知道?”
杨元嗣笑道:“我曾经在牢城营里和杨信有过交集,听他说起过。”
李重山将信将疑,说道:“阿叔没有说过有你这样一个朋友。”
李元嗣也说道:“你还不知道他,惜字如金,没说也正常,我们还没有熟悉到那个地步。”
“不过我是真心想帮助他,你能跟我说下你们到底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吗?”
少年始终还是孩子心性,没有那么重的心机,放下了戒备,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杨信和孩子的父亲都是秦凤军中的军官,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秦凤军主要是负责的防线是面对吐蕃和其他羌戎等异族,虽然常年战斗不断,但是规模和烈度都不大。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性,在边军中,越是小规模的缠斗,越是凶险。
半年前的一天,西军突然要跟秦凤路军合作去西夏的静塞路军取一样东西。
秦凤路军很少跟西夏交手,不过既然上官有命令,他们也不敢怠慢。
指挥使组织了一支一百多人的小队,都是秦凤路中的精锐,杨信和李重山父亲都在其中。
杨信虽然武艺高强,不过骑马的技术实在是太烂,他会的本事基本上都是步战才能完全施展开来。
事情也就坏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