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夫子讲了两节课的经义,脑子有点昏昏沉沉,剩下的两节便是射、御。
六艺里宁元昭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每节课他都会好好上。
陈意安跟徐修和都很喜欢射箭跟御马,遇到有这两节课的时候就比较激动。
射箭和御马是甲乙丙三共九个班一起上,就跟上大课一样,也没有固定的位置,想坐什么地方全靠抢。
除了射箭跟御马,书院里也会教画画和弹琴,再加上礼仪跟算术,这六门课相当于放松课,如果不加以约束,大多数同学都会应付了事。
在此之前,这些课差不多都被大部分学子用来学习文章。
书院认为君子需“文武双全”,既能治国安邦,又能征战沙场,所以现在月考的时候也会把这些课程加上。
陈意安跟徐修和就是喜欢这些课程的那一小部分。
骑射课的教学场地在书院后山上的一个小校场上。
书院里面的山也不是正经的山,说是一个小土坡更为贴切。
一路走过去能看见书院里边的食堂、宿舍依旧一个小花园,花园边上还有琴室和画室。
琴室和画室都是以免天气不好,室外无法教学设立的,平时天气好的时候,夫子会带着学生去花园找一个亭子教学。
徐修和早早地到了,正冲两人挥手,“陈兄,宁贤弟,在这边,快过来!”
两人快步上前,在他身边坐下。
刘云开就是那种不爱上这种课的学生之一,他本想在后边躲着温习温习功课,被赶过来的徐修和一起拉到了前边。
为了方便射箭,书院给他们发了束袖,射箭的时候会把袖子扎起来。
徐修和跟刘云开已经绑好了束袖,看宁元昭费劲巴拉的整理袖子,徐修和一把将他手上的束袖抢了过来,“来来来,我帮你!”
宁元昭没有拒绝,伸手让他整理。
陈意安主动将束袖递给刘云开,“贤弟怎么这会儿不说被计贤弟知道不好了?”
宁元昭没接话,徐修和抬了抬眼皮笑着:“你说呢?”
陈意安一噎,不再看他们俩,偏头看向刘云开,“刘贤弟,你不会也好男风吧。”
也?
宁元昭跟计一舟两人相处的时候之间那种黏腻到旁人无法插足的气氛他是感受过的,他也不是傻子,自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刘云开看向徐修和,随后摇摇头,“在下已有妻儿。”
他们这些秀才,想找出几个没成家的很难。
这边的男子差不多十六七岁就开始相看人家,像他们这样大的男子没有成亲才比较奇怪。
宁元昭年龄最小,刚到家里人都开始着急的年纪,不过他家里又知道他的情况,也不操心他。
按理说徐修和不应该到现在还没有成婚,也不知道他怎么成功拖到这个岁数的。
等他们说说笑笑把自己袖子弄好,第二遍正式上课的钟声就响了起来。
御、射虽然合并在一起,但是他们这才刚开学,不能骑射一起教。
教射箭的师傅先是指挥这三个班的学生一起活动了一下身子,就拿起弓箭站在一个台子上,给他们讲解技巧,再给大家示范怎么拉弓,怎么瞄准,怎么发射。
学校用来教学的弓都是最简单的弓,不过就是这最简单的弓也要八两银子一把,加上平日保养的费用,怎么着都要十两银子了。
箭矢稍微便宜一点,一支箭的价格就在一百文左右,主要是箭头比较贵,书院大批量购买的价格会便宜一点。
骑射骑射,射箭御马学会了之后,就得上马了。
用来骑的马可比当初宁元昭他们买的马匹贵得多了。
总之,这一门课他们甲班没啥人在之前就学过,宁元昭家里有马车也没办法独自骑马。
那些丙班交钱上来的学子倒还好些,有一部分人就会骑射。
他们这四个人当中,就徐修和跟陈意安会骑马。
射箭还好点,原先在村子里的时候,计一舟教过宁元昭,他上起手来很快。
只是书院里的弓都不如计一舟的好,都是统一的三石弓,算是中等偏下的力度,分量就轻了许多。
尚且能用。
宁元昭按照师傅教的,没怎么用力气就拉开了弓,瞄准前方的靶子,一箭射了出去。
另外三个都是头一次上手,找不到窍门,场地里的师傅看见后过来指点了他们的动作后,才稍微好些。
剩下的时间就只能他们自己练习,弓箭几个人轮番换着使用,一节课下来每个人练习的时间也就只有半个时辰。
就算是这样,也会让人胳膊发酸。
宁元昭已经很久没干过活了,除了偶尔会抱一抱计一舟,胳膊都很少用力。
这一节课下来胳膊都有些发酸。
看来还是运动少了,等回去了问一舟要几个他那里的运动视频跟着做一做。
中间休息的时候,陈意安坐在地上,“这可一点都不比收麦子轻松。”
“你还收过麦子呢!”徐修和问。
“那当然了!”陈意安说:“我跟杳杳虽然在城里,春耕秋收都是要回去帮家里忙的。”
徐修和环视一圈,刘云开都不用问,肯定也干过农活,宁元昭家里什么情况他也知道,合着就他没收过麦子了。
“那今年你们谁家缺人,我也要去收麦子。”徐修和说。
没收过麦子好像都有点融入不了他们了一样。
接下来的御马课他们这些“应届生”就没什么参与感了,被夫子带着学习理论知识,只有甲上班之前学过,才直接开始学习五驭之术1。
五驭之术掌握好之后,才会开始让学子们骑射结合。
连着上了两节稍微轻松一点的课程,中午散学直接从小校场走。
徐修和忙着回去看砚台有没有回来便先走了,剩下的刘云开在食堂吃饭,去晚了就没什么荤菜了,他也直接告辞。
宁元昭跟陈意安一块儿回家,只不过他不去家里,直接去铺子用饭。
最近这段时间计一舟都在铺子,就让王婶儿不用在家做饭,直接都到铺子里用饭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