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发教授曾经问过贺兰一个问题,调味品厂只做油辣椒一个品类的产品是不是有些过于单调了,要不要再多开发几个品种,比如糟辣椒、酱辣椒之类。贵州的辣椒品质好,不论怎么做都可口,调味品厂又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农副产品的合作协议,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供应,完全可以做到百花齐放。
贺兰不好意思说自己只吃过油辣椒,对其他品类知之甚少,更不能说她只知道油辣椒会畅销几十年长盛不衰,对其他的毫无印象,于是她只好搪塞周教授,号称她准备先把油辣椒的名声打响,之后再徐徐图之。
况且谁说油辣椒的品类单一了?香菇油辣椒、香辣脆油辣椒、干煸肉丝油辣椒、牛肉、鸡肉,细分品类简直不要太多。
周教授觉得有道理,先把最擅长的油辣椒搞出名堂来,不愁以后其他品类占不到光。于是贺兰提供主要配方架构,周教授再将配比进一步精确,汝辉调味品厂的首批拳头产品便这样应运而生。
为了这批油辣椒能够顺利进入市场,贺兰可谓殚精竭虑,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整合销售渠道上面,以至于情伤看上去很快便得到了痊愈。
在她的规划下,汝辉油辣椒依托汝辉辣条原有的销售渠道,不费吹灰之力便进入市场正式销售。
与辣条一样,油辣椒贺兰依旧采用的是特约经销商模式销售,即汝辉负责将产品运输到地区经销商手中,由经销商逐级向下分销。
这种销售模式的好处多多,比如市场渗透力强,能够快速覆盖下沉渠道,因为经销商才是区域内最熟悉本地市场的人。当初鼎誉国际的辣丝和脆丝始终无法快速进入终端零售市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采用的是销售承包制,将销售任务全部分派到销售部个人员工身上,让员工自己去闯市场。试问有多少初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员工能够迅速敲开当地市场的大门呢?
又比如与经销商合作大多采用的是预付款方式结算,相当程度上转移了生产厂家的资金压力,这也是之前汝辉为什么能够在寄春集团的高压之下强撑那么久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这种模式还能很好的避免渠道窜货,防止经销商内部大打价格战。
但也有不好的方面,比如销售利润经过逐级加码,最后的终端零售价明显高于最初预期。一瓶成本五元钱的油辣椒,在经过特许经销商的逐级分销后,消费者的最终购买价格为九元,利润的大头几乎都被经销商赚去了。
这种情况最令钱丽云感到开心,因为她和丈夫老徐的超市既是终端零售商也是汝辉的特许经销商,直接省去了分销步骤,一步到位享受最直接也是最高的利润。一瓶油辣椒别人卖九元,钱丽云的超市也必须卖九元,每瓶含泪怒赚四元钱。
并且因为没有与终端市场直接接触的机会,所以在市场反馈方面汝辉的消息明显要滞后许多。
这个问题就主要是因为时代的因素了,这年头的生产厂家还在秉持着千百年来的老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自信只要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自然不会缺少消费者。
然而贺兰来自二十年后,对老一套的弊端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所以她早在油辣椒上市最初便亲自带队进行地推,主动面向消费者收集第一手反馈信息。
作为油辣椒的故乡,贵阳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收集地。参加完简短的剪彩仪式后,贺兰与陈雪华换上统一的工装,来到老城区一处人流比较密集的居民区,在菜市场门口摆起了试吃摊位。
大老板亲临现场已经够给面子了,员工又怎么会让贺兰亲自动手,所以全程贺兰和陈雪华都处在观望当中,并没有上手的机会。
不得不说贵州妹子十分令贺兰刮目相看,一个个嗓门奇大,又不扭捏,见到阿公阿婆嘴甜的像是抹了蜜,培训时的话术人人都能活学活用,比当初光明厂时期贺兰亲自带队的业务员们还要出色。
包括陈雪华都忍不住感叹:“人家怎么就能放得开,想当初我做推销的时候总感觉脸皮像被针扎。”
贺兰安慰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陈雪华瘪瘪嘴,说道:“肯定也有咱们厂福利待遇高的原因。”
全国都在搞下岗职工再就业,可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岗位再多也多不过下岗的人,在遍地都是下岗职工的年代,突然冒出来一家福利好、待遇高,还声称将来会分配职工家属楼的企业,谁不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谁就是傻子。
何况企业并不看重男女之别,不仅工资一视同仁,就连厂长都是女人,只这一条就给原酒厂的下岗职工打了一剂强心针。
酒厂的工作又苦又累,工资还不能做到同工同酬,明明大家的工作量差不多,男工就是要比女工多十几块,美其名曰劳动补贴,好像女工们没有劳动或者少劳动一样。
就连酒厂倒闭后的买断工龄钱男工都要比女工多不少,原酒厂的女工们早就对这种现象颇有微词,也找到过管理层反应问题,但总是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直到酒厂倒闭问题也没有引起过重视。
因此女工们几乎没有人对酒厂怀有念旧之情。
但汝辉接手酒厂并改造成调味品厂后情况立刻就不一样了,汝辉的招工公告里明确指名优先原酒厂员工,尤其是女员工,且工资计算方式是计件工资,保证多劳多得。
这项内容其实是张松年在了解过酒厂女工的工作内容后,认为能在酒厂工作的女员工个个都是身体素质过硬且吃苦耐劳的可造之材,为了人员稳定所以才额外添加的。但酒厂女工们并不知道这个原因,她们将一切都归功于调味品厂有一位女厂长,且女厂长背后还站着另一位更加有实力的女厂长的缘故。
因为这个缘故,酒厂女工们对这份难能可贵的工作分外珍惜,工作起来格外卖力,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新入职员工的积极性,试吃摊位摆出来不久,四周便围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