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活下去,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随同大人们一起,在官盐船上面运盐,通过卖苦力来换取非常微薄的收入。】
【而在这个过程中,张士诚积攒下来了非常高的威信——张士诚虽然年纪小,却身体健壮,很有一把子力气,这构成了一方面的优势;同时,张士诚还有一股子任侠之气,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也非常贫困,但等到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却总是愿意伸出援手、有求必应。】
【这就是张士诚日后起家的第一步。】
【而接下来,为了养家糊口,赚到更多的钱,张士诚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威信,连通几个同乡一起,干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是的没错,他也成为了一个私盐贩子。】
【张士诚也是一个私盐贩子,还是一个私盐贩子。】
【他运送私盐的方法,是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小部分私盐,卖给当地的富户。】
【但是张士诚这个私盐生意做得并不顺畅,因为当地的富户们为了不给少给钱,时常以举报给官府为要挟;同时,他们也都根本瞧不起张士诚这样的私盐贩子,对他们非打即骂。】
【因为私盐这个生意确实见不得光,自己也确实身份低微,所以张士诚等人只能忍气吞声。】
【此外,白驹场的盐官也很喜欢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克扣盐户的钱财,同时,盐户还得主动给他们上贡,张士诚等盐户鉴于身份不同,只能默默忍耐——盐官,或者说盐警,这玩意儿一直到二十世纪还存在,比如宋某文手底下……】
“……”又是一个私盐贩子啊。
杨坚无言以对。
这私盐贩子的数量,是不是有点多了?而且搞出来大事的私盐贩子的数量,是不是也有点多?
——从这些起义故事来看,至少就有王仙芝、黄巢,以及张士诚和方国珍四个私盐贩子了!而且这四个私盐贩子,也全都是搞出来了大事儿的人,而非那种小打小闹。
或者说,被讲述出来的这些私盐贩子起义,就没有一个是小打小闹的,全都是大动静。
私盐贩子就这么和造反有缘吗?
况且,这个张士诚还不是那种家中世代贩卖私盐的私盐贩子,没有那样的家族人脉支撑,没有那种家族财富作为后盾,他家是从他这一代才开始走上贩卖私盐的道路的!
这种私盐贩子第一代,就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私盐贩子,私盐贩子……
杨坚开始对这个群体升起了更大的警惕和敌意。
这不仅是能够做到挖朝廷的墙角,撬走原本应当属于朝廷的财富,也就是属于皇帝的财富,影响朝廷想要通过盐来获得更多财政收入的打算、影响天下百姓对朝廷的态度——虽然杨坚不觉得元朝这么做是一个非常恰当的选择……
但……
那也是朝廷。
可私盐贩子,张士诚这么一批第一代的私盐贩子,方国珍那么一群不知道做了多少年的私盐贩子,以及天底下不知道到底存在多少的、和又有多少人打算去从事的私盐行业……
他们是真的能够撬动天下的根基的!
并且,这些人往往还确实有那么点野心,有那么点煽动力。
与杨坚想法相同的还有许多皇帝——普通百姓造反,如果不是真的天下到了某种地步,如果不是天下全面响应,那么很多时候也就是小打小闹而已,谁能说自己统治期间没有某些个地方发生过民变?
但是私盐贩子这个群体,他们掌握盐这个大杀器,又有大量的人脉、见识、财富,这些人真的能够对朝廷的统治造成非常大的负面作用。
【至正十一年,刘福通率众起义,天下响应。】
【而在泰州这边,同样有人响应刘福通,这个人叫做王克柔。此人并非贫苦出身,而是富裕家庭,且乐善好施,平日里就结交了不少游侠,但是在起义之前,这件事情就走漏了风声,他本人也被高邮知府李齐抓住了,关到了监狱里面。】
【但王克柔这么多年结交游侠,乐善好施,还是换来了一些人的感念,比如李华甫和张四,这两人打算聚众劫狱,但在实施之前,这个打算也被高邮知府李齐知道了,于是,他把王克柔押送到了扬州,而对于李华甫和张四,李齐最终选择了招安。】
【于是,李华甫成为了泰州判官,张四成为了千户。】
【但是,李华甫并没有因为这一次招安就真的对元朝认可、安定下来、放弃可能的起义的打算。】
【在担任判官的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张士诚。】
【彼时的张士诚,也受到了刘福通和天下其他人宣布起义的影响,加之这么多年在盐场被盐官和富户们欺压剥削的惨痛经历,让张士诚也萌生出了起义的想法。】
【最终,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和李华甫选择里应外合,共同攻取泰州城。】
【张士诚率领盐户们在白驹场附近歃血为盟,发动起义,他们杀死了欺压剥削自己的盐官,以及一向瞧不起他们、对他们没有好脸色、还不愿意给钱的当地富户,打开了当地的仓库,把仓库中的所有钱财和粮食都取了出来,分给了当地的百姓们。】
【接着,一把大火,把这些屋子烧了个精光。】
【随后,众人跟着张士诚继续向泰州前进,走到一个叫做丁溪的地方时,当地的大姓刘子仁带着家丁、族人等前来镇压起义,但是也被张士诚带着众人击溃,随后,张士诚乘胜进军,成功打下了泰州城。】
“……”这个发展是众人没有想到的。
地方上有其他人想要起义,响应红巾军,但是这个人直接被地方知府给抓了——“所以,王克柔后来呢?有人想要劫狱救他,但是没能成功,他被押送到了扬州,然后呢?”
后面怎么就没有了?难道王克柔就这么没影儿了?
“肯定是死了呗,还能怎么样。”有些人觉得此人完全是在说废话,王克柔已经被抓了,所以他很难自己逃走;想要救他的人也是在泰州这边,他和扬州那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样以来,泰州没能救出来,到了扬州,他还能有什么结果?
元朝官府肯定要处死他的。
没有记载,那就说明他没有什么后续,如果他后来真的被人救出来,或者参与了什么其他的事情,那不可能没有记录。
“但是这个李齐为什么要招安这两个想要劫狱的人?这不就给这些人制造了里应外合的机会吗?”还有人不理解李齐的做法——这明显也不是什么支持元朝朝廷的人哪,怎么王克柔就被抓了,但是这两人就被招安。
“可能还是有点用的?”有人道,“你看,后来和张士诚里应外合的是李华甫,但是没有张四……这是不是证明,张四真的就老老实实被招安了,所以招安还是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