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这宋朝,杜充挖开黄河,真的把金人淹死一大堆,把金人的精兵淹死大半,彻底断了金军接下来数十年间大举南下的能力,让金军对宋朝产生一定的忌惮……那也就算了,虽然代价非常惨烈,但好歹也有了点结果。
可是问题是,事实结果根本不是这样!
就算金军确实被黄河决堤影响到了,但是他们因此被淹死的人数也根本没有到了能够伤筋动骨的地步,就连他们的行军计划都没有被影响太多——至少朱元璋确定,在杜充挖开了黄河造成黄河决堤之后,金军依旧在继续南下,并没有说就此停止进军。
……所以,付出了百姓大量淹死,其后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因为疫病等死亡的惨烈代价后,换来了什么?什么也没有换来!
金军继续南下,赵构继续逃跑,只有黄河沿岸的百姓生不如死,悲痛不已,生离死别,流离失所……
杜充!宋朝!
而且,这个杜充后来还成了南宋的宰相——虽然因为他日后又投靠了金国,所以没有一个好名声,可是他确确实实曾经成为了南宋的宰相!
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
朱元璋本人不喜欢宰相丞相的存在,因为他本能地觉得这是对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力的威胁——宰相丞相当然不如皇帝,可是他们确实具备一定的话语权,这样就能稍微左右一下皇帝的决定,影响到政策的推行……
这是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的情况。
但是同样的,他也确实非常清楚宰相丞相这个位置上的人的重要性——有如此权力的位置,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一个无能的、愚蠢的、还非常残暴并且喜好声名的人……那就会是这个朝廷的灾难。
同时,也是当时整个天下的灾难,特别是对百姓们而言。
当然,也是对皇帝的灾难——碰上这么一个宰相丞相,皇帝能有什么好名声?
所以,朱元璋非常不能理解杜充到底是怎么成为宰相的。
——就算不体恤不在乎黄河附近的百姓,当时的宋朝朝廷中,难道没有人看见,这个挖开黄河的做法,不仅没有多大作用,反而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负累吗?
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但是总得在乎后续的河道治理、以及赋税的征收吧!
这黄河这么一淹,多少土地不能继续耕种?即使能够继续耕种,需要多长时间恢复?产量会不会下降?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或者是死亡,那么朝廷不就少了很多能够缴纳赋税的人口?
这笔买卖怎么算怎么都不划算啊!
所以,杜充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
百姓们的反应更加激烈。
“这个畜生!!!!!”有人怒吼出声。
发出这样的怒吼声的不只是他一个人,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全都在愤怒输出,甚至每个人都没有丝毫停歇。
他们的怒火喷涌而出,源源不断;仇恨同样喷涌而出,源源不断。
这一刻,不少人短暂地无视了什么同为中原王朝的共情和认同,而是疯狂攻击辱骂宋朝的这些做法,并且直接一度将宋朝开除出了中原王朝籍。
黄河!那可是黄河!!!
他们这些人,就身处在黄河附近的城池之中,也因此反应格外激烈。
“这种畜生东西,他凭什么能够当官?!凭什么!”
“宋朝的科举考试难道不看一看考生的人品吗?虽然没有这一项考核,但是从他的言语谈吐、文章内容等方面,怎么着也应该能够看出来一二吧???怎么就还能让他当官?!”
有人直接质疑起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还有人倒不觉得是科举制度的问题:“其实他能够当官也不奇怪,毕竟科举制度也只是选拔人才,不能说一定就能选拔出来人品和能力都很出色的人,所以人品方面不一定就很有保证,杜充能够当官也正常。”
说完了科举方面的事情,此人顶着周围人灼灼的目光,话锋一转:“不过,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人日后能够走到高位,还能够担任东京留守,然后下达挖掘黄河的命令——这种命令能被底下人愿意听从,说明他的官位肯定不低。”
“他能够当官,那是因为他可能考试考的确实好,而考试又不专门考察人品;但是他当官之后,他在官位上的做法,做出的事情,肯定不可能隐藏他的人品,不能隐藏他的很多观点和认知……这样一来,挖掘黄河肯定不是他做出来的丧心病狂的第一件事情……”
“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他在此之前,已经做出来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可他却依旧能够继续往上爬,而不是从此只能在底下转悠,甚至干脆不能当官。”
恰在此时,他们看到了评论中关于杜充的更多信息。
嚯!
这一看,许多人顿时吓了一跳——这人的想法还真没错!
这杜充,在能够开掘黄河之前,确实就已经干过缺德事儿了,而且是大大的缺德事儿。
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杀人!
“其实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他杀死这些人……”一个人有些犹豫道,“毕竟当时金军南下,宋朝肯定要防着有没有金国的奸细潜入宋朝,可是有时候仔细甄别也还是会有漏网之鱼,所以不如直接杀了,以绝后患……”
但他的话并不止于此,他显然也是一个比较喜欢周全的人,“但是同样的,这种全都杀死的做法虽然确实能避免漏网之鱼,可是确实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至少他在听到把人全都杀了的时候,是有点恐惧和发冷的。
哪怕,他可能并不是从燕地过来投奔的那些人,而是沧州的本地人,这么做对他是有好处的。
可是他也还是会感到一些害怕。
“所以,这种事情非要说的话,也算是有一定的缘由——可是鉴于其同样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也不算是绝对恰当的操作,因此,为什么杜充没有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还能在日后成为东京留守?”
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直接总结了一番。
不管这种做法到底有没有缘由,总归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按理来说,这种情况总该是对做决定的人,也就是杜充,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可他日后还是就这么成为了东京留守。
然后,把黄河决堤。
然后,拍拍屁股直接走了。
然后,又成为了南宋的宰相。
哈!怎么回事儿!他到底是怎么升上去的!还是说,官场情况,至少是宋朝官场,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