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这后世的大明朝廷,也真是够可以的,连一门用来攻打城墙用的大将军都不给那三万的南川一路的军队?”
百姓乙:“可能是,后世的大明朝廷,觉得这南川一路的明军,都是从各土司中征调而来的土司军为主,怕大明火炮在激战中,被这些土司军给贪默吧?”
百姓丙亦有为后世南川一路明军鸣不平的言道:“后世的那些高坐在大明朝廷的腐儒,他们心里黑暗,肮脏,阴暗,所以才看待其它人时,他们都是觉得其它人也会是如此。”
百姓丁:“这不就是又想马儿跑,却又不想给马儿吃草吗?”
“我看这桑木关的地形,两侧都是绝壁,中间隘口窄水,若没大明的大将军炮轰门,想要拿下这桑木关,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行。”
......
【激战一日,双方皆是疲惫之师,并且伤亡巨大,随着夜深,双方都不得不停止战斗。】
【明军大营中,在主帅马孔英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帐中诸将都认为,若无大明大将军炮的助阵,恐是难以攻破桑木关的关门。】
【然而,在帐中诸将皆是这般认为之时,秦良玉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在华夏中原的西南地区,一直都有土司妻子代行土司之职的传承习俗在,通常情况下,土司没到场时,其妻子是可以进中军大帐中听从调遣和议事的。】
【加之秦良玉在这平播战争中的表现,一直都非常的优异与亮眼,并且大明女将秦良玉之名,早已在南川各军之中传开。】
【所以在主帅马孔英召集诸将议事时,秦良玉自然成为了被邀请在其中。】
【烛火在牛皮帐内摇曳,映得诸将面容忽明忽暗。】
【秦良玉的一身软甲尚未卸去,战甲之上还有残留有刀痕枪迹,也残留有在战场上留下的血迹,其鬓角还沾着战场上的硝烟,却不减飒爽英姿。】
【秦良玉她目光扫过满帐武将,在双手执礼之后,谦卑的言道:“大将军炮威力虽强,可转运不易,此时若从后方调转到前线,恐错失良机。”】
【“且桑木关地势险要,即使大将军炮的威力足够能将关门轰开,但大将军炮恐依旧难以施展,因为播州叛军桑木关不知道还囤积了多少的滚木与落石。”】
【“我等将大将军炮摆出之时,播州叛军将就会从关上放下滚木落石,到那时火炮也是难以施展。”】
【主帅马孔英问道:“秦将军,心中可是有破关之策?”】
【虽说马孔英与马千乘同属马姓子弟,但是两人之间,并不是血缘亲族。】
【若是在这平播之战打响之前,马孔英见到秦良玉时,都会叫上一声弟妹,毕竟马孔英与马千乘,同属马姓子弟,直接称呼马夫人,似乎不太合适。】
【但在秦良玉平播之战打响之后,主帅马孔英对秦良玉的称呼,已经从弟妹改称为秦将军。】
【可见秦良玉的名声,已经得到了马孔英的认可。】
【秦良玉继续言道:“妾有一策,桑木关东侧峭壁虽险峻,却少人防守,可遣死士攀岩而上,于关内放火制造混乱,大军再趁势强攻,定能破敌。”
【话音刚落,帐内便响起一片哗然,这种事情,诸将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酉阳土司冉御龙皱着眉头反驳道:“那峭壁近乎垂直,莫说攀援,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此计太过凶险!” 】
【马孔英也微微颔首,神色凝重:“秦将军,此乃险中求胜之法,稍有差池,折损的皆是精锐。”】
【秦良玉却不慌不忙的言道:“今日攻关之时,妾便发现,这桑木关地形虽然险峻,峭壁虽然嶙峋,却有三处凸起的岩棱可借力。”】
【“妾麾下白杆兵皆善攀爬,愿亲率五百精兵,今夜子时出发,天亮前必能抵达关顶。” 】
【说着,秦良玉从怀中掏出几枚特制的铁爪钩,“此乃白杆兵特制攀援器械,可助将士攀爬。”】
【“今日的这番激战,双方皆已是疲惫之军,妾料定播州叛军无论如何都意想不到,还会有人可以攀爬那险峻的峭壁登上关顶。”】
【秦良玉此计一出,帐中诸将,包括其丈夫马千乘在内,都是极为的震惊。】
【若是真有一支奇兵,能在这时候攀上那峭壁,登上桑木关确实是一记好战术,但其中的凶险,也是同样的惊人。】
【“夫人...!”马千乘刚想要开口,就被秦良玉给制止了。】
【秦良玉继续请命道:“总兵大人,战机稍纵即逝,今日若是不用此计,他日若再强攻桑木关,代价与损失必定会是惨重数倍。”】
【马孔英盯着铁爪钩,又看了看秦良玉坚毅的面容,沉思良久后,重重一拍案几:“好!弟妹有此觉悟,为兄心感敬佩,今天便依弟妹之计!若能成功,为兄亲自为你功!” 】
【在这一刻,在马孔英口中喊出的这一声弟妹起,秦良玉在马孔英心中的形象,便不再只是协同作战的友军将领,而是真正值得倚重的战场同袍了。】
【随后,马孔英以南川军主帅的名义下令,由秦良玉率白杆兵执行突袭,其余各部整军整军待戈,待关内火起,即刻发动总攻。】
......
很快,在天道的画面中,就出现了秦良玉带领五百名白杆兵攀登悬崖的画面。
先是几名身手矫健的白杆兵,快速的攀一段悬崖的平台后,立即利用白杆枪的钩镰,首尾相连,形成“枪梯”从平台处投放了下来。
如此反复几轮之后,在一道道由白杆枪组成的“枪梯”,在悬崖层层向上延伸之下,一道能供人攀登的“枪梯”就赫然出现在这悬崖之上...
......
【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月八日,桑木关被明军南川路大军攻克,播州叛军的东北屏障被破。】
【南川路大军自此,便可以长驱直入,进军播州腹地养马城,在养马城之后,便是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囤。】
【同时,南川一路的大军,也是平播八路大军中,最先攻入播州腹地的一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