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奖回馈捐款民众,这条消息当天就出现在京都早报上。
而且是以皇帝的名义。
无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族,甚至是仆人贱民,只要你捐款了就有抽奖机会。
无论阶级,一视同仁。
此举在民间影响很大。
毕竟那些奖品吸引力太大了,可谓是万众瞩目。
民众奔走相告,跃跃欲试,街头巷尾,酒楼茶馆都在谈论这事。
明明是老百姓捐的款,可他们却很感激皇帝和朝廷,觉得他们的付出没有被忘记。
皇帝是在乎他们的。
老百姓对皇帝的好感是成倍增加。
皇帝高兴坏了,没想到举手之劳,收效这么大,有点出乎意料。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于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众多水滴汇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天子的统治来自于老百姓的支持,在帝王眼里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往往就能温暖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心,陛下要经常和老百姓互动,让他们知道你的善意,你这只舟就能行驶的更加平稳。”
晁冷说得推心置腹。
皇帝只觉得醍醐灌顶,是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虽然贵为天子,可纵观历史上,权利从来都是从下面产生,而非来自上面,有了黎民百姓的支持皇帝才是皇帝。
皇地看着晁冷,只觉得这丫头小小年纪,所说出来的道理却堪为帝师。
没错,这就是上天派下来辅佐他的人,看晁冷的眼神不免又多几分宠爱。
“爱卿此言大善,朕会把这话记在心里,并告诫朝臣。”
“嗯嗯。”晁冷微笑,皇帝这人还是很好调教的。
她决定以后隔三差五就给皇帝上上课,让他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回馈民众这个决定,本来是闵珩提出的,但闵珩把这份对民众的善意推到了皇帝的头上。
皇帝对闵珩不贪功劳给他造势的行为大加赞赏,这个儿子,与大奉朝的齐王不同,懂得为他考虑。
很快闵珩被召进宫。
一番嘘寒问暖,又问闵珩想要什么奖励。
“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直说!”闵珩面无表情,语调冷冷。
皇帝心口一噎。
这个逆子,在外人面前还算给他面子,一旦没有别人,就不给他好脸色。
“前太子被废,朕欲立你为储君,以稳定朝廷人心,你觉得如何?”
“不如何,儿臣不干。”闵珩依然面瘫脸,丝毫不为所动。
“不干?你不想做储君以后登基为帝?”皇帝盯着闵珩,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当皇帝有什么好的,顶着压力,累死累活,还是个高危职业,随时可能被人刺杀,被人谋反,我以后要和丫头去周游世界,看山水吃美食,它不香吗?”
皇帝面颊抽了抽,“你身为皇子,就没有一点进取心?就不想担起祖宗留下的这份基业?”
“这不有你的吗?”
“你想让父皇累死?”
闵珩不屑,“怎么就累死了,这不是你喜欢干的事吗?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逆子!”皇帝突然就来气了,儿子图谋皇位他不高兴,可儿子对皇位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更不高兴了。
“若是朕一定要立你为储君呢?!”
闵珩翻了个白眼,“你那么多儿子,干嘛非要缠上我!”
“你!你!你说的是真的?”
“你觉得我喜欢开玩笑?”
好像这兔崽子从来不拘言笑,一直这副死人脸。
父子之间火药味渐浓。
就连称呼都随便起来了。
皇帝已经忘记了,他本来只是想试探珩王的,他觉得自己正值壮年,不急于立储,尤其是有了前太子的前车之鉴。
那天刘福的话让他很不舒服,他就想试探一下珩王是否真的想继位。
可这小子拒绝的那么明显,他又不舒服了,他想给的还没人能拒绝。
“你的弟弟们都还小,你觉得立他们合适?”
“等他们长大就是了。你这身子骨,让丫头给你调理调理,活个一百岁没问题,你还担心他们长不大?”
皇帝:“……”
好憋气,这个逆子!
“好了,别想把这破事往我身上按,没别的事,我走了。”
“……”皇帝气得直发抖,感觉自己要被气出心脏病了。
“朕不放丫头走,我看你怎么办,到时你一个人去周游世界吧。”皇帝在闵珩身后喊。
闵珩回眸,再次不屑,“你拦得住么?”
看着闵珩离去的背影,皇帝捂着胸口,只觉得脑袋发晕。
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不省心,那个唯恐失去储君之位,这个丝毫不屑。
走出御书房的闵珩,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这老头还想试探他?
以为他不知道最近有人给他上眼药呢。
还以为他是康王那蠢猪。
这天下,他还是想要的,不是他贪图皇位,而是只有他登顶,才能实现丫头口中描述的盛世,才能实现丫头口中所说的人人平等。
那个能制造汽车的地方,他真想去看看啊。
还有,他想给丫头一个能施展她更多才华的天地,给她一个能让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未来。
而那样的未来,只有他登上帝王,才能实现。
闵珩的一番操作,彻底把皇帝给整懵了。
他万万没想到,闵珩对皇位丝毫不感兴趣,他现在就想着怎么才能扭转闵珩的想法,他的儿子中,目前就这一个能力最强,为大闵基业长远计,他不能放任他自由。
历朝历代,对储君的教育都很重视,虽然同是皇子,但储君所受到的教育和一般皇子不同,闵珩以前在外戍边,又只是亲王,自然是没经历过系统的培养。
想来想去,他决定仔细甄选几个有才能的臣子送给珩王,悉心辅佐和教导他。
此举几乎等于确定了闵珩的储君之位,只要他不犯糊涂,不作死,太子之位必然是他的。
出征沙国,定在半个月后。
在这期间,户部和发改司都在准备粮草。
晁冷把武英叫来了,准备粮草这种事,交给他去做。
武家之前,就是经营药材和粮食的,这对于武英来说轻车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