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前线打得爽,后勤直骂娘。
洪石头的先锋军打得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后面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土地,以及堆积如山的各种战利品,全都是熊午良在一路收容……
跟在最后面的乐毅更加苦不堪言——不但要收拢熊午良码放好的种种战利品,还要张榜安民、调配官吏、缉拿盗匪,总之忙得一塌糊涂。
等到熊午良的大军赶到【新郑】的时候,已经入秋了。
青铜轺车上的熊午良眯着眼睛望着眼前的【新郑】城——古老巍峨的城墙,伴随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农田和大河,看起来别具一番意境。
这里的城墙上已经遍插楚国的旌旗。
洪石头亲自出城迎接:“大王,臣不负重托!”
熊午良嘉勉道:“君侯横扫韩境、一月灭韩,威震天下,诚然大功于寡人也。”
洪石头垂下头,毕恭毕敬:“臣乃大王心腹旧将,不敢辱没了大王的威名……”
熊午良哈哈大笑,扬鞭前指:“进城!”
于是十五万武军会师一处,一部分在城外安营扎寨,另一部分护着楚王的青铜轺车进城。两天后,乐毅也姗姗来迟,辅佐楚王张榜安民。
对于韩国的王室、贵族等等,熊午良效法当年灭卫国的旧例——封韩王韩咎为楚国的‘安乐君’,虚领君爵,没有实质上的权力和封地。
韩国的贵族公卿,则各自降级,也同样虚领楚国的爵位。
只要他们听话,就保他们一个清闲富贵。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公卿贵族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推恩令’的影响下,爵位越来越低,最终削为平民——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前后后可能会蔓延上百年。
言归正传——大楚灭韩之后,得到土地近千里,获得人口九十余万。
先前在洛阳大战中俘获的韩卒,也尽数遣散回家,并且给了他们‘三年不征税、十年不抽丁’的惯例性优待。
楚国拥有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灭一个国家,尤其是灭一个大国——哪怕不论那些土地、人口,单是其国库和各地府库之内的种种物资这样的浮财,就能让大楚吃得满嘴流油。
总得来说,楚国缴获的种种浮财,累计价值应当在二十万金左右。
若不是之前在【洛阳】漫长的对峙,已经将韩国的国力消耗得七七八八,那么楚国能获取的资源只会更多,翻个十倍肯定不在话下!
当然——虽然韩国已经相当贫弱了,但价值约二十万金的布帛、特产、工艺品等战利品(没有铜铁和粮食,因为早就消耗一空了),还是让大战之后的楚国狠狠回了一口血。
此外,灭韩之后,楚国在中原腹心地区就有了一块儿战略要地。
和之前夺取的【卫地】一样,新夺来的【韩地】,也让楚军进可攻、退可守。楚军只要在这里驻扎一支军队,就足以让魏、赵、秦等国睡觉都不敢闭眼睛。
……
乐毅在请示了熊老板之后,开始进一步地治理工作——
首先,韩地的平民因为前线的长期对峙,已经被前韩政府榨得一干二净……眼看就要入冬了,很多韩民甚至连一把能下锅的粟米都没有。
楚国紧急从岭南调配了第一批三百船的粮食,开始发放赈灾粮。
韩地平民大为感慨!
曾经的前韩政府,拼了命地征粮、征丁,以至于农户人家的土地荒废了、米缸里没有粮食了,以至于到了逼得人们活不下去的程度。
而现在的楚国呢?
不但给平民发放赈灾粮,而且还分配优质粮种、指导使用楚国的新式农具、督导农耕……
更别提楚国还有‘三年不税、十年不丁’这样的逆天政策……
两相比对之下,哪怕是再心念前韩政府的人,也不得不承认——
在楚国的管理下,连空气都是香甜的!
乐毅也不是一味地怀柔——在韩国各地,也有少部分心念故国的‘义军’……在黑羽卫的情报支持下,乐毅命令楚军戍卒们对那些‘盗匪’进行了无情地剿杀。
啧……对于曾经为前韩政府卖命、上战场和楚军打仗的戍卒,楚国选择了宽恕;但是对于这些在战后依旧心念故国的乱匪,楚军则执行了残酷的铁腕手段——只要抓到,就是不留俘虏!杀!
一切,都是为了中原大地的长治久安。
总而言之,楚军反复宣传‘炎黄一家’、‘永消兵戈’、‘不是征服,而是解放’等等的口号……再辅以怀柔和铁腕相结合的手段,确实很好地稳定了韩地的局面。
千里韩地,从此归于大楚也。
……
大楚的第三次北伐,就此告一段落。
此战,楚国彻底打碎了北方六国的反抗能力,甚至让北方六国陷入内乱……并且灭掉了六国联盟之一的韩国。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楚王熊午良的不败威望,都抵达了新的巅峰!
虽然成果是辉煌的,但楚军在这场‘第三次北伐’之中,损失也相当不小——长期的对峙,不但耗干了北方六国的国力,反过来对于楚国的国力消耗也是巨大的。
而且楚军在战场上的伤亡,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武军将士们看上去伤亡不大,但是他们的身体都已经极度疲惫了……长达一年有余的对峙、洛阳大战的剧烈拼杀、灭韩之战的一路急行军……这一套连招下来,哪怕是铁打的汉子,也该精疲力竭了。
大战已毕,是时候休息一下了!
眼看就要入冬了,楚王下令收兵回国——除了驻扎在新韩地、警惕地维持统治的十万戍卒之外,楚军的十五万武军尽数班师,开始短暂地休整。
可想而知——打赢了史诗大捷的楚军将士们,一路上都得到了英雄一般的待遇,欢呼声不绝于耳。
当然,留给将士们的这段休整的时间,肯定不会太长!
“北方六国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回到郢都的熊午良如是对着群臣说道:“我军纵然疲乏,但也没有太多的休整时间。”
“且先休整一冬!”
“明年,寡人要再次亲率武军主力,发动第四次北伐!”
群臣山呼万岁,对于这位处于威望顶峰的楚王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发自内心地没有产生半点儿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