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纵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白茫茫一片的大地上,马蹄声轰隆隆如雷一般滚动。大周国铁骑右军、铁骑左军的两万骑兵,簇拥着大周大将军吴应麒的帅旗,走在前头。

在这两万骑兵的身后,是无数黑色的旗帜迎风招展,更有无穷无尽的步军还有装载了粮食的马车,还骡马拖曳的炮车跟随。大周的十万北伐大军,已经进入了开封府境内!

而在这支北伐大军的身后,许州、汝州、南阳府、汝宁府的州城或府城的城头上,早已换上了大周国的黑旗!

虽然吴应麒的大军北上途中一不分兵、二不攻城、三不占地,只是蒙着头向北。

但是吴大总统毕竟不是洪大教主,而且康熙十四年也不是道光年、咸丰年,中原的百姓和汉人官员们还没有把大清朝当成天经地义的存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打心眼里希望能有一个汉人帝王来统治的。

虽然吴三桂的招牌有点臭,不过河南各地的道府州县官们翻开自己的履历看看,发现自己其实也挺坏的......谁还没投过鞑子?

他们这些人要投靠朱三太子、朱三太孙,人家都不一定肯收。就算收了,就凭他们曾经当过鞑子官的履历,除非建立奇功,否则还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毕竟朱三太子、朱三太孙那里没有投过鞑子,能把腰杆子挺起来的官员大把存在啊!

另外,吴三桂的“臭”是相对大义而言的,他的官场口碑还是很好的......对底下的官比较照顾,只要和他是一路的,贪赃枉法的事儿都能包庇。如果底下的官不大会贪污,同时又能好好办差的,吴三桂也会主动给他们发红包。

这么好的上司上哪儿去找?

所以吴应麒的大军虽然是孤军深入,但是在进入许州之前,他的大军开到哪里,哪里就会变成大周国的大后方,军粮、车马、民夫、向导,应有尽有!

所有的城池都对他的大军敞开大门,甚至在吴应麒抵达之前,这些城池就已经换上了大周国的旗号。

吴应麒都怀疑自己这一路一直在大周国境内行军......

当然了,这些大清的地方官倒戈的那么利索,吴三桂在暗中也使了不少气力的,封官许愿的书信不知道送出去多少了。

在吴应麒出兵之前,该谈的都已经谈好了!

不过在吴应麒的大军进入许州后,情况就所不同了。倒不是许州的官都死忠大清,而是大清的八旗新军在吴应麒到来前已经把许州给祸害了一遍!

许州下属的襄城、郾城、临颍、长葛等县都被八旗兵掠成了白地,连城内大部分的房子都过了火。只有许州州城因为知州反应及时,闭了城门,还动员城内的壮丁上城防守,这才逃过一劫。不过还是被逼着交出了城内大部分的存粮和牲口。

另外,许州境内的乡村也都被八旗兵给祸害了,本来就没有从明末大乱中恢复的许州乡村,现在更是给搞成了白地。吴应麒的大军沿着北上的官道穿过许州,一路上都没见着一个没被烧过的村子!

而当吴应麒的大军越过许州,进入开封府的洧川县境内的时候,又发现这里的情况也跟许州那边一样,全都叫八旗兵给祸害了。

看见官道两边的一片破败,每名周军将士,脸色都是沉沉的。他们自己原来就是清妖,太知道清妖的破坏力了——四川那个天府之国都给他们祸害成了老虎比人多的蛮荒之地了!

难道康麻子现在想把河南、山东、北直隶和山西也给祸害成四川那样?

要真到了那一步,那吴周朝坐了天下后还怎么搜刮民脂民膏呢?

吴应麒的眉头也紧紧拧着。

他倒没想那么远,让他头疼的是眼下的问题......因为吴周的国力有限,再加上吴三桂已经笼络好了河南、北直隶的大批地方官。

所以吴应麒的大军并没有携带大量的粮草辎重,而是采取了因粮于敌的办法。依靠投降大周的清朝地方官来筹集军粮和民夫。

可是清虏那边现在彻底不要脸了,居然对自己治下的百姓下手......这是要搞得大周北伐军没地方筹粮拉夫啊!

就在吴应麒皱着眉头,盘算着手头的那点行粮能够支撑几日?能不能让南阳府、汝州和汝宁府的衙门赶紧组织民夫往前线输送?

就在这时,一队吴周军的夜不收骑兵突然飞奔而来,到了吴应麒的大将旗前面,才被吴应麒的亲兵拦住。一名亲兵头目上去对了口令,又问了几句,然后就领着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物到了吴应麒跟前。

吴应麒一看,那人正是汪士荣。

“汪先生,怎么是你?”吴应麒见着汪士荣就是一愣。

而汪士荣则是一副心急火燎的模样儿,在马背上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就道:“二公子,康熙要跑......他要把河南、北直隶和山东的老百姓都裹挟到山海关外去,只留下一片白地给大总统!”

“什么?”跟在吴应麒身边,担任北伐军参军的刘玄初一听这话,就大吃了一惊,“康熙真的想当清顺帝了?”

汪士荣点点头,又急又快递说:“应该是真的......自从二公子的大军入了南阳,他就开始破罐破摔了,如果不是你们进军够迅速,南阳、汝州、汝宁都得让八旗兵劫成白地。

现在八旗兵从许州掠走的百姓、粮草和牲口,都集中在了开封府城南面的朱仙镇,由王辅臣带着河南省的绿营兵看管......是王辅臣让我来联络大将军的,请大将军赶快进兵,一定要抢在康熙派人把朱仙镇的人口和粮食都运走之前进占朱仙镇!”

刘玄初皱眉问:“不会有诈吧?王辅臣真的要投降?”

汪士荣道:“王辅臣的心思我不清楚,但是被八旗新军押到朱仙镇的百姓,运到朱仙镇的牲口和粮食总不会有假!百姓不下十万,全都扶老携幼!粮食则堆积如山,看着都有三四十万石,大牲口也有几万头,还有大量的马车和草料......若是都抢到手里,就足够支撑大军打到北京的所需了!”

他的这话可信度还是挺高的,一方面汪士荣本就是吴三桂派去王辅臣身边潜伏的。

另一方面,朱仙镇本来就是开封府境内的一个交通枢纽,在明朝的时候就是天下四大名镇之一!

因为贾鲁河的开通,这里就成为了“南船北车”的中转站和南北货物的集散之地。

虽然现在是大冬天,贾鲁河还封冻着。但是通往北方的官道依旧畅通,还有大量的马车、骡车在朱仙镇内等着贾鲁河解冻。另外,镇子上的仓库、房舍也都是现成的。

所以康熙把从河南各地掠来的人口、物资都集中到朱仙镇也是非常自然的。

“兵呢?”刘玄初问,“朱仙镇有多少守军?”

“五千,”汪士荣说,“都是河南绿营......康熙的八旗兵现在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负责押送朱仙镇的物资、人口北上;一部分被派去归德府、河南府虏掠;一部分守在开封府城护着康熙。所以只剩下王辅臣的五千绿营......大将军,快进兵吧!别让康熙把中州的人口都掠走啊!”

现在可是人以稀为贵的时候!

吴应麒可不愿意让康熙带着那么宝贵的人口跑去关外,于是大呼一声道:“传令全军,敌在朱仙镇,别放跑了康麻子!”

书纵小说推荐阅读: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大秦:开局召唤杀神白起【完结】王爷,没空跟你搞绯闻:此妃不寻常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穿越南宋当皇帝仙人只想躺着十三皇子在北宋的逍遥日子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三国:我有移动商店!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一把砍刀平大唐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玄提刑官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南明大丈夫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三国之公孙大帝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张良!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时空医缘:大唐传奇武英殿盛唐血刃神机军师刘伯温之六魂葬法征伐天下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九龙夺嫡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明朝的现代化改造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紫塞秋风绑定八卦系统,我成最强锦衣卫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开局直播曹阿瞒大战董肥肥特种兵:开局打脸狗头老高!我和李白是同学北宋之天生反贼开局被嘲讽,我直接杀成异性王秦末,兵锋席卷九天十地大乾:帝国独裁者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生子当如孙仲谋开局亲兵背刺?反手召唤高宠赵云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书纵小说搜藏榜: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犁汉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我曾活在靖难晋末的卯金刀永乐大帝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魔妃太难追贞观合伙人善良的宇智波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疯狂的三国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离石游记三国之醉卧美人膝天娇绝宠,悍妃戏冷王抗战从周卫国开始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史上最强汉天子女帝家的咸鱼皇子烽火奇侠传谍战剧中身份太多怎么办扶蜀巡视大宋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我只想做个昏君末世女王修仙记赘婿之最强王者三国:我收买人心,刘备直呼内行你攻我容(GL)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乱世情缘学名张好古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特种兵明末做皇帝西游:贫僧又破戒了我岳父是朱元璋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妖孽夫,桃花妻刀尖之上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唐朝九千岁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穿越水浒,开局大战葡萄架大唐最强长子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
书纵小说最新小说: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