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纵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桓谭成为黄门侍郎,属于荫父亲之职,毕竟他们家世代都是替汉朝皇帝管礼乐的,他擅长音乐,善于弹琴,每逢宫廷宴会,汉成帝兴致上来了,往往让桓谭主持演奏。

但他不甘心只当一个乐官弄臣,常常进入天禄阁看书,数年下来博学通达,但都只训诂大义,讨厌繁琐章句,还时常讥笑那些天天宣扬谶纬的俗儒,因此多受排挤。

他家世交不少,从小到大伙伴、同事也多,但都是泛泛之交,要论真正的知心之交,三十年来竟无一人。

直到那一年,汉成帝的黄门侍郎署中,来了一个说话有点口吃的巴蜀乡下人,年纪挺大,四十老几了,不修边幅,靠近后还能闻到酒臭。

他站在多是勋贵子弟的郎官队伍里,显得格格不入,直到桓谭路过,觉得其气度不俗,主动与他打了个招呼。

“沛郡桓谭,字君山。”

对方受宠若惊,连忙回礼:“蜀郡扬雄,字子云。”

桓谭最初被扬雄吸引的,是他作赋的能耐,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汉成帝带郎官们外出三次,分别前往甘泉宫、汾阴后土、上林苑,扬雄则在当年连作三篇大赋:《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都文采飞扬,看了的人都赞叹,说自从司马相如后,就再也没过这样的辞赋大家了,但也仅此而已。

倒是桓谭看得深些,瞧出三篇赋里的忧国忧民的劝诫之意,于是他兴冲冲跑去找扬雄,想和他学作赋。

“子云作赋如此精妙,可有何诀窍?”

扬雄倒是自谦:“作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熟读千篇辞赋文章,才能作好。”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桓谭以为扬雄藏私不肯说,他倒是诚恳地说道:“我从前随陛下巡游华阴集灵宫,作了一篇赞美王乔、赤松子二仙的小赋,被时人夸奖。但谚语说得好,‘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孔子也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如今看了子云文章,再看看我的小赋,才知道自己作赋之能,与子云差别有多大。”

扬雄请桓谭将那篇赋念来听听,等听过后,扬雄捋须笑着看向桓谭:“君山作这赋,没用心啊。”

桓谭一时诧异,扬雄继续道:“君山虽大赞二仙,但不过是堆砌辞藻,未曾发自内心颂扬,我猜猜看,莫非君山……并不信能活千载的神仙?”

这真是一语道破,桓谭对这些神仙故事确实不太笃信,只是皇帝下了命令不得不做,虽然也尽力,但骨子里,还是敷衍了。

他赋没学成,却对本不算熟络的扬雄另眼相看,很多年后,当桓谭站在曲阜鲁王宫,追忆这位老朋友时,觉得只能用一句古谚来形容。

“有白头如新,亦有倾盖如故。是否能做至交,言语之间,便能看出能不能相知,不在乎是陌生人还是故人。”

那时候的他们还满怀理想,积极支持王莽、刘歆的改制,希望改变成哀黑暗的世道,只是都遭遇了巨大挫折:扬雄不善言辞,不懂官场规则,平时又不修边幅,嗜酒贪杯,虽然才情超卓,声名远扬,仕途上却一直不得志,成哀平三代未得升迁,始终是个黄门侍郎,皇帝、权贵们,都只当他是个词官弄臣,对他的劝谏毫不理会,这让扬雄十分失望,甚至放弃作赋,改为研习经学、和天文历法。

桓谭也到了人生低谷,他遇上了类似“滥竽充数”故事里的段子,汉成帝喜欢舞乐,而继位的汉哀帝厌恶音乐,竟撤销了宫廷乐府。单位都没了,桓谭自然也该干嘛干嘛去,乐官们纷纷再就业,桓谭因为人际关系不行,遂被安排做了一个“典漏刻”,工作就是盯着漏刻,校正时间报时,隶属于天官……

气归气,但桓谭那几年也没浪费,虽然对什么神仙方术缺乏笃信,可日月星辰,却是他兴趣所在,他开始白天黑夜一日数次观察着太阳和星宿的运行轨迹,然后把这些细小的变化记录下来,再对漏刻进行核校。

他和谶纬的梁子,就是那时候结下的,每当桓谭发现古人未曾记录的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兴冲冲地想要上奏时,迷信的皇帝却只听信身边公羊派、谶纬家、方术士叨叨“天人感应”,将自然的变化看成是“天”发出的预兆,据此肆意揣测,妄加诠释,闹出许多可笑的事来。

神秘的天文和谶纬搅和在一起,如同一盆清水染进了污秽的墨汁,那广阔无垠的天空、遥远神秘的天体,更加迷障重重。

桓谭只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唯一让他欣慰的是,他成功将已成好友的扬雄,从错误的“盖天说”,拉到了他笃信的“浑天说”一派中。桓谭对扬雄文采学识十分敬佩,但二人在学术上若看法不同,必是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但在那个寒冷的冬日中,桓谭以无懈可击的实证与逻辑说服了扬雄,这对落难兄弟,开始背靠背,与谶纬家和天官们做斗争,朋友之外,又多了“袍泽”之情。

那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扬雄完成了《太玄》的创作……

桓谭从过去的回忆里缓过神来,发现全场的群臣诸儒都在看着自己,而他在大呼“扬子云乃儒门自汉之后第一人”后,已经缄默了好一会,是啊,他不止要提出,还得证明!

“诸位可曾看过《太玄》?”

桓谭环视左右,然而响应者寥寥,就算是看过的人,也是因为扬雄是第五伦老师,才连忙去补的,毕竟第五伦为了宣扬先师学问,已经将扬雄着作完成了出版,是市面上最容易找到的——比五经还容易。

即便如此,因为《太玄》始终没被第五伦列入考试内容的缘故,依旧读的人不多,眼下他们只借口说:“子云翁着作艰涩深奥,吾等未能读懂,但颇受震撼……”

岂料桓谭却顺着话道:“然也,读不懂《太玄》,确实是学问不足!”

想当初扬雄呕心沥血,将这本书写出来时,世人皆不以为然,只有桓谭读后拍案叫绝,大加称赞。

现在,他就将自己的赞誉原封不动,当众表明:“玄,就是天道。古代圣贤制定法度,皆以天道为本统,之后才能理清帝王、朝政、人事、法度以及万事万物关系。因此,伏羲称之为《易》,老子称之为‘道’,孔子称之为‘元’,而扬雄称之为‘玄’。太玄三篇,立三体,道尽了天、地、人之道,自《易》后见所未见。”

换了过去,桓谭若如此说,肯定肯定无数人起来和他争辩,可眼下却一片缄默。

第五伦当然知道原因,今天的会议,背后推手、主持者都是扬雄的弟子,作为太学祭酒的桓谭则是扬雄老友,用后世一句话说:“经理,队员,解说,全都是我的人。”这时候问众人谁支持谁反对,谁敢反对?

这种与扬雄生前饱受嘲弄鄙夷截然相反的情形,让桓谭感慨不已,但他不愿意让这件事,单纯是因第五伦权势所压,遂道:“既然诸君不愿说扬子云不足,好,便都由我说了罢!”

“扬子云不善言辞,嗜酒,不修边幅,酩酊大醉后便不辨东西,胡言乱语,此一弊也。”

“扬子云胆小,王莽执政时,子云卷入谋反案,天禄阁来了几位狱吏要拿他去审问,子云不敢争辩,吓得纵身从天禄阁跳了下去,摔成重伤,此二弊也。”

“子云二子先后夭折,执意将二子送回蜀郡老家安葬,来来回回花费巨资,本来日子便紧巴,如此更加艰难,处处举债。子云在着述中,明明通达圣贤之道,明白生死之理,不在贤人季札之下,可当真遇事,却失了理智,此乃其‘通人之蔽’也。”

数落着导致老朋友人生诸多不幸的种种弊病,桓谭仿佛又看到了他最穷途末路那几年的窘态,只觉得心中剧痛。

“但以上种种,皆不能抹杀子云之才。”

“想当年,京师有王公子弟听闻子云盖世之才,死时却湮没无闻,遂跑来问我,扬子云何人哉?”

“我回答说,才智开通,能入圣道,卓绝于众,这便是扬子云!”

“而新莽大司空王邑也来问我,桓君山,汝常称赞扬雄辞赋文章,真能传世否?”

“我回答说,必传!”

“但我与大司空,恐怕都看不到那一天,世人往往以貌取人,看到扬子云官位、俸禄、长相都不行,因此看不起他的文章。过去老子写了德、道两篇,后来文帝、景帝、司马迁,都以为五千言超过了五经。”

“扬子云好古而乐道,文章文采立意高远,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以上种种,皆符合‘立言’之不朽!只可惜不受世人待见,但假如遇到英明之君主,为他称道,那么扬子云名声着述,必定会超过诸子百家,列在‘五经’之后称为‘经’。”

众人再度被震惊了,“经”是能随便加的么?经者,经天纬地,世之纲纪也!只有那些被尊奉为典范,可以指导人世的着作,方能得此殊名,除了儒家六经外,也就孝经被承认,而《道德经》一般只称老子五千言,尚未被士人公认,太玄何德何能?

桓谭却不顾众人目光,他今日非要将一切替老朋友的不值、不忿,统统说出来。

“但我错了。”

桓谭道:“王邑已死,确实看不到子云文章宣扬于世,但我看到了。”

“上有英明之主,下有雕版之技,子云着述,已经流传天下,而发扬光大的那天,便是今日!犹如阳光雨露,拂去蒙尘,终见真玉!”

桓谭言罢,朝第五伦和众人作揖,然后退而入席。

立言这一点,无人反对,扬雄简直是着作等身,而且要论艰涩,那些动辄百万字的五经训诂,岂不是更加难懂?与他们相比,扬雄的书反倒成了入门。

至于立功,更是众口一词:“子云教出了魏皇陛下,一举诛灭王莽,挽救天下,这便是最大的功勋啊!”

如此一来,本就板上钉钉的配享,便更加顺理成章,但私底下,仍有心里不太服气的大儒彼此交换眼神。

“听说,当年有人问桓谭:‘扬子云是西方的孔子,才贫困到这种地步,无孔子之贤,却有孔子之穷,此言可有理’?”

“而桓谭反驳,说此言无理,他曰:‘过去仲尼难道只是鲁国圣人?也是齐国、楚国的圣人!故而扬子云不独是西方孔子,更是东方孔子,当世孔子’!”

“扬子云文章如何我看不懂,但他有一点与孔子相同,便是教出了好弟子啊!”

而扬雄的“好弟子”,似乎还不满足,随着第五伦的点头暗示,王隆也站了出来,进一步提出,扬雄在“立德”上也有建树!

“夫子在《问道》一篇中有言,舜、禹继承尧的事业,推行尧之道,使得法度彰明,礼乐盛行,百姓富有,安居乐业,此为有道。而夏桀、殷纣则倒行逆施,使得法度废弃,礼乐丧失,百姓死于非命,此为无道。”

“圣人之学,应当因承有道,革除无道,自三代之后,又有文武周公至于孔子、孟子、荀子,道统代代相传,然而荀孟之后,礼乐崩坏,经典遗失,虽有伏生等辈追述,然已失正道本意,乃至于汉儒引阴阳谶纬入经,编造古事,怪力乱神,早已偏离道统,这才有了王莽乱天下之事。”

“直到夫子,道统再续,而陛下受学承志,听夫子敦敦教诲,诛灭新莽,因继道统,将再度开创盛世!”

好家伙,如此一来,扬雄就取代被汉儒推崇至极的董仲舒,补上了荀孟之后“道统”的承接,他们这一流派,俨然继承了真正的先王之道,成了儒学正宗!

至此,第五伦非要再曲阜召开这场学术会议的政治目的,也图穷匕见!

第五伦从始至终没有亲自下场干涉,却一直掌控着全局,他洞若观火地看着下头的骇然、震惊以及不甘又不敢冒头的种种情绪,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心中暗道:

“秀儿,你只搞些谶纬预言,来为自己张目,塑造帝位神授,还是落了下乘。”

“你看我,既然老师入了道统。”

“不就相当于,我也是道统正宗了么?”

……

ps:扬雄在魏晋南北朝到宋朝期间,地位确实很高,韩愈搞出道统说时,也将扬雄列入。

书纵小说推荐阅读: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神途纪元高中放课后变态老哥执掌雷系权柄六岁赶尸:不好意思,我穿紫袍你已天下无敌,下山为所欲为吧我家老婆可能是圣女重返1981,从分家开始咸鱼大进化神医:开天眼后,我财色无双!我在异世界做普通人幽灵惊魂:灵异事件簿致命偏宠:夫人是个马甲大佬八零弃妇甜又野重生:官场逆袭与医心爱恋顶级赘婿从模拟开始的成神之路文娱:奶爸幕后天王获得系统,却被美女反手搞进局子两界穿越:从搬运开始发家致富民宿通古今,假千金她暴富躺赢了他都把台风唱跑了,你说他是明星虚空之上较量帝王盛宠:绝世皇子妃一品状元男人三十大道之争摘星之行刚离婚,我突破金丹期,引来天劫乡村小神医【自命不凡】江思先生穿书,我成了七个反派大佬的爷爷错觉:弃少原来是潜龙穿书后反派暴君偏要宠我田园首辅的宠妻日常换亲嫁短命太子,封后让全家跪死在我殿前绝代魔妻都市改造人天濯黑玫萌娃!福娃!带着兄妹考大学我成了过气影后的经纪人情圣升官有术:读心术逆天战神我在国际上做祸害的那些年蓄意攻陷种田从全家穿越开始变成幼龙被校花捡到,震惊全世界私欲:江湖往事觉醒猎人
书纵小说搜藏榜:逆天凰后:魔君请画押!我那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老婆娇颜不可寻原来我是卡兽!港综:重生港岛,我是船王接班人和校花荒岛求生的日子重生之神医甜妻辣手狂医婚路漫漫: 祁少追妻套路深透视小保安女总裁的生活助理四合院:穿落魄路人,享逆袭人生情敌他总在自恋四合院:我何雨柱,送贾张氏坐牢九道弯:平凡的人生灵气复苏之从被分手后开始崛起腹黑老公,坏坏宠!龙小山沈月蓉路过游戏王世界的打牌神跨界修真大富豪乡村小神医:开局就是传承重生娇妻墨先生我回来了开局被女总裁甩五百万分手费人在木叶,这个鸣人躺平了少帅师门全员躺平,靠我内卷飞升八零辣妈飒爆了农妃天下斗罗之青沧斗罗诱情:冷枭,休想动我(大结局)重返未来:1986华娱之桃花坞里的显眼包护花兵王在都市白月光替身在娱乐圈躺赢了四合院:搞疯禽兽邻居少奶奶又拐巨星出圈了旺家农妇:养包子发大财限时逼婚:男神的独家溺爱顾少仙女超甜的给病秧子冲喜后,我双胎了四合院:从签到开始崛起逍遥小村长(花猫特警)南少,你老婆又跑了老李小酒馆弃妃逆袭:邪王日日追妻忙华娱之别样人生重生之逍遥仙少刺激1995间谍051四合院:娶了秦淮茹,是我的福气
书纵小说最新小说:重回60娇妻不愁,我靠打猎养全家闭关五年,我于世间已无敌年代:重生61,我靠赶山逆袭东北猎王说了鉴宝无双你不信,怎么后悔了?摊牌了,我就是真龙天子我的异姓姐姐很护短重返顶流,从参加向往开始重生:回到2014逆天改命天空守夜人真没必要让我重生被冤死后,我化身诡王索命桃花从便利店开始鉴宝:从废品站捡漏亿元古画开始最强御甲师从踏出女子疗养院开始无敌退学三年后,我开着六代机空降校庆KTV点到校花,我一月十万直接包养重生:我竟然成了娱乐圈最大反派人在高武:我掠夺寿元,杀敌成神重回79:我带5个女知青御兽打猎开始这个总裁很保安高武:我靠杀怪续命从女子监狱走出后,全球警戒让我医武双绝,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高武:我有一枪,可破万敌重返1998一个假舔狗系统,你们还当真了?我道门天花板,强亿点很合理啊错乱未来二战过后,我在南洋建国穿越成为首富之子,体验人生百态高武:闪婚校花,躺平就变强星月落,难许卿病娇青梅心机太深了,根本跑不掉谁言华夏无神器?开局觉醒轩辕神剑!扎纸匠弱?开局睁眼关公,吓晕重生女帝咸鱼大佬之修炼也科学出狱被断亲?幸好我无敌了!知道真相后,我的大小姐哭惨了你要出轨白月光,女神追我你哭啥徒儿,饶了五位绝美师父吧我就是个道士,绝对不是特务贱哥有刀民国第一悍匪东南亚风云之西港往事系统送我AI,全世界的钱随我花重生八零,别人啃树皮,我家顿顿有肉修仙:收你当小弟,你却想上位?重生61,我带了一座军火库粤语诗鉴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