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琐王耶宾听说这些事,立刻派人去见玛顿王约巴、伸仑王、押煞王,以及北方山地、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西方高原和西边多珥高地的诸王;也联络东边和西边的迦南人,以及山地的亚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还有黑门山下米斯巴地带的希未人。这些王率领他们所有的军队出动,带着大批战马和战车——集结的军力如海边的沙那样庞大。他们联合起来,在米伦水边扎营,要与以色列人交战。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不要惧怕他们!明天这个时候,我必使他们全部倒毙在以色列人面前。你要砍断他们战马的腿筋,焚烧他们的战车!”
于是,约书亚率领全军突然袭击米伦水边。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以色列人大败敌军,追击他们直到西顿大城、米斯利弗·玛音,东边直到米斯巴谷,不留一个活口。约书亚遵照耶和华的指示:砍断他们的马腿筋,烧毁他们的战车。
那时,约书亚回师攻取夏琐,用刀杀了它的王。(夏琐本是这些盟国的首领之城。)他们将城中一切生灵尽行灭绝,不留一个活口,并放火烧毁了夏琐。
约书亚攻取了这些王和他们的城池,用刀击杀他们,彻底毁灭他们,正如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的。然而以色列人没有焚烧建在土丘上的迦南城邑——只烧了夏琐,那是约书亚亲自下令焚烧的。以色列人夺走了这些城市的财物和牲畜作为战利品,但城里所有的人都被他们用刀消灭,彻底毁灭,凡有气息的都没有留下。
正如耶和华吩咐他的仆人摩西,摩西怎样吩咐约书亚,约书亚就照样执行;凡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话,他没有一件懈怠不做的。
这样,约书亚夺得了整片土地:包括山地、尼革夫全境、歌珊全地、高原、亚拉巴、以色列山地和高原,从西珥山延伸向前的哈拉山,直到黑门山下黎巴嫩谷的巴力·迦得。他擒获了所有这些地区的诸王,将他们处死。约书亚与这些王争战了许多日子。除了住在基遍的希未人,没有一座城与以色列人议和,他们都是被武力攻取的。因为是耶和华亲自使那些王的心刚硬,要与以色列人交战,好将他们彻底灭绝,毫不留情地予以毁灭,正如耶和华曾吩咐摩西的。
那时,约书亚进入山地,清剿亚衲族人,将他们从希伯仑、底璧、亚挪伯,从整个犹大山区和以色列山地彻底驱逐、消灭,并毁灭了他们的城邑。从此,以色列人的土地上不再有亚衲族人,只剩下在迦萨、迦特和亚实突还残留着一些。
这样,约书亚照耶和华指示摩西的一切话,夺取了整片土地,并按以色列各支派的宗族将地分给他们为业。于是,这片土地终于休止了战争。
战争叙事的启示:
1. 神的主权与信实: 面对如同“海沙”般的庞大联盟,神主动宣告必胜的应许(“明日此时,我必将他们交给以色列人”),并具体指示战术(砍马腿、烧战车),彰显祂是战役的真正主导者。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得地为业)在此延续实现。
2. 人当尽的责任: 约书亚以果断的行动(“突然攻击”)、严谨的顺服(“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一样没遗漏”)回应神的信实。得胜是神恩典 + 人顺服与勇敢的共同结果。
3. 圣战的特殊性: “灭绝一切有气息的”命令(??? \/ herem)是特定历史时期神对迦南罪恶的审判(参申命记理由),为保护新生的以色列不被邪教污染。夏琐作为联盟领袖被特提焚烧,突显审判的严厉。此命令不可随意应用于其他战争。
4. 神掌管人心: 诸王“心里刚硬”是神的主权行动,为成就祂公义的审判计划(“使他们…全然灭绝”)。这提醒人,看似敌对的环境也可能在神的至高旨意之中。
5. 目标的达成与安息: 彻底征服亚衲族(巨人族)象征着移除一切顽固的威胁。夺取“全地”并按支派分配产业,标志着神应许的实现达到关键阶段,“地享安息”表征初步秩序的建立,为后续生活奠基。
6. 基遍例外的意义: 再提基遍人幸免(因用计求和),对比诸王顽抗的毁灭结局,突显选择顺服神(即使方式不完美)与顽抗而遭审判的巨大差异。
核心点: 这场决战彰显了神对其子民的拯救信实与对罪恶的严厉审判。它要求信徒以绝对的信心、勇敢的行动和彻底的顺服回应神的呼召,并深刻理解神在特定历史时刻行动的权柄与公义。最终的目标是神的应许得以成就,祂的子民在祂的秩序中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