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枪,胜负立现。
王野对自己的枪法充满信心。
赵刚却只能确保击中身体部位。
赵刚毕竟未曾接受过专业射击训练,与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王野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小王,好枪法!”赵刚由衷赞叹。
“政委,你也挺厉害。”王野咧嘴一笑。
至于旅部警卫小张,只能眼巴巴地羡慕。
这时,前方的伪军误以为遭遇伏击,顿时乱作一团。
“糟糕,中埋伏了,快撤!”一声急促的口令响起,伪军四散奔逃。
赵刚停止了动作,示意王野与小张也暂停。他郑重地说道:“这东西现在金贵得很,八路军最紧缺的就是它。”随即提及129师的情况——平均下来,每个战士还不足十发。
战斗时,每人仅被允许发射三轮,之后就必须接近敌人进行近战。更准确地说,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肉搏,而是使用大刀展开对决。
要知道,当129师初入山西时,整个师加起来仅有55把这样的装备,因此根本谈不上什么对抗,只能依靠传统的大刀。
所以,这些珍贵的资源必须合理分配,优先用于对付真正的敌人,而非伪军。
赵刚站起来,带领王野和小张走向魏大勇。靠近后,王野更加确信眼前之人正是魏大勇——那光亮的头顶上有六个明显的戒疤,除了魏和尚还有谁?
“你们是?”魏大勇警惕地注视着赵刚三人,疑惑地问,“八路军?”
“没错,我是八路军386旅某团的政治委员赵刚。”赵刚看了看魏大勇身上的军装,继续说道,“请问你隶属于哪支部队?”
“禀告长官,我是**军27师的人。”
魏大勇努力站直身体,再次行了个军礼。毕竟,对方救了他的性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对这位恩人充满尊敬。
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同样持有这种朴素的感恩心态,魏大勇也不例外。
“原来是27师啊。”赵刚点点头,接着问,“不是听说你们师已撤至中条山了吗?为何你现在还在晋西北徘徊?”
“哎,这事说来话长……”
魏大勇神色低落地开口:“在忻口会战时,我身受重伤,醒来后发现自己成了敌人的俘虏。直到今日我才寻得脱身的机会,可半路上再次遭遇敌人。若非赵长官搭救,恐怕我已经命丧于此了。”
赵刚继续问道:“你叫魏大勇?”
“正是。”魏大勇回答,“魏蜀吴的那个魏,大智慧、大勇气的大勇。”
“名字不错,实至名归,担得起这四个字。”赵刚点头称许,随后问,“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魏大勇道:“我想返回 ** 军。”
赵刚自然期望魏大勇能够加入 ** 团。如果能同时留住魏大勇和王野,他这一天便连续招揽了两位猛将。
于是赵刚说道:“不过从这儿到中条山有七八百里路程,途中还要穿越日军占领区,而你的伤还没全好,恐怕会有危险吧。”
“无妨。”魏大勇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小伤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警卫小张忍不住插话:“你这个人真是不知好歹,政委救了你的命,你竟然不考虑加入 ** 团以报答这份恩情?”
魏大勇面露难色道:“但你们八路军太过简陋,装备也太差。”
赵刚提议:“要不这样,你先随我去 ** 团看看,觉得合适就留下;要是不愿意留下,等伤好了再走也更安全些。”
魏大勇思索片刻后点头答应:“行。”
王野在一旁冷眼旁观,未发一言。他明白,魏大勇终究会加入 ** 团。
随即,赵刚让小张去叫小刘并将马牵过来,他自己则与王野留下清理战场。
魏大勇刚刚徒手击毙了四个敌人,赵刚与王野各自击毙一名伪军,因此他们又得到了四支三八步枪、两支晋造三八步枪及四把刺刀。
另外还有坂田弹药五百余发,手榴弹六枚。
还有胶底鞋、棉大衣、钢盔以及水壶等物品。
赵刚将这些战利品绑在两匹战马上,还腾出一匹给魏大勇骑行。
但魏大勇坚决不坐,坚持要跟随赵刚他们步行,赵刚只好同意。
当下五人边走边聊,朝着**团的驻地前行,黄昏时分到达了阳村。
**团的团部设在村口张大爷家的大院里,前后各三间房,前院是直属队的宿舍,后院则是**团的团部和团干部的住处。
赵刚安全抵达阳村后,
旅部的两名护卫便自行回去了。
王野和魏大勇随赵刚进入团部,
发现官兵们的士气低落。
显然,**团尚未从先前的惨败中恢复。
一场战斗死了两百多人,却连一个敌人都没能击毙!
这次与山本特种部队的遭遇战,几乎摧毁了**团的斗志。
这也是总部派遣李云龙前来担任团长的原因,只有像他这样性格倔强的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重塑**团的军魂。
“小王和魏和尚,你们先在这儿歇会儿。”
赵刚说完独自走向正房,左转便是团长室。
刚掀开门帘,就看见一个男子盘腿坐在炕上喝酒。
此人穿着一套破旧的灰布军装,领口满是污渍,里面的白衬衫脏得看不出原色,至少三个月没浆洗过了。
帘子被轻轻撩起,那大汉随即抬头望了过来。
这人的年纪看似三十出头,但可能实际还不到。
长征过来的战士们,面容大多显得苍老。
不少团级、旅级乃至师级的干部不过二十多岁,看起来却像三四十岁,这都是长期艰苦环境的结果。
李云龙实际上才二十九岁,只比赵刚大三岁。
当年参与黄麻起义时,李云龙才十六岁,因年纪小懂些武艺,又机敏灵活,被部队的师长留下做了警卫员,就此踏上军旅之路。
李云龙目光一扫,看见进来的是个人。
此人皮肤白皙,模样颇为文雅,身上的灰布军装洗得非常整洁,连里面的白衬衫都纤尘不染。
看到这里,李云龙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总部又派了个小白脸过来。
这些小白脸全不是什么好货色,没什么真本事,只会耍嘴皮子。
总部的领导不知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老李一个人既当团长又当政委不是挺好的吗?干嘛非得派个小白脸来跟我对着干?
赵刚的脸色同样不好。
看来这个搭档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棘手。
公然违背军规喝酒也罢了,一上来就给脸色看,这是想立威吗?我赵刚来**团是为了抗日打日本鬼子的,不是来受气的。
不过赵刚毕竟受过良好教育,修养不错。
当下赵刚向李云龙敬了个军礼,伸出手说道:“李团长好,我是你的搭档赵刚。”
李云龙眼皮都没抬,也没伸出手打算寒暄,而是自得其乐地端起酒碗轻轻啜了一口,咂了咂嘴,那模样显得颇为陶醉。
赵刚略显拘谨,将手缓缓收了回去。
这时李云龙才端起酒碗问赵刚:“懂怎么喝酒吗?”
“李团长,抱歉。”赵刚回答,“我不会喝酒。”
“不会喝酒?”李云龙轻蔑一笑,“不会喝酒跑 ** 团来干嘛?”
“我加入 ** 团是为了抗日杀敌的,不是为了成天喝酒吃肉的。”赵刚语气坚定地说。
“嗯,说得挺在理。”李云龙放下酒碗继续说道,“果然有文化的人都不一样啊。看来赵政委身经百战,不如给我讲讲,让我也学学什么是打仗。”
这话里暗藏嘲讽,显然是在质疑赵刚的战斗经验。
但这次李云龙猜错了,赵刚确实打过不少仗。
在去延安抗大学习前,赵刚已经是决死一纵的副营级指挥员,屡次立功,称得上是文武兼备。
此刻赵刚冷静地回应:“不敢当,咱们互相交流吧。”
李云龙听后愈发不悦,这人怎么不吹嘘自己呢?
你个书生打过仗?你知道什么叫打仗吗?
互相交流?教我练嘴皮子?
李云龙脸色难看地道:“既然初次见面,那就把话说清楚。军事归我管,行政由你负责,打仗我说了算,生活上的事儿你做主,这样可以吧?”
赵刚说道:“分工明确自然没问题,但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可不是谁说了算的。只要是政委该管的事,我一定会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