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逛到布庄,王老四在外边看着东西,娘几个进去,王秋收也有些不好意思进去,站在门口等着。
“这位娘子好,需要些什么?”布庄一般都是娘子妇人来的多,故而是女掌柜,部长掌柜姓赵,也是东家。
“有什么合适的布料吗给孩子做衣服?”何氏看着这各式各样的布料挪不开眼。
庄稼人一般自己买布料做衣服,价钱上合适很多,布庄也卖成衣,比不了价格贵上些,但是款式新,颜色搭配更鲜艳。
赵掌柜见一家人穿着整齐,面色红润,孩子大大方方看店里的装饰,应该是有些小富的人家。
“这刚从南边来了一批细麻布,透气花色还好。”赵掌柜拿了一几匹布。
“这匹是杏子黄,新出的颜色,活泼靓丽,小女娃穿正合适,这匹是鸦红色,这匹是豆绿色,这匹是胡绿色,这些即可做上衣也可以做个烟笼裤,这匹是深蓝色也很漂亮。”赵掌柜介绍布料。
“小茉小莉你俩看看,有喜欢的吗?”何问两个孩子的意见,两个孩子这半年吃的好,又长了些个子,年后做的衣服放开针线穿正好,这功夫做上一件正好,夏季的布料用的也少,自己这么赚钱,孩子多做一两件衣服的钱有了。
“娘,这个杏子黄和豆绿色搭配起来好看。”王小茉现在穿的衣服是亚麻色交领对襟配深褐色裤子。
“那行,小莉你也要选择这个布吗?”
“娘,我跟姐姐做一样的。”王小莉也喜欢姐姐选的布。
“那行,掌柜的,那个杏子黄要五尺,豆绿色要六尺。”
“您这边有没有粗麻布?颜色深点。”给女儿做衣裳,儿子也不能例外,穿粗麻布就可以。
“有,这有一匹深蓝色可以做上衣可以做裤子,比较耐穿。”赵掌柜又拿了一匹深蓝色布料。
“这个行,这个要七尺布。”何氏点头,男娃,能穿新衣服就挺好。
“掌柜点,您家没有处理的布吗?”王小茉观察了一下,这家铺子布料很全面,墙上还挂着成衣,搭配的都非常好。
“这,库房倒是有两匹大青布,遭了水有些掉色,娘子要是要,我就让伙计去拿,这匹布原来是二百八十文一匹,现在两百文你拿去。”赵掌柜想起前日盘点有两匹布料沾了水有些掉色不均。
“娘,咱们看看,你跟爹也要做衣服。”王小茉拉拉何氏。
“这价格倒是合适,劳烦掌柜的拿来看看。”何氏想着这个价格可以看一下。
“您看,这布料没坏,就是颜色不太均匀,不影响穿。”
摸着这大青布何氏觉得还可以,算是捡便宜了,两匹布都抱起来,自家用不了可以问问几个妯娌,定会有人喜欢。
“两匹布四百文,细麻布十一尺,一尺十五文钱,一共一百六十五文,粗麻布十文一尺是七十文,总计是六百三十五文。”
“掌柜的有布头吗?”王小茉又想到买上些布头。
“有的,是想挑些好的布料做荷包,还是一般的做补丁鞋垫?”赵掌柜问了一下王小茉想要做什么,布庄一般有两种布料,一种是绸缎锦这样的好布料,手巧的可以拼接成荷包拿过来卖,一种是普通布料棉麻粗布这种,这种一般会买来补衣服做鞋垫等用。
“要普通的布料就可以。”王小茉想的是可以做百家被那种拼接布,让王小莉练练手。
“这个布料一个包袱是二十文,包袱皮要给留下。”
王小茉看看里边的碎布,多数是棉布,颜色各种都有,大的有两块巴掌大,小的是布条,总的来说还可以,一大包加起来不老少。。
“娘,买回去让小莉练练手吧。”
“那行吧,掌柜的这碎布不值钱,绕上两卷丝线行不?”何氏开口。
“送您两捆新到的棉线,是要哪个颜色。”赵掌柜也爽快,想着结一个善缘,就答应了。
王小莉挑了一缕红色一缕黑色,何氏结过账,一家人才出来。
王秋收接过活计手里的布料,布头倒在自家筐里,出了布庄,去杂货铺看看,看看前些天定的豆腐盘到了没。
因为这种豆腐盘是有定量的,切好了一块就是半斤,方便售卖,自家没有样板,是做不出来的,所以王老四打算买上两个,在托王老五帮忙做上几个。
“掌柜的,前些日我订了两幅豆腐盘,可到货了?”
“是大王村的王四兄弟,正要找人给您托话,东西到了。”杂货铺掌柜姓尤,是家传的生意,在延河镇生意不错。
“这是豆腐盒子,上边压盖,下边托底,四边搞定,另外这是木尺,按着这个切,一块正好是半斤。”尤掌柜给王老四看了到的豆腐托盘,隼牟工艺拼接好密封性非常好,拆卸也方便。
“谢谢掌柜的,这是一百五十文。”王老四数了铜钱递给掌柜,这一个托盘一百五十文,两三百文,付一百五十文定钱。
“正好,王四兄弟怎么带走。”
“拆了放筐里。”这拆好的托盘无非就是木板,不像装好了那么占地方。
王小茉在杂货铺转了一下,这里东西倒是齐全,家里倒是不缺什么,就没再买,挑了东西回家。
这凉粉固定盘拿回家,王老四让王秋收去小叔家跑一趟,让王老五回家后来一趟。
“小茉咱们这明天就开始做凉粉吧。”何氏想着东西到了,可以做了。
“娘,咱们明天可以先做一盆给大伯娘他们拿到集上上卖,大伯二伯他们做上这一盘子试试。”
王小茉也觉得可以,看着时间才到中午,把那豌豆泡上,下午磨成浆,晚上估摸能沉淀好,做出来明天就可以拿去卖。
王老五下午来了,王老四把托盘拿了一套给他,托他在做上几个,木料王老五出,一个一百文,王老四原是只想要木料的钱,王老四没同意,这是个费事的活计,光打磨就得很长时间,亲兄弟明算账。
这一板豆腐是三十六块,十八斤的凉粉,一盆是五斤凉粉。
跟王老五说了明天做凉粉卖,别忘了准备凉粉材料。
又去老宅跑了一趟,知会一下王老大和王老二,明日别忘了准备调料。
这边王老大和王老五早就分开摆摊了,李氏也带着孩子跟着去,李氏也是一手好做面食的手艺,除了卖凉皮,包了野菜杂粮团子和杂面饺子卖,因为王老五在县城看过王小茉调馅,舍得放油和油渣,卖的便宜一文钱一个,生意也不错,中午能卖上两百文,也能赚七八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