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姜维向马遵献计策说:“诸葛亮必定在郡城后方埋伏了军队,想骗我们出兵出城,然后乘虚袭击。我愿请求带领三千精兵,埋伏在要害路口。太守随后发兵出城,但不要走远,只行进三十里就返回;等到看到火起作为信号,前后夹击,就能大获全胜。如果诸葛亮亲自前来,必定会被我擒获。”马遵采用了他的计策,拨给姜维精兵后,便和梁虔领兵出城等候,只留下梁绪、尹赏守城。原来孔明确实派赵云率领一支军队埋伏在偏僻的山林中,只等天水的军队离城,就乘虚袭击。当天,侦察兵向赵云报告,说天水太守马遵起兵出城,只留下文官守城。赵云大喜,又派人通知张翼、高翔,让他们在要害路口截杀马遵。这两处的伏兵也是孔明预先部署好的。
却说赵云率领五千兵马,直奔天水郡城下,高声喊道:“我是常山赵子龙!你们已经中了我的计策,早早献出城池,免得遭受杀戮!”城上的梁绪大笑道:“你中了姜伯约的计策,竟然还不知道吗?”赵云正要攻城,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举起枪跃马而来,喊道:“你可见到天水的姜伯约么?”赵云举起枪直取姜维,两人交战不到几个回合,姜维越战越勇,精神倍增。赵云大惊,暗自思忖:“没想到这里竟有这样的人物!”正交战间,两路魏军夹攻过来,原来是马遵、梁虔领兵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一条血路,率领败兵逃走,姜维紧追不舍。幸亏张翼、高翔两路军马杀出,接应赵云退走。赵云回去拜见诸葛亮,诉说中了敌人的计策。孔明吃惊地问:“这是什么人,竟然能识破我的计谋?”有南安人禀告说:“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是天水郡冀县人;他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真是当世的英杰。”赵云又夸奖姜维的枪法,说和其他人迥然不同。孔明说:“我如今想攻取天水郡,没想到有这么个厉害人物。”于是调集大军,亲自前往。
却说姜维回去拜见马遵,说:“赵云败退而去,诸葛亮必定会亲自前来。他料想我们的军队必定在城中,如今可将本部军马分为四路:我率领一路埋伏在城东,若蜀军到来就截击他们;太守与梁虔、尹赏各率一路在城外埋伏;梁绪率领百姓在城上防守。”部署完毕。
却说孔明因为顾虑姜维,亲自作为前部,向天水郡进发。快到城边时,孔明传令说:“凡是攻打城池,在刚到达的日子,要激励三军,击鼓呐喊,直接进攻。如果拖延日久,军队的锐气就会耗尽,再想攻破城池就很难了。”于是大军直抵城下。孔明见城上旗帜整齐,没敢轻易进攻。等到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天,不知是哪里的军队杀来。只见城上也击鼓呐喊,与之呼应,蜀兵顿时大乱。孔明急忙上马,由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一看,正东方向的军马,火光连成一片,势如长蛇。孔明让关兴前去探看,关兴回来报告说:“这是姜维的军队。”孔明感叹道:“用兵不在于人数多少,而在于指挥调度。这个人真是将才啊!”收兵回营后,孔明思索良久,便唤来安定郡的人问道:“姜维的母亲现在在哪里?”那人回答说:“姜维的母亲如今住在冀县。”孔明唤来魏延,吩咐说:“你可率领一支军队,虚张声势,假意攻打冀县。如果姜维到来,可放他入城。”又问:“这一带有什么紧要之处?”安定郡的人说:“天水郡的钱粮都在上邽;如果攻破上邽,那么敌军的粮道就会断绝。”孔明大喜,命令赵云率领一支军队去攻打上邽。孔明在离城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很快有人报告到天水郡,说蜀兵分为三路:一路守住天水郡,一路攻取上邽,一路攻取冀城。姜维听说后,哭着向马遵请求说:“我的母亲现在冀城,恐怕母亲会有闪失。我请求率领一支军队前往救援冀城,同时保护老母。”马遵同意了,于是命令姜维率领三千军马去保卫冀城,梁虔率领三千军马去保卫上邽。
却说姜维领兵到冀城,前面一队军马摆开阵势,为首的蜀将是魏延。两人交锋几个回合,魏延假装战败逃走。姜维入城后紧闭城门,率兵守护,拜见母亲后,不再出战。赵云也放过梁虔,让他进入上邽城。孔明于是派人到南安郡,将夏侯楙带到帐下。孔明问:“你怕死吗?”夏侯楙慌忙跪拜,乞求饶命。孔明说:“现在天水郡的姜维镇守冀城,派人送信来说:‘只要驸马还在,我愿意归降。’我如今饶你性命,你肯去招降姜维吗?”夏侯楙说:“我情愿去招降。”孔明于是给了他衣服和鞍马,不派人跟随,放他自行离去。夏侯楙逃出营寨后,想找路逃走,无奈不认识路径。正走着,遇到几个人慌忙奔走。夏侯楙询问他们,回答说:“我们是冀县的百姓;如今姜维献出城池,归降了诸葛亮,蜀将魏延放火抢劫财物,我们因此弃家逃走,投奔上邽去了。”夏侯楙又问:“现在镇守天水城的是谁?”当地人说:“天水城中是马太守。”夏侯楙听了,纵马向天水城方向奔去。又见到百姓们携男抱女远远而来,所说的情况都一样。夏侯楙到天水城下叫门,城上的人认出是夏侯楙,慌忙开门迎接。马遵惊慌地拜见并询问情况。夏侯楙详细讲述了姜维的事情,又把百姓们说的话告诉了他。马遵叹息道:“没想到姜维反而投奔蜀国了!”梁绪说:“他或许是想救都督,所以用这话假意投降。”夏侯楙说:“如今姜维已经投降,怎么会是假意呢?”正犹豫间,已是初更时分,蜀兵又来攻城。火光中只见姜维在城下挺枪勒马,大声喊道:“请夏侯都督答话!”夏侯楙与马遵等人都到城上,见姜维耀武扬威地大喊道:“我为了都督才归降,都督为何违背前言?”夏侯楙说:“你受魏国的恩惠,为何投降蜀国?哪里有什么前言?”姜维回应道:“你写信让我投降蜀国,怎么还说这种话?你想脱身,却把我陷于不义?我如今投降蜀国,被加封为上将,哪有再回魏国的道理?”说完,驱使士兵攻城,直到天亮才退去。
原来夜里假扮姜维的,是孔明的计策,他让部下中形貌相似的人,假扮姜维攻城,因为在火光之中,无法分辨真假。 孔明却领兵来攻打冀城。城中粮食短缺,军粮不够食用。姜维在城上,看见蜀军大车小辆,搬运粮草,进入魏延的营寨。姜维率领三千士兵出城,径直来劫粮。蜀兵纷纷丢弃粮车,寻路逃走。姜维夺得粮车,正要入城,忽然一队军马拦住去路,为首的蜀将是张翼。两人交锋,战不到几个回合,王平又率领一支军队赶到,两下夹攻。姜维体力不支,抵挡不住,夺路回城;却见城上早已插上了蜀军的旗号:原来冀城已经被魏延偷袭了。姜维杀开一条血路,逃往天水城,手下只剩十多个骑兵;又遭遇张苞冲杀一阵,姜维只剩下单人匹马,来到天水城下叫门。城上的士兵见是姜维,慌忙报告马遵。马遵说:“这是姜维来骗开城门的!”下令城上乱箭射下。姜维回头见蜀兵逼近,于是飞奔上邽城。城上的梁虔见到姜维,大骂道:“反叛国家的贼子,竟敢来骗我的城池!我已经知道你投降蜀国了!”于是乱箭射下。姜维无法分辩,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拨转马头,朝长安方向逃走。走了不到几里,前方来到一片大树茂密的山林处,一声呐喊响起,数千士兵涌出:为首的蜀将关兴,截住了去路。
姜维人困马乏,无法抵挡,勒转马头便逃。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车上的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正是孔明。孔明唤住姜维,说:“伯约,此时为何还不投降?”姜维思索许久,前方有孔明,后方有关兴,又无路可逃,只得下马投降。孔明慌忙下车迎接,握住姜维的手说:“我自从出茅庐以来,四处寻求贤才,想传授平生所学,可惜没找到合适的人。如今遇到伯约,我的心愿满足了。”姜维大喜,拜谢孔明。孔明于是同姜维回到营寨,升帐商议攻取天水、上邽的计策。姜维说:“天水城中的尹赏、梁绪,和我交情深厚;我当写两封密信,用箭射入城中,让他们在城内制造混乱,这样城池就可以拿下了。”孔明听从了他的建议。姜维写了两封密信,拴在箭上,纵马来到城下,将箭射入城中。小校拾得密信,呈给马遵。马遵大为怀疑,与夏侯楙商议说:“梁绪、尹赏与姜维勾结,想作为内应,都督应该早做决断。”夏侯楙说:“可以杀了这两人。”尹赏得知这个消息,就对梁绪说:“不如献城投降蜀国,以图进取。”当夜,夏侯楙多次派人请梁绪、尹赏二人来谈话。二人料想事情紧急,于是披挂上马,各执兵器,率领本部军队大开城门,放蜀兵入城。夏侯楙、马遵惊慌失措,率领数百人出西门,弃城逃往羌胡城去了。梁绪、尹赏迎接孔明入城。安抚百姓完毕后,孔明询问攻取上邽的计策。梁绪说:“上邽城由我的亲弟弟梁虔镇守,我愿意招他来投降。”孔明大喜。梁绪当天到上邽城,叫梁虔出城投降孔明。孔明重重奖赏、慰劳了他们,就任命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县令,梁虔为上邽县令。 孔明部署完毕,整顿军马进发。众将问道:“丞相为何不去捉拿夏侯楙?”孔明说:“我放走夏侯楙,就像放走一只鸭子罢了。如今得到伯约,就如同得到一只凤凰啊!”孔明自从夺得三座城池后,声威大震,远近的州郡,望风归降。孔明整顿军马,调集汉中的全部兵力,向前挺进到祁山,军队抵达渭水西岸。
侦察兵将消息报到洛阳。当时是魏主曹睿太和元年,曹睿升殿临朝。近臣奏报说:“夏侯驸马已经丢失三郡,逃到羌中去了。如今蜀兵已到祁山,先头部队抵达渭水西岸,请求早日发兵破敌。”曹睿大惊,于是问群臣:“谁能为朕击退蜀兵?”司徒王朗出班奏道:“臣看先帝每次任用大将军曹真,所到之处必定攻克;如今陛下为何不拜他为大都督,以退蜀兵?”曹睿准奏,于是宣召曹真,说:“先帝将孤儿托付给你,如今蜀兵入侵中原,你怎么忍心坐视不管呢?”曹真奏道:“臣才疏智浅,恐怕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王朗说:“将军是国家的重臣,不可坚决推辞。老臣虽然愚钝,愿意随将军一同前往。”曹真又奏道:“臣深受皇恩,怎敢推辞?但请求派一人作为副将。”曹睿说:“你自己举荐吧。”曹真于是保荐太原阳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济,官封射亭侯,兼任雍州刺史。曹睿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任命曹真为大都督,赐予节钺;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王朗当时已经七十六岁了。曹真选拔东西两京的军马二十万,归自己统领。曹真命令族弟曹遵为先锋,又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当年十一月出兵,魏主曹睿亲自送到西门外才返回。
曹真率领大军到达长安,渡过渭河,在西岸扎营。曹真与王朗、郭淮共同商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张旗鼓。老夫亲自出战,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曹真大喜,当夜传令:次日四更做饭,天亮时务必队伍整齐,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同时派人先下战书。次日,两军对阵,在祁山前列成阵势。蜀军见魏兵阵容甚是雄壮,与夏侯楙那支队伍大不相同。三军鼓角停息后,司徒王朗骑马而出。上首是都督曹真,下首是副都督郭淮;两个先锋压住阵脚。探子骑马出阵,大声喊道:“请对阵主将答话!”只见蜀兵的门旗打开,关兴、张苞分左右而出,立马于两边;随后一队队骁将依次排列;门旗阴影下,中央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在车中,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身着素衣,系着黑绦,飘然而出。孔明抬眼看见魏阵前有三个伞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是军师、司徒王朗。孔明暗自思忖:“王朗必定会说劝降的话,我应当见机行事。”
于是让推车出阵,命令护军小校传话:“汉丞相与司徒会话。” 王朗纵马而出。孔明在车上拱手施礼,王朗在马上欠身回礼。王朗说:“久闻您的大名,如今有幸相会。您既然知晓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发动无名之兵呢?”孔明说:“我奉诏讨贼,怎么能说是无名之师?”王朗说:“天命变数,帝位更替,会归于有德之人,这是自然的道理。从前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起义,天下纷争。到了初平、建安年间,董卓造反,李傕、郭汜相继为虐;袁术在寿春僭越称帝,袁绍在邺土称雄;刘表占据荆州,吕布吞并徐州:盗贼蜂起,奸雄飞扬,国家危如累卵,百姓苦不堪言。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天下,统御八方;百姓倾心归附,四方仰仗德威。这不是凭借权势夺取的,实在是天命所归。世祖文帝,神文圣武,承受帝位,顺应天意民心,效法尧帝禅让,居于中原而统治万邦,这难道不是天心人意吗?如今您身怀大才、胸有大略,自比管仲、乐毅,为何却要强行违背天理人情行事呢?难道没听说古人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如今我大魏拥兵百万,良将千员。料想腐草的荧光,怎能比得上天心的皓月?您可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家安定,百姓安乐,难道不好吗?”
孔明在车上大笑道:“我以为汉朝的元老重臣,必定会有高明的见解,没想到竟说出这种鄙陋的话!我有一番话,诸位将军静听:昔日桓帝、灵帝时期,汉朝皇统衰落,宦官酿下灾祸;国家动荡,年成饥荒,四方纷乱。黄巾之乱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迁都劫持汉帝,残害百姓。当时朝廷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肺之辈,充斥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掌权。以致国家废墟,苍生涂炭。我一向知道你的所作所为:你世代居住在东海之滨,起初通过举孝廉进入仕途;理应匡扶君主,辅佐国家,安定汉室,振兴刘氏;没想到你反而帮助逆贼,共谋篡位!你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都恨不得吃你的肉!如今幸亏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承大统,割据西川。我如今奉嗣君的旨意,兴师讨贼。你既然身为谄媚阿谀之臣,只该藏头缩尾,苟且图求衣食;怎敢在军队之前,妄称天命!白发匹夫!苍髯老贼!你很快就将归到九泉之下,有什么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位先帝!老贼速退!可叫反臣与我一决胜负!” 王朗听完诸葛亮的话后,顿时气得胸膛发胀,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后人有诗称赞诸葛亮道:“大军从西秦出发征战,丞相雄才大略可匹敌万军。轻轻摇动三寸之舌,便骂死了老奸臣。”
诸葛亮手持羽扇指向曹真说道:“我不逼迫你。你可整顿军马,来日决战。”说罢命人推转车驾返回本阵。于是两军各自退兵。曹真用棺木收殓王朗的遗体,派人送回长安。副都督郭淮分析道:“诸葛亮料定我军正办丧事,今夜必定前来劫寨。可分兵四路:两路从偏僻山路趁虚偷袭蜀营;两路埋伏在本寨外,左右夹击。”曹真大喜道:“此计与我不谋而合。”随即传令召见先锋曹遵、朱赞,吩咐道:“你二人各率一万兵马,绕到祁山后方。若见蜀兵向我营杀来,便进兵劫寨;若蜀兵不动,立刻撤兵,切勿轻举妄动。”二人领命后率军离去。曹真又对郭淮说:“我二人各率一军埋伏在营寨外,寨中虚堆柴草,只留少数士兵。若蜀兵来犯,以放火为号。”众将各自领兵到左右两侧埋伏,做好准备。
却说诸葛亮回到中军帐中,先召来赵云、魏延听令:“你二人各率本部人马去袭击魏营。”魏延进言提醒:“曹真精通兵法,必定料到我军会乘丧劫寨,岂会不加防备?”诸葛亮笑道:“我正是要让曹真知道我们会去劫寨。他必定在祁山后设伏,等我军过去便偷袭我营。因此命你二人领兵绕过山脚,在远处扎营,任凭魏兵来劫寨。见到火起信号,分兵两路:文长守住山口,子龙领兵杀回,遇到魏兵便放他们退回,趁机发起进攻,敌军必自相残杀,我军可大获全胜。”二将领命率军而去。 诸葛亮又唤来关兴、张苞吩咐道:“你二人各率一军,埋伏在祁山要道;放过魏兵主力,却从魏兵来路杀向他们的营寨。”二人领命后各自率军埋伏。接着又命令马岱、王平、张翼、张嶷四将,埋伏在营寨外四周,准备迎击魏兵。诸葛亮虚设营寨,在中央堆起柴草作为火号,自己则率领众将退到营寨后方,静观局势变化。
再说魏先锋曹遵、朱赞在黄昏时分率军离寨,缓缓向祁山方向行进。二更时分,远远望见山前隐约有军队调动。曹遵暗想:“郭都督果然神机妙算!”急忙催促士兵加速前进。接近三更时,抵达蜀军营寨,曹遵率先杀入,却发现营中是空寨,不见一人。他立刻意识到中计,急忙下令撤军。此时寨中突然火起,朱赞所率兵马赶到,两军在混乱中自相冲杀,人马大乱。曹遵与朱赞相遇后,才发现是自家军队互相践踏。正当他们集结兵力时,四面突然喊声震天,王平、马岱、张嶷、张翼四将率军杀到。曹遵、朱赞只得率领百余心腹骑兵向大路逃窜。 忽然鼓角齐鸣,一队军马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正是常山赵子龙,他大喝一声:“贼将哪里逃?早早受死!”曹遵、朱赞慌忙夺路而逃,却又遭遇魏延率军杀来。二人被打得大败,狼狈不堪地奔回本寨。守寨军士误以为蜀兵前来劫寨,慌忙点燃火号。左边曹真、右边郭淮听到信号后同时率军杀到,却因夜色昏暗,误以为对方是蜀军,竟自相攻击起来。这时,背后三路蜀兵杀到:中央是魏延,左边是关兴,右边是张苞,蜀军一阵冲杀,魏兵溃不成军,败退十余里,伤亡惨重。诸葛亮大获全胜,这才下令收兵。 曹真、郭淮收拾残兵败将退回营寨,商议道:“如今魏兵势单力薄,蜀兵声势浩大,如何才能退敌?”郭淮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过于忧虑。我有一计,可使蜀兵首尾不能相顾,必定自行退走。”
正是:可怜魏国将领难成大事,只好向西边寻求救兵。不知这计策究竟如何,且听下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