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兵起晋阳入长安构厦】
【拓土开疆天策四方挞】
【(公元627年贞观之治)】
【万邦拜阶下共襄贞观昌华】
【(公元690年武周建立)】
【凤栖明堂御天下】
【(公元713年开元盛世)】
【盛世醉卧听琵琶】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藩镇独大】
【(唐朝中后期)】
【中兴跌宕】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曛日覆黄沙】
[《欢迎来到大唐盛世》]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李世民]
[天策上将,封无可封!]
[武曌!参见女皇陛下!]
[武周!恭迎千古女帝!!!]
[昨日一别凤凰台,千古在不见李白!!!]
[李隆基!!!你还我盛世大唐!!!你怎么不早点死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大唐
虽然是在一次看到这番满屏夸赞的景象但李世民的眼眶湿润了。他的大唐,在这青史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万古流芳。后世子孙,铭记着他的功绩,还如此喜欢他,这让李世民无比的欣慰和激动,长孙皇后见状温柔地握住他的手,给予他无声的安抚。
贞观群臣们同样心潮澎湃,他们再一次得到了天幕的认可,这份荣耀让他们喜不自胜。他们正要上前向陛下贺喜,却被天幕接下来的画面惊得目瞪口呆——武周、安史之乱
李世民自然也看到了,他惊呼出声“武周?武则天?昨日天幕上那位女帝!还有那安史之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还不等李世民惊讶完,安史之乱的画面又映入眼帘,李世民心中一沉李隆基!那武则天最终还是将江山还给了大唐?可是,这安史之乱又是怎么回事?为何后世之人竟希望李隆基早些死去?难不成这安史之乱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
武周
武则天看着天幕上的安史之乱和后世对李隆基的评价,她“呵”的一声冷笑,声音里带着冰碴子“婉儿你瞧,看来咱们楚王的本事可真不小啊,能把江山折腾成这副模样,也算‘名垂青史’了。”
上官婉儿心头一颤,连忙上前一步“陛下,一切尚未发生,如今天幕降世,陛下定能开创一个不同的大周盛世。”
武则天缓缓转过身,盯着上官婉儿,眼神锐利如鹰隼“婉儿,你说的对,朕的大业才刚刚开始。如今,天幕降临,我们又得仙种,这次,我们定能快创一个不一样的大周。”
天宝年间
刚逃进蜀地的李隆基,惊魂未定,又看到天幕上对自己的评价,顿时气得七窍生烟。他猛地一拍桌子,茶盏摔得粉碎,茶水四溅。
“岂有此理!这些后世之人,怎敢如此无礼!”李隆基指着天幕,手指颤抖,声音嘶哑,“怎可如此评价朕!朕是皇帝!朕是天子!”
“那些乱臣贼子!都是那些乱臣贼子的错!”李隆基喘着粗气,咬牙切齿,“是他们想害朕!是他们逼朕逃到这蜀地的!跟朕有什么关系!”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朕开创了开元盛世!朕让大唐国富民强!朕享受享受怎么了!有什么错!”
【(公元907年五代十国)】
【裂土相错杂何以为家】
【(五代十国)】
【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
【五代复制辖梁唐晋汉周罢】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与辽,以次借兵与后唐争夺天下,此后四百余年,中原王朝失去抵御游牧民族的屏障屡屡受挫]
[后梁唐晋汉周史称五代]
[石敬瑭你该死啊]
[石敬瑭真活该当个儿皇帝啊。]
[石敬瑭真tm千古罪人]
宋初
赵匡胤望着天幕气的牙根痒痒骂道“呸,这个石敬瑭,他大方,去给别人当儿皇帝,还给人送了燕云十六州,害得我们没了北方门户,真是个畜生!”
将石敬瑭骂了一顿后,赵匡胤泄了气,又紧紧的望着天幕,期待着大宋未来的走向。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陈桥黄袍加借酒释甲】
【(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改赠为纳】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
【华篇难掩耻落贺兰山下】
【(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
【建炎南渡过河成遗话】
【(高宗时期)】
【风雨晦冥莫须有罪罚】
【(公元1141年绍兴和议)】
【敢忘尸谏屈和于金下】
【(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
【南海之崖腥浪如麻】
[杯酒释兵权]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担心手下将士谋反,以酒释兵权,奠定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澶渊之盟,北宋名义与辽兄弟相称,实则改赠为纳,折汉人脊梁。]
[大宋除了赵匡胤,全都是大怂。]
[过河过河过河]
[完颜构,你是最该死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武穆!!!]
[宗泽!!岳飞!岳武穆!!!]
[赵构!秦桧!你们还我们华夏的民族英雄!!!]
[秦桧,你们这群畜生活该死后跪在岳武穆面前!!!]
[崖山之战,陆秀夫携幼帝跳崖,真的是南宋最后的脊梁了。]
[怂了一辈子,最后竟然是让一个孩子来保住宋朝的脊梁。]
北宋
刚刚还在怒骂石敬瑭的赵匡胤愣住了,迷茫,慌乱,不可置信的感觉充斥着赵匡胤的全身,最后全部化为了愤怒,他猛地一掌拍在桌案上,坚硬的楠木桌案竟被他拍得四分五裂。他犹不解气,又一脚踹翻了残破的桌子,愤怒的咆哮道“怎么会!!!大宋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大宋的尊严!!!竟然要让一个幼子来维护!!!”
南宋
刚刚连下十二道金打算召回岳飞的赵构和秦桧看着天幕上对他们的评价脸色黑的吓人,尤其是秦桧看着后世之人骂他是畜生,并且自己死后还跪在岳飞的面前,更是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死过去。
而此时刚刚将完颜兀术打出开封的岳飞望着天幕中的画面与评论,他感到一阵阵心寒,看后世之人的评论,自己未来怕是无法收回故土,还会死在皇上和秦桧的手上。
岳飞想自己不怕死,只要能收回大宋故土,死有何惧,如今看来未来必定是事与愿违了,岳飞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如今朝廷中,包括陛下,想让自己死的人多的很,那些软骨头,和因为自己将土地分给士兵,难民而被触及利益的人,都想让自己死。
只是岳飞不明白,除了那些一心想投降的人,其他的那些人,包括陛下,他们,他们难道就不能在等等吗,他们就不能等自己走完这最后一步吗?
岳飞悲愤的闭上双眼,不明白,自己接下来到底应该如何。
【(公元1279年元朝一统)】
【大哉乾元统四海降纳】
【(元朝时期)】
【万方征远行暴政苛杂】
【变夷用夏起义或命法】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
【失于纵驰瞬而崩塌】】
[大元!西藏正式纳入管辖]
[元帝国极盛领土3300万平方千米,欧亚霸主]
[大哉乾元!]
[元朝建立后,不惜民力,穷兵黩武,且内部倾轧不断,国内混乱不堪]
忽必烈望着天幕沉默不语,看着后人的评论,他们并没有因为元朝是异族建立的政权就将元朝排除在华夏之外,而且还比较客观的给出了一些评论,竟然后世说元朝不惜民力,穷兵黩武,自己是不是要适当的注意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