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抱拳道:“没有。”
嬴政笑道:“好,那孤就在咸阳等你的好消息。”
就在嬴政计划进攻楚国的时候,盖聂被派往了燕国前去查看情况。
在盖聂前往燕国的后,燕丹用礼招待了盖聂,同时也带他在燕国城内晃悠。
逛着逛着,盖聂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一个女子带着一个孩子玩耍,虽然孩子认不出来,但那女子盖聂还是知道的,正是郑玉平的妹妹郑素欣。
郑素欣在看到了盖聂的时候,也是一惊,但之后她就假装从盖聂身旁走过。
在经过的时候,郑素欣悄悄的朝着盖聂点头。
而盖聂也是读出了郑素欣的意思也就没多说什么。
而在郑素欣转到一个拐角的时候,言被一个人一把抓住,同时她自己也被人打晕。
燕丹带着盖聂来到了自己的家,在这里,盖聂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像卫庄,田光,玄翦以及郑玉平。
盖聂笑道:“太子殿下可真是大手笔啊。”
燕丹解释道:“没办法,之前的战国七雄,如今只剩下了我燕国,齐国和楚国,谁都不知道他嬴政接下来的目标是谁,所以我要早做打算。”
顿了顿,他看了一眼盖聂,试探道:“盖先生来我这里不只是为了访友的吧?”
访友是盖聂在进入蓟城时对燕丹说的借口,现在见燕丹点破,盖聂也就不隐瞒了。
“你说的没错,我来这里确实不是为了访友。”
说完,看了一眼燕丹,开口道:“嬴政承诺,要是你们能够将燕国的布防图和樊於期的人头送上,他保证在有生之年绝不会对燕国用兵。”
燕丹闻言,反问道:“嬴政真的这么讲信用?”
盖聂看了一眼郑玉平,开口道:“你要是不相信可以问问郑玉平,他可以告诉你答案。”
燕丹又看向郑玉平,郑玉平点头,并说道:“当时我在韩国之时就和嬴政见过一面,那时嬴政说只要我还在新郑就不会对新郑下手。”
顿了顿,郑玉平接着道:“他真的做到了,在我离开新郑的第二天,新郑被他用大军攻破了。”
燕丹想到,既然嬴政这么讲信用,那我也未必要对他下死手,毕竟之前都一起做过人质,也有一定的感情。
而一旁的田光见燕丹被说动了,开口道:“太子殿下,你不要被他们给迷惑了,他们就是为了要你与嬴政交好,之前我们的君主是怎么做的?都是抗秦到底,而不是与秦交好。”
田光的话语让燕丹有点动摇,见状,田光接话道:“太子殿下,既然嬴政想要这两样东西我们为什么不送给他呢,先送头颅,而后在布防图的最后放上一把匕首来刺杀嬴政。”
说着田光还看了一眼盖聂,“盖先生,我没记错的话好像在秦国,任何人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是不能带剑上朝的吧?”
盖聂点头,田光开口道:“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嬴政的注意力完全被布防图吸引的时候刺杀他。”
郑玉平被田光这话惊到了,但更让他震惊的是燕丹同意了这个计划。
田光见燕丹同意了,转头看着郑玉平,开口道:“这次的计划也需要你来帮忙。”
郑玉平冷冷道:“理由。”
田光笑道:“你和嬴政的关系比较好,所以你去也是可以分散一点嬴政的注意力,随后让我们的计划成功率上升一点。”
郑玉平反问道:“我可以选择拒绝吗?”
田光笑道:“你可以拒绝。”随即拍拍手,田猛就将郑素欣和言二人带了上来。
田光随即开口道:“不过她们两人的命我可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郑玉平握拳,咬牙切齿道:“你是在威胁我吗?”
田光摊手,“这不算威胁,这是在劝你不要不识时务。”
郑玉平在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实际上是在和系统对话后,答应了这件事。
不过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郑素欣和言两人得进入农家,且要是出事了,那么合作取消。
田光也是答应了这个要求,在走之前,郑玉平把素心莲花剑法的完整版给了言。
盖聂见状,就拉着郑玉平离开了这里,走在街上,盖聂摇头道:“其实,你不该答应田光的。”
郑玉平苦笑道:“那又如何呢?她们是我在这个世界遇到的第一个人,我忍心让她们陷入危险吗?更何况她们还是和我有关系的亲人。”
盖聂想到了什么,疑惑道:“不对啊,你身旁明明没有大部队,你是一个人来的?”
郑玉平摇头,在带盖聂来到了一个隐蔽的角落后,打开了逆鳞空间。
在看到逆鳞空间内的人后,盖聂疑惑道:“那你又为什么要答应田光的要求。”
郑玉平看了盖聂一眼,故作神秘道:“具体原因,你难道不知道吗?”
盖聂悟了,“确实,你身上有和郑君实一样的气息,所以你和郑君实是来自同一个世界的人,而我们陛下很相信郑君实,所以也是会相信你。”
郑玉平点头,“这是其一,其二是我想在秦国定居。”
盖聂惊讶道:“你要住在秦国?”
郑玉平点头,“是的,一方面,我想看看咸阳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我想调查一下当年韩非的死因。”
盖聂了然,毕竟嬴政这些年也在调查韩非的死因,但就是查不出来什么,要是郑玉平能加进来的话,那么应该能找到原因。
想到这里,盖聂开口道:“那我在秦国等候大将军大驾光临了。”
在盖聂走后,郑玉平喃喃道:“其实还有第三个原因,系统要我帮嬴政统一六国,现在已经完成一半了,至于剩下的一半,靠你们自己应该也能打赢,所以我打算就在咸阳养老了。”
郑玉平就开始等待,燕国方面经过三天的准备也是准备好了。
于是在一个大雪飘零的晚上,荆轲和郑玉平就一起踏上了前往咸阳的道路。
两人一边走,后面就有一道声音响起,“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郑玉平心里小声道:“还挺应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