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有夏氏之后,迎接竖亥的,除了姒女华香香软软的拥抱之外,还有无尽的繁忙事务。
闭关三天后,竖亥将一张巨大的鹿皮展开在众人面前,这是他的所做的城市规划图。
“原有的按照家族聚居的格局将会被打乱。”
“我们的都邑将以新的宫殿和祭坛为中心,向四周展开。”
“最外圈我们会挖掘护城河,而后是两层城墙。”
“这里靠近河床,将会作为制陶区,善于制陶的家族将会居住在这里。”
“这里靠近山林,猎户和武士们住在这里。”
“这里靠近大路,我们的食品工坊和接待来宾的驿站会建造在这里。”
“这里,最中心的区域,是我们铸造青铜器的地方,还有学堂、医馆。”
姒女华疑惑道:“学堂是什么,医馆是什么。”
禹也有些皱眉:“为何不沿着河道分布,住在中心的族人们取水就要跑半天。”
竖亥点点头:“学堂就是传授小孩子们技艺的地方。”
“我们有粪肥和曲辕犁,能节省许多人力在种田上,那些孩子们不必再去田间帮忙除草驱鸟,而是由专人传授技艺。”
“我有夏氏人才缺乏,各类官职都空在那里,让孩子们一齐学习,也好补充。”
“至于取水,我有一种新的东西,能让水从地下冒出来。”
在场的族长和长老们都有些吃惊:“竟有此等神物。”
竖亥指着山间的泉水,说道:“水之无形而有万形,我会证明给你们看的。”
此时又有族长提出疑问:“你设计的这都邑恐怕能容纳数万人,我们如今不过千人......”
竖亥大手一挥:“迟早会有万人的。”
在禹的背书下,这份设计图通过验收。
随后有夏氏开始了繁忙的建设,先是将四周的树林砍伐烧毁,再由竖亥带领着打出一口口水井,围绕着水井再开始居民区的建设。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竖亥给出的工期在五年以上。
如今姒有方跟着竖亥学了不少东西,他也接任了竖亥的司空一职。
竖亥则是成为了有夏氏的太师。当然,这是竖亥自创的官职,职能是百官之首,竖亥对古代官职的了解仅限于高中教科书上的知识。
何况上古时期的官职记载寥寥。
但是《封神榜》里的“闻太师”还是很有名的,竖亥直接将其拿过来用了。
如今华夏地区的官职体系十分复杂。
传说中的炎黄先祖以龙为官名,黄帝则是以云为官名。
与华夏比邻的东夷,则是延续了少昊氏对鸟类的崇拜,以鸟为官名。
凤鸟氏,主管历法,下属四官:玄鸟氏,为司分;伯赵氏,为司至;青鸟氏,为司启;丹鸟氏,为司闭。
这些官职分别主管着各个节气的农耕指导和星象观测。
祝鸠氏,主管教育;鸱鸠氏,主管法制;鸿鸠氏,主管土地管理;爽鸠氏,主管刑侦、缉捕等。
帝颛顼和帝喾则是将这些抽象的官职具象化,融合了华夏东夷的特色,创立了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等官,
分别掌管天象、树木、火、土地、刑罚、雨水等事务。
到如今帝尧时期,官职的划分更加具体复杂,已经形成了后世官职的雏形,有夏氏也是沿用的尧颁布的官职。
现在有夏氏算上奴隶人口已经破千,斟鄩附近还有一些小型聚落陆陆续续的搬迁过来。
有夏氏的发展总算走上了正轨。
半个月后。
距离尧的使者到来还有半个月,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竖亥将最后一点石灰刷在了宫殿的墙面上,至此,他穿越来的第一个项目正式完工。
众人依次走进这高大恢弘的宫殿中,虽然它的结构和装饰并不华丽,但内部空间极大,没有一根柱子的殿内可以容下上百人。
两丈高的拱形大门上开了一扇圆窗,第一缕朝阳会透过它照亮最前方的首领王座。
上方高大的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瓦片,下方的巨木上也被石灰染成了霜色。
宫殿四周树立着巨大的飞扶臂,以支撑屋顶的重量,增强宫殿的稳定性。
在众人看不见的角落,宫殿底部的一条条排水渠,正是竖亥为了应对大洪水所作的防水措施。
众人又一齐来到宫殿旁的祭坛,十米高的方尖碑完全由原始水泥浇筑,上面刻着有夏氏的由来和禹重振有夏氏的贡献,底座的四方还正对着天空中的四象星斗。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众人就像孩童一般,在四处指指点点,惊叹着竖亥的奇思妙想。
“接下来,只要等待四岳和尧的使者一起来访,我就要离开有夏氏一段时间了。”竖亥已经将自己将要去拜访共工的事情告诉了禹。
禹颔首道:“原本我是不相信共工的预言,只是你如此笃定,如今我心中也有些忐忑。”
竖亥一直以来没有和禹提过大洪水的事情,只是因为实在没有证据,装神弄鬼也不是他的风格。
竖亥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去共工那里找寻一些线索,搜寻到大洪水的证据,以此来劝说各个邦国未雨绸缪。
“如果能提前告知,华夏可能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尧时期洪水就来临,鲧治水九年,禹治水十多年,实在难以想象,华夏先祖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了什么程度。”
竖亥还将一份规划图交给了曹子安,那里是他们的工业基地,规划起来也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就在有夏氏热火朝天的建设都邑,以及做好准备迎接尧的使者时,共工氏派人送来了不好的消息。
“在下共工氏浮游,四岳派我前来拜会有夏氏。”这个干瘦的男子披散着头发,身体罩在宽大的袍子中,头发也披散着,看起来有些阴森。
禹回礼后问道:“四岳过几日便要同尧的使者一同前来,怎么提前让你来了。”
浮游灰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说道:“四岳无法前来,尧的使者恐怕也来不了了。”
在座的有夏氏众人都有些吃惊。
华夏共主这个概念自炎黄二帝抗击蚩尤以来便一直存在,但是除了黄帝炎帝、帝颛顼、帝喾、和如今的文尧这五个特定的人之外,其余的共主基本只是个摆设。
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华夏共主的这五人,都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让中原大地所有邦国服气的存在。
尧便是这样一个人,有夏氏如果要提高声望,吸引一些小型聚落,以及和周边邦国外交时取得优势,就必须要得到尧的正式册封。
禹站起身,走到浮游面前,问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浮游回道:“高阳氏的颛顼对共工氏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