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文哥。”
两人齐声回应。
“大傻,回去后让他们提交投名状。”苏子文特意当着张郎和张sir的面说出此话。
他就是要这么做,否则难以安心。
……
大傻那边的事情暂告一段落。新增这两枚“棋子”后,苏子文愈发自信。
“阿积。”
“文哥。”
阿积推门而入。
“去告知托尼,就说他知道他大哥的事了,让他明早过来找我。”苏子文望着阿积说道。
“好的,文哥。”
阿积领命而去。
好胆量!
这家伙的外号果然名副其实,确实胆大。这次对方出手相当果断。
数辆运钞车被炸毁,车内人员无一生还。甚至漫天飞舞的钞票映入眼帘,最终匪徒抢走了价值数千万的钻石。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得手后,他们竟杀害了阿渣。
“文哥”
待一切尘埃落定,苏子文便让人将螃蟹唤来。
“情况如何?”
苏子文注视着螃蟹,问道:“外围赌局这次赚了多少?”
“文哥,我们这次大赚特赚。”
一听这话,螃蟹激动得眉开眼笑。
“哦?”
“文哥,这次外围赛事共收到一亿两千万港币的投注,押注高进和高傲获胜的人寥寥无几。最后我们净赚了一亿一千多万。”
这是个天文数字,对螃蟹而言无疑是巨款。不仅螃蟹如此,若是在几个月前,这对苏子文也是巨额收益。但如今的他,背负上百亿债务,这笔钱显得微不足道。毕竟对他而言,要在半年内偿还如此巨债实属艰难。即便新天地一年能盈利近两百亿港币,他仅占三成八,即七十多亿港币,两年足矣还清,但半年内凑齐四十亿仍是个挑战。扣除这笔钱后,他需在半年内筹措七十亿港币,压力陡增。
“做得不错,继续加油。”苏子文拍拍螃蟹肩膀,说道,“以后这方面事务就交给你负责,遇到棘手问题先找阿积。”
若连阿积都无法解决,最终必然是苏子文亲自出面。
“嗯,文哥。”
螃蟹听完,目光笃定地说道。
……
“文哥,您来啦。”阿Ann开门见到苏子文,立刻露出欣喜的表情。
随后,她退到一旁,接过苏子文的外套,换上拖鞋。
“文哥稍等,我去给您放洗澡水。”
说起来,苏子文已有段时间没来这里了。通常他每十天半月才会出现一次,而阿Ann对每次到来都充满期待。
一个多小时后,苏子文靠在阿Ann怀里。
“我听说你最近打算办个瑜伽培训班?”苏子文漫不经心地问。
其实,尽管阿Ann仍是他的情人,但也不能总让她操持夜归人的事务。况且,苏子文自己也不再常驻那里。阿Ann更是一个月前就离开了夜归人。
苏子文每月会给阿Ann十万零花钱。
“嗯。”
阿Ann点点头:“这段时间我攒了五十万,所以想开个瑜伽班,至少不会整天无所事事。”
阿Ann渐渐明白,若要赢得苏子文的认可,就必须有所成就。就像苏子文的其他女人——乐慧贞和何敏那样。两人分别是星辰报业和熊猫集团的总经理。
除了她们,还有李欣欣、秋娣和静香。李欣欣虽只是位教师,但在苏子文心中,她是苏家正室,地位无人可撼动。静香更是龙帮八爷的女儿,背景深厚。剩下就是秋娣了。提起秋娣,她原本的身份与阿Ann相似,都是被外面供养的女人。
上次因机缘巧合,李欣欣允许秋娣入住别墅,但阿Ann却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她与苏子文的相识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勉强接受的结果。因此,若想融入苏家,阿Ann唯有依靠自身事业发展。
“五十万太少。”苏子文思索后摇头说道。在当时,五十万虽不算少,但在香港足以开设一家超千尺的瑜伽健身房,不过也就仅限于此。
“我投资五百万,选址铜锣湾,开一家大型瑜伽馆。”苏子文对阿Ann说道。五百万足够支持一家中等规模的瑜伽馆运营,而铜锣湾作为他的地盘,若有变故他也能出面协调。此外,铜锣湾商业区繁华,白领居多,集中于数个街区,若在此处设立瑜伽馆,定能盈利。
“一切听你的。”阿Ann点头答应。她开办瑜伽馆本就是为吸引苏子文注意,如今他主动出资五百万助其扩展规模,她自然欣喜不已。
“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苏子文看了眼时间后站起穿衣。尽管阿Ann不舍,仍起身帮他整理衣物,以往这活儿由秋娣负责。苏子文愈发有昔日地主大老爷的模样。
“阿文,你回来了?”
晚上,苏子文回到家中,发现客厅里坐着乐慧贞和何敏。
“人都去哪了?就剩你们俩?”他问。
两人互望一眼,乐慧贞答道:“欣欣姐已经睡了,明天有课。静香和秋娣也困得不行,也都回房了。”
还好,苏子文的房子够大,十几个房间任她们挑选。
“你们怎么还没休息?”他又问。
“我们也想啊,但最近工作太多了。”两人疲惫地回答。
“说说看,公司最近是不是遇到麻烦了?”苏子文坐到沙发上,看着她们问道。
两人点点头。
“敏姐先说吧。”乐慧贞推让。
其实,她们也正想找苏子文聊聊公司的事,自己拿不定主意。
“好,阿敏你先讲。”苏子文示意。
虽然苏子文并非商业高手,但他有多年后世的经验,对公司发展方向很清楚。
“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何敏严肃地问,“你说过贴牌只是过渡,之后要研发属于熊猫自己的产品。”
“没错,我确实这么说过。”苏子文点头承认。
这不仅是他曾经的想法,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情。
“阿文,这是过去两个月的财务报表,看看吧。”何敏递过报表。
苏子文接过快速浏览了一遍。
苏子文对许多内容一知半解,唯独对公司最终的盈利状况十分清楚。“为何利润骤降百分之二十?”苏子文盯着报表,脸色凝重。
凭借内地市场的广阔前景,熊猫公司每月赚取三千万元轻而易举。然而,上个月竟比前月少了六百万,这降幅不可谓不大。
“我正想跟你谈此事。”何敏注视着苏子文,建议道:“阿文,要不咱们继续做贴牌业务吧,别再自己生产研发了,成本太高。”
“你是说,这六百万全花在研发和生产上了?”苏子文听后,眉头紧锁。
“是的。”何敏点头补充,“自主生产意味着需要投入资金采购原材料、设备和生产线,还得支付熟练工人的薪资。由于我们产量较小,难以压低成本,比如同款电视,其他厂只需五百元,我们却需六百乃至七百。不仅如此,其他费用也在增加。若不加以控制,本月利润恐进一步下滑。”
何敏满脸忧虑地说着,苏子文听完后皱眉沉思。他终于意识到,无论何时,经营实体企业都不易获利,特别是自主研发与生产的模式。若改为外包贴牌,收益会更高。
“阿文,你的看法如何?”何敏询问。
其实,她早有此意,毕竟每月少赚几百万,一年便是数千万元,实在不该如此浪费。
“不行。”苏子文果断拒绝。
相较于何敏追求短期利益,他更着眼于长期发展。
若持续贴牌,短期内利润可观,但长远看并非良策。即便熊猫品牌在内地声名卓着,缺乏核心技术终将受制于人。苏子文宁可利润减少,也不愿受控于他人。
“这……”
见何敏迟疑,苏子文正色道:“阿敏,你提到工人薪资有问题,是吗?”
“是的。”何敏点头回应。
“贴牌只需普通工人,成本低廉,千元左右便能找到合适人选。但若自主生产,则需技术娴熟的工人,薪资至少翻倍。如今仅工人薪酬一项,每月就得多支出三百万。”
上月少赚的六百万中,有三百万用于支付工人工资。要知道,他们的工厂属劳动密集型,仅工人就达数千人,否则产量不会如此之高。
“看来必须考虑将工厂迁至外地。”苏子文语气凝重。
他清楚记得,此时已有不少人赴内地设厂。他同样可以效仿,在内地投资建厂。这样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在香港,四千多名工人每月工资近七百万港元;而在内地,每人只需二三百元,四千人一个月仅需百万。单此一项,每月即可省下六百万,一年便是七千二百万。且工厂规模越大,节约越多。
盈利无非开源或节流,节流即为盈利。
“把厂搬到外地?”何敏疑惑地问。
“东西放哪里?”
“这事儿以后再说,我还没想好。”苏子文摇头回应。
并未直接答话给何敏。
因他尚未决定。
若将熊猫工厂迁至内地,便无法继续通过走私赚取外汇利润。
因此,苏子文思索着是立刻投产,还是稍作等待。
“阿文,你是不是有啥难处?”何敏沉思片刻后问道,“咱们现在是一家子,你有什么就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望着何敏诚挚的目光,苏子文稍作迟疑,开口道:
“行,那你们帮我参谋下……”
接着,他将自己的打算向何敏与乐慧贞详细讲述。
“就这个?”
听罢,何敏开口道:“阿文,我们完全可以在内地建厂的同时,继续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