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间,张涛独自在教室整理笔记。薛珅的书包敞开着放在邻座,里面露出一个熟悉的黑色笔记本——那本曾经记录\"张涛观察日记\"的本子。
张涛左右看看,确定没人注意,悄悄把本子抽出来。自从知道薛珅对自己的特殊关注后,他就对这个笔记本又怕又好奇。
翻开第一页,原本的\"张涛观察日记\"标题被划掉,取而代之的是\"StAR小组全息记录\"。下面的分类不再是单纯的行为观察,而是四人互动的详细分析。
张涛快速浏览着最新记录:
\"10月25日,小组学习效率提升12%。姜凡在张涛询问时不自觉地重复解释3遍(平常不超过1遍)。陈希创作速度在张涛在场时提高15%,错误率下降。张涛本人...(此处被涂黑)\"
翻到下一页:
\"情感变量监测:
姜凡:原情感表达频率0.3次\/小时,现提升至1.2次\/小时(+300%),主要触发因素:张涛在场。
陈希:诗歌创作中'光'、'温暖'等意象使用率上升47%。
张涛:(此处又被涂黑)
自我观察:原计划每日记录,但近期出现多次'忘记记录'现象,原因待分析。\"
张涛的脸烧了起来。薛珅还在观察他们,但方式已经变了——不再是冷冰冰的研究,而是...带着温度的记录。
\"偷看别人日记是不道德的。\"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张涛吓得差点把本子扔出去。薛珅站在他身后,金丝眼镜反射着窗外的光,看不清眼神。
\"对不起!我只是...\"张涛慌乱地合上本子,\"你写了我们...\"
\"嗯。\"薛珅接过笔记本,随手翻看,\"数据收集。\"
\"但你涂黑了一些部分...\"
薛珅的耳尖微微发红:\"无关信息。\"他顿了顿,\"或者...太相关的信息。\"
两人之间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张涛想起笔记本上那些被涂黑的段落,心跳加速——薛珅到底写了什么不能让他看到的内容?
\"给。\"薛珅突然从包里拿出另一本笔记本,\"四人共享的。陈希提议的,说可以记录'非数据化的互动'。\"
这本笔记本的封面是星空图案,里面已经有不少内容。张涛翻开第一页,是陈希飘逸的字迹:
\"当四颗星星决定共同发光,
宇宙必须重新绘制星座图。
——c.h.\"
往后翻,有姜凡工整的物理公式推导,薛珅复杂的情感变量图表,还有一些空白的页面等着被填满。张涛找到最新写满的一页,是四人昨天讨论数学题的记录,不同笔迹交织在一起,像一场无声的对话。
\"你也可以写。\"薛珅推了推眼镜,\"任何想法...或感受。\"
张涛拿起笔,犹豫了一会儿,最终写下:\"今天早上和姜凡在图书馆听钢琴曲。他喜欢德彪西的《月光》。——S.t.\"
薛珅看了记录,嘴角微微上扬:\"情感表达频率+1。\"
\"什么?\"
\"没什么。\"薛珅合上笔记本,\"陈希说午休后在屋顶等我们。带了新写的诗。\"
屋顶是四人最近发现的秘密基地。当张涛和薛珅爬上天台时,姜凡和陈希已经在那里了。陈希靠着水箱,小辫子在风中轻轻摇晃;姜凡则坐在边缘,双腿悬空,手里捧着一本书。
\"迟到两分钟。\"陈希假装严肃地说,\"按规矩要惩罚。\"
\"什么规矩?\"张涛疑惑。
\"我刚定的。\"陈希笑着递给他一张纸,\"读我新写的诗。大声点。\"
张涛接过纸,清了清嗓子:
\"江河入海流不息,
凡星亦可耀夜空。
沉思数字与玫瑰,
涛声依旧伴月明。\"
读完后,天台一片安静。姜凡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薛珅则突然抢过诗稿,仔细端详。
\"藏头诗。\"薛珅指出,\"竖着看第一字。\"
张涛再次阅读:
江凡思涛
河星数声
入可字依
海耀与旧
流空玫伴
不夜瑰月
息中明
\"姜凡、薛珅、张涛...\"张涛念出来,然后惊讶地看向陈希,\"你把我们名字藏进去了!\"
陈希得意地眨眼:\"还有我自己。'江河'的'江'和'陈'拼音开头都是'c'。文学把戏而已。\"
姜凡罕见地笑了:\"'凡星亦可耀夜空'...我喜欢这句。\"
\"因为写的就是你。\"陈希靠过去,故意撞了下姜凡的肩膀,\"低调但耀眼的星星。\"
薛珅还在研究那首诗:\"'沉思数字与玫瑰'...理性和诗意的结合。准确。\"
张涛则盯着最后一句——\"涛声依旧伴月明\"。月光与涛声,永恒相伴。他想起今早与姜凡共听的《月光》,脸又热了起来。
\"所以,\"陈希环视三人,\"喜欢你们的角色诗吗?\"
\"角色诗?\"张涛问。
\"嗯哼。姜凡是夜空中坚定的星辰,薛珅是数字与玫瑰的矛盾体,我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陈希笑着戳戳张涛的额头,\"而你,是永远陪伴的涛声。\"
姜凡突然合上书:\"不准确。\"
\"嗯?\"陈希挑眉。
\"张涛不只是陪伴。\"姜凡的声音很轻,但字字清晰,\"他是...让其他元素产生反应的那个催化剂。\"
薛珅点头表示赞同:\"数据支持这个比喻。\"
张涛不知该如何回应这样的评价,只能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陈希大笑着搂住他的肩膀:\"看啊,我们的催化剂害羞了!\"
午休结束的铃声拯救了张涛。四人收拾东西准备下楼,姜凡走在最后。当张涛回头时,发现姜凡正将那张诗稿小心地夹进课本里,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什么珍宝。
这个小小的举动,比任何直白的赞美都更让张涛心跳加速。他突然理解了薛珅笔记本上那些被涂黑的内容——有些感受太过鲜明,反而无法用文字承载。
下午的化学课上,四人一组做实验。当张涛不小心加错试剂时,姜凡不动声色地递来中和剂;薛珅精准地报出反应时间;陈希则一边记录一边在实验报告角落画了个小小的爆炸图案,旁边写着\"张涛的特效反应\"。
张涛假装生气地抢过报告要修改,却在看到三人忍笑的表情后自己也笑出来。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四人身上,将这一刻镀成了金色。
放学后,张涛在共享笔记本上新添了一页:
\"10月26日,常规化学实验。失误三次,被嘲笑两次,笑出来五次。最棒的校园日。——S.t.\"
翻到前一页陈希的诗,他再次默念那些藏着四人名字的诗句,胸口涌动着温暖的洋流。也许,他想,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定义。就这样,四个人,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属于彼此的位置,已经足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