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将领,自从追随朱慈烺后,已不再是单纯的亲兵队长,还在天雄军中兼任副将。
上战场后,许褚一直渴望赢得辉煌胜利。
可到目前为止,每次交锋似乎都绕不开朱慈烺。若朱慈烺不在,自己能否取胜?又或者,是否有能力取得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
怀揣这些疑问,许褚开始付诸实践。
“七十步了!”
“六十步!”
胡思明在一旁不断报告。
此时代一步约等于两米,六十步即一百二十米左右。
“敌骑距我军尚余五十步,速度极快,许将军!”胡思明语气急切。
许褚神色凝重,镇定自若。
“再等片刻!”
“四十步了!”
听到四十步时,许褚止步,手中两面小旗迅速挥动。
令旗官时刻关注许褚动作,见状立刻挥舞自己的大旗。
各部千总注视大旗,手中亦有旗帜,见状举起小旗。
于是,三千天雄军瞬间停下。
*必然会有混乱,毕竟依靠视觉传递信号难免有延时。
简单的*混乱过后,天雄军恢复整齐。
所有人转身面向清军骑兵逼近。
胡思明甚至注意到对方战马口吐白沫的情景,那些持鞭催促的骑兵面目狰狞,挥舞马刀,誓要取他们首级。
大多数明军将士目睹此景早已双腿发软。
在这些清骑兵眼中,对面纹丝不动的明军必定惊慌失措。
一颗明军士兵的首级,值一两白银。
因此,那些骑在马背上的将士催促坐骑加速,唯恐同伴抢先一步取走属于他们的赏金。
许褚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是他首次统领三千人,迎战强悍的清军。
他环视四周的部下,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狂热,无一人胆怯,也无一人后撤。
他们从未怀疑过自己会失败,这是几场大捷赋予他们的信心。
尽管未曾与清军正面交锋,但他们深知清军的强大。
即便如此,那又怎样?只要有朱慈烺在,天雄军便是不可战胜的。
三十步的距离,此刻每个敌人的面容都清晰可辨,许褚怒吼道:“开火!!!”
手中令旗飞舞,留下模糊的残影。
随即,噼里啪啦的声音再度响起。
清军骑兵护住头部,只需撑过火铳的弹雨,冲入天雄军阵中,胜利便唾手可得。
然而,他们忽视了火铳的威力,更未察觉这些火铳已历经改进,绝非他们的草皮木盔可以抵御。
弹丸如无人之境般穿透清军的血肉。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阵无力感袭来,便重重跌落。
战马同样无法承受这般打击,不久,一匹匹战马相继倒地。
骑兵被抛出老远,尽管不知伤势如何。
但当他们挣扎起身的瞬间,迎接他们的将是成千上万的弹丸。
一个接一个的清军倒下,他们依旧没有止步。
他们总觉得,只要接近天雄军,撕裂其防线,就能轻易击溃这支持火铳的明军。
身后还有八千步兵支援。
为防止步兵抢占骑兵的功劳,他们更加奋力搏杀。
然而,当一具具骑兵亡国接连倒下,却始终无法靠近明军时,清军主帅心生动摇。
可他们已无法停下脚步,距离天雄军仅剩二十步。
“一步也不准退!继续射击!”许褚一手握紧火铳,另一手将令旗交给身旁的副官,与第一排士兵一同持续扣动扳机。
三千支火铳交替对准前方发射。
这般效率与亡国力令人胆寒,很快,战马与清军不断被撂倒。
三百一十五
骑兵的速度毕竟快,即便火铳威力再大,也无法媲美未来的枪械。
然而,看着疾驰而来的骑兵,许褚依然镇定自若,再次高声喝道:“上亡国!”
一百一十五章:尔等主将既亡,何不速降!
只听见一声轻响,他们手中的火铳瞬间变了模样。
一柄锋利尖锐的东西从中弹出。
三面带有倒钩的刀刃,一看便知不是易与之辈。
“亡国!”许褚再次喊道。
十步之外的清军骑兵,眼睁睁看着不远处的人群齐声呼喊:“加速冲!冲进去我们就能赢!”
他们以为胜利在望,坚信一定能冲散眼前的明军。
但随后,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
前方的明军忽然分散,组成了三五人的小队。
马这种生物,经过训练后,能无视前方的人类障碍直冲过去。
但如果面前的人类聚成三五人一组,旁边又留有通道,马便会本能地偏向一侧,而非直接撞上去。
这就给了天雄军机会。
虽然有些战马仍朝他们冲来,但只要不是致命伤害,被撞的人很快就能起身重新组成亡国。
这些装备火铳的亡国极为可怕。
他们可用亡国进攻,空闲者则负责补充亡国。
亡国补充完成后,让未补给亡国的战士退出,换上刚补给好的替换,如此循环,让每位战士都有机会补给。
当遇到难以对付的敌人时,他们随时可以开火。
一千多名清军骑兵闯入天雄军的亡国。
但他们再也没能冲出来,清军步兵还未赶到,骑兵便已全军覆没。
尽管天雄军也有所损失,但这点代价与其战果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布阵!各部指挥各自分组!”
面对骑兵时,集中火力效果更佳,噼里啪啦的巨响足以震慑敌方战马。
但若遭遇八千步兵,则无需这般布置。
小方阵对他们来说更加灵活、多变。
哈古达似乎仍未察觉到,他的骑兵已被彻底消灭的事实。
只是高声呼喊着,同时策马前行。
他未曾察觉,就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上,胡思明正紧盯着他。
“向前冲,给我杀过去,冲乱他们的阵型!”
哈古达咆哮着。
胡思明潜入敌阵,悄然爬上这棵树,深深吸了一口气。
终于,八千清军进入了天雄军的射击范围。
而与此同时,哈古达也出现在了胡思明的射击范围内。
但胡思明并不急于行动,他判断出,这个人大概是这支清军的最高指挥官。
他调整呼吸,然后屏住气息。
这是胡思明自己摸索出的经验,当距离较远时,呼吸波动会影响射击的精准度。
屏住呼吸,便能提升精度。
他清楚地看到哈古达正在大声喊叫。
情绪似乎十分激动,不知是否因两千骑兵的损失而心痛。
然而,他并未撤退。
毕竟麾下有八千士兵,总觉得这么多人怎么会输给三千人。
怀着这种念头,八千清军发起冲锋。
可是,已布成方阵的天雄军让清军见识到了真正的火铳威力。
八千人比那两千骑兵更显悲惨,如同被收割的麦子般,一批批倒在地上。
二十步的距离成了清军无法逾越的障碍,寸步难行。
“哈赤,你率部从左侧突击,古丽扎,从右侧,我就不信明军的火铳真有那么厉害!”
二人接到命令后,立即带领部队展开夹击。
不得不说,哈古达确实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
随着他们分头行动,明军的火力的确有所减弱。
因为他们不得不兼顾两侧的清军。
这时,经过反复训练的方阵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面对三方攻势,天雄军依然井然有序,分成三大方阵,火铳持续射击。
这三支清军也被压制在一定距离外,始终难以推进。
哈古达见状,再次挥舞起手中的令旗。
就在此刻,旁边的树林中传来一声火铳响。
但在天雄军密集的火铳声中,这一声响显得微不足道。
下一瞬间,哈古达身体一震,摇摇晃晃地从马上跌落下来。
周围的侍卫们全都惊呆了,望着倒在地上气息渐消的主帅,仿佛天崩地裂。
他们甚至不清楚哈古达是怎么忽然就没了的。
胡思明一击成功,随即招呼周围的人赶紧撤离此地。
为了接近敌方主帅,他与清军的距离仅剩五十米。
若是被发现,他们一个都逃不了。
悄无声息地瞄准目标,再悄无声息地撤退。
清军依旧在有序进攻,但哈古达的亲卫队早已乱作一团。
他们不敢大声叫嚷,可四周的士兵见到主帅不再马背上,令旗也不再挥舞,难道还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吗?
有人发现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哈古达。
消息就这样慢慢传开。
清军本就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击垮,死伤无数,士气低迷。
如今看到主帅忽然消失,更是人心惶惶。
哈赤和古丽扎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可此时绝不能停下,一旦停顿,一切就完了。
于是,哈赤硬着头皮说道:“所有人继续冲锋,冲过去,他们人数不多,只要冲过去,就能踏平他们!”
此话无形中鼓舞了不少人,毕竟哈赤所言非虚。
自遭遇埋伏以来,清军一直被这支三千人的明军压制。
一贯骄傲的清军怎会甘心?
听闻此言,众人跟随哈赤和古丽扎,不顾生死地向天雄军发起冲击。
天雄军每个人都十分冷静,一声不吭,全凭令旗指挥,无命令便坚守阵地。
但许诸并非顽固之人,见敌军越来越近,便下令边撤边战。
这也是朱慈烺改进的策略,边撤边战既能减少与敌军接触的时间,又可造成更大亡国。
就在这一瞬间,胡思明赶来了。
“许统领,敌方主帅已亡。”
“死了?你确定?”许诸心中一动,一个老谋略再次浮现在脑海。
生死与否,并不重要。
随后,他用沙哑的嗓音大喊:“尔等主帅已死,何不归降!”
------------
“尔等主帅已死,何不归降!”
攻心为上,当敌人心乱如麻,那场战斗也就接近尾声了。
果然,清军听见这话,阵型立刻变得混乱不堪。
“稳住,主帅还活着,这只是在扰乱军心!”
“若有临阵脱逃者,必斩!”
哈赤与古丽扎几乎同时怒吼出声。
这番话让本已混乱的清军渐渐恢复秩序。
然而,许诸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时的天雄军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存在。
当一个接一个的清兵倒下,而他们连天雄军的身影都难以触及时,
清军开始退却,开始畏惧。
或许世上有人不惧死亡,但所有人都会害怕毫无意义的牺牲。
八千步兵对抗三千天雄军,还未及两千清兵所造成的恐慌。
哈赤和古丽扎也感到茫然。
这就是他们记忆中的明军吗?
什么时候明军变得如此强悍?
“进攻!”
此刻,许诸不再撤退,他挥动令旗,所有人竟朝着清兵方向推进。
最终,在死亡的巨大压力下,清军开始后退。
哈赤与古丽扎当然不愿退却,一旦退却,就代表彻底失败。
他们何时败给过明军?
为了维护大清的荣耀,他们声嘶力竭地呼喊:“不准后退!向前冲!冲过去就能击溃他们!”
“扞卫大清的荣耀!怎能向明军退缩?”
清军选拔将领仅有的两个标准,一是手下有兵,二是对大清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