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纷纷报名参与学习,一些年轻人更是积极主动,每天都到基地帮忙,学习养殖技术。
不久后,许多家庭都开始尝试小规模养殖,有的养鸡,有的养羊,为家庭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在编织副业上,根据地组织了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成立了编织小组。她们利用农闲时间,用当地盛产的竹子、藤条等材料,编织出各种精美的竹篮、藤椅等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满足了根据地内部的需求,还通过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销售到了更远的地方,为根据地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地的田野里渐渐泛起了绿意,农作物茁壮成长。
养殖副业也初见成效,家禽家畜数量不断增加。
编织小组的手工艺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订单络绎不绝。
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而在军事方面,随着从日军将军口中获取的情报整理完毕,周卫国、刘远等将领与星儿一起,日夜钻研,制定出了针对山西和河南日军的详细作战计划。
他们根据山西复杂的地形和日军集中防御的特点,决定先派遣小股精锐部队,渗透到日军防线后方,破坏其通讯设施和补给线路,制造混乱,为主力部队的进攻创造条件。对于河南分散的日军据点,则采取分批次、多方向的突袭战术,逐个击破分散的日军据点。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能,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与配合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也顺利收复了河南的大片土地。
随着山西、河南的收复,根据地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抗战队伍中来,或为部队提供物资支持,或直接投身战斗。部队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缴获了大量日军的武器装备,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这期间,根据地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显着成效。百姓们通过辛勤劳作和副业发展,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生产丰收,不仅满足了根据地的粮食需求,还有余力支援其他地区。养殖和编织副业的发展,使百姓的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足起来。
星儿、刘远和方胜利等将领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深知抗战的道路还很漫长。在短暂的休整后,他们又开始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准备继续向其他地区进军,将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
而根据地的百姓们也在后方全力支持,军民一心,共同为了最终的胜利而不懈奋斗。
随着山西、河南相继收复,局势暂趋稳定,星儿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她将军事指挥等相关事务郑重地托付给刘远、周卫国、邱明等人,说道:“如今局势虽有好转,但抗战尚未成功。你们几位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军事上我信得过你们。接下来的战斗计划、部队部署等事务,就劳烦你们多费心了。”
刘远神情严肃,立正敬礼:“星儿,你放心,我们定会全力以赴,继续带领部队抗击日寇,扩大战果。”
周卫国和邱明也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周卫国说道:“有我们在,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定将侵略者彻底赶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