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孙菊花会突然提起孩子的事儿。
他嘴唇动了动,想要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语。
他们结婚二十年了,一直没有孩子。
这不仅是孙菊花心中的痛,也是易中海难以启齿的遗憾。
早些年,其实易中海也去求过医、问过药,医生告诉他,他们之所以没有孩子,是他的问题。
可为了自己的面子,易中海悄悄买通医生,让医生说是孙菊花的问题,并且还让医生给自己媳妇儿配了很多很多中药。
这样一来,院子里的人只要一看到孙菊花煎药,就默认他易中海之所以没有孩子,责任全在孙菊花身上。
孙菊花并不清楚这些。
她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传统妇女,在她看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这个年代,女人要是不能生孩子,那就是一个家族里的罪人!
孙菊花不能给老易家传宗接代,可易中海却没有和孙菊花离婚。
在孙菊花心里,她一直非常感恩易中海。
再加上这么多年以来,都是易中海挣钱养家。
长久以往,孙菊花只会逆来顺受。
可自从何建设这个孩子来到95号院之后。
看着何寡妇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孙菊花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似的,这一个多月以来,她都要憋死了!
每当看到西跨院何寡妇和何建设母慈子孝的样子,她的心就在隐隐作痛。
去了扫盲班之后,孙菊花一直坐在何建设身后的座位上,每当看到何建设的小小背影,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让她不禁幻想,如果自己当初态度再坚决一点儿,能把这个孩子收养了,那该多好啊。
可惜,一直逆来顺受的自己,没敢违背易中海的意思。
直到,那天王主任说,扫盲班的优秀毕业生,街道办会帮忙联系一下单位,提供一些工作岗位的机会。
那一刻,孙菊花动心了。
如果自己有了工作,下次再有机会的话,是不是就能收养个孩子呢?
屋里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沉重而压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贾东旭的声音:“师父,在家吗?”
易中海闻声,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回道:“东旭啊,我在家,进来说吧。”
贾东旭推门而入,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师父,我来找您有点事儿。”
贾东旭边说边走向易中海,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
易中海看着贾东旭,温和地问道:“哦?什么事儿?坐下说吧。”
贾东旭听话地坐在凳子上,心里盘算着如何开口。
他先是寒暄了两句,然后才切入正题:“师父,这不是快过年了嘛,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儿。
您看,我们家今年能不能和您家一起过年?人多热闹嘛,也能沾沾您的喜气。”
易中海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心里暗道:这东旭突然提出这个要求,怕是家里又遇到什么难处了。但他面上不显,依旧保持着淡淡的笑容:
“东旭啊,这个提议倒是挺好,只是领导今天找我谈话,过年想让我加个班,除夕那天,我得在轧钢厂过了。”
贾东旭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但随即又想起了贾张氏的叮嘱,连忙补充道:
“师父,您看这样行不行?
聋老太太一个人过年也挺孤单的,您不在家,我师娘一个人也没意思,要不咱们三家一起过?
等您初一休息了,一回家就热热闹闹的,多好!”
易中海闻言,目光闪烁了一下,心里一合计,这事儿对自己利大于弊,便点了点头。
“行吧,东旭,你去跟老太太说一声,如果她乐意,咱们就这么办。”
贾东旭一听,脸上顿时绽放出笑容:“好嘞,师父,我这就去跟老太太说。谢谢您啊,师父!”
说完,贾东旭起身离开,满心欢喜地离开了易中海家。
先回到自家,他迫不及待地将好消息告诉了秦淮如和贾张氏。
然后才出了门,朝后院老聋子家走去。
易中海家。
贾东旭离开之后,易中海沉吟片刻,看向孙菊花:“行了,这事儿不说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刚刚东旭说的那些话你也听到了,赶明儿个,你去商店买一袋富强粉,再割上五斤猪肉,咱们大年三十在老太太家包饺子吃。”
听到这话,一大妈孙菊花愣了一下,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问出了压在心里一个多月的疑惑。
“老易,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你宁肯贴补聋老太太,贴补贾东旭,也不肯让我收养何建设呢?
咱家没孩子,条件在咱们院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多个儿子难道不好吗?”
易中海眯了眯眼,不耐烦的说道:“我说了,这事儿不说了。”
一大妈孙菊花见易中海不愿多谈,眼睛不禁微微泛红,声音中带着一丝委屈:“老易,咱们结婚这么多年,我一直尊重你的决定,可这件事我真的想不通。
何建设那孩子没了亲爹亲妈又那么聪明,咱们收养了他,既能给他一个家,将来也能给咱们养老送终啊......”
易中海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强行打断了一大妈的絮絮叨叨:“你烦不烦!我说了不提了就是不提了!”
“可是......”一大妈还是有些不死心。
“孙菊花!我告诉你,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这辈子我都不会让你收养孩子的!”
易中海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火炉里柴火烧的正旺,可屋里的气氛却降到了冰点。
“那就你一个人过年吧!”一大妈孙菊花也被激的有些恼怒了,丢下一句话之后,直接推开门走了出去。
......
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