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挺直了腰杆,拍着胸脯,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金虎叔,改良农具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他目光灼灼,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轻便好用的新农具出现在田埂上的样子。
“我保证,弄出来的家伙事儿,肯定比现在的好用!”
李金虎看着李金虎看着叶凡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里面跳动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光彩,那是对未来的笃定和渴望。
这小子,真不一样了。
李金虎爽朗地笑了几声,蒲扇般的大手再次拍了拍叶凡的肩膀,力道不轻。
“好小子!有想法,还敢干!”
“行!这改良农具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语气带着几分郑重。
“你放手去弄,需要啥跟叔说,队里能支持的肯定支持!”
“至于工分,你放心,这事儿要是干成了,绝对亏不了你!”
这话无疑是给了叶凡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叶凡心中一暖,干劲更足了。
“得嘞!金虎叔,您就瞧好吧!”
说完,叶凡也不耽搁,跟李金虎打了声招呼,转身就近捡了几样最常用的农具——一把豁了口的铁锹,一把磨秃了的镐头,还有一把笨重的木柄锄头。
他扛着这些“老伙计”,脚步轻快地朝着村东头大队铁匠王老蔫家的方向走去。
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充满了希望的意味。
王老蔫的铁匠铺叮叮当当地响了一整天。
叶凡蹲在炉火边,一边忍受着炭火的炙烤和铁锤敲打的噪音,一边仔细地跟王老蔫比划着,讲解着。
他说的角度、弧度、重心,很多都是王老蔫没听过的词,但叶凡画的图纸清晰,讲解也明白,王老蔫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等到日头彻底落山,几件改良过的农具终于成型了。
新的铁锹头角度更刁钻,便于切入硬土。
镐头尖端被打磨得更加锋利,还稍微加长了一点,方便深挖。
锄头减轻了重量,刃口也更薄,挥舞起来省力不少。
叶凡掂量着这些焕然一新的家伙事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只是初步改良,但效率肯定能提升一大截。
谢过王老蔫,叶凡扛着新农具,迎着晚霞,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
远远地,就看见自家土坯房的烟囱里正冒着袅袅炊烟,一股饭菜的香味顺着晚风飘了过来,驱散了他一天的疲惫。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昏黄的煤油灯下,柳如雪和柳如霜姐妹俩正忙活着把饭菜端上炕桌。
看到叶凡回来,柳如雪温柔地迎上来,接过他手里的农具,眼神里带着一丝心疼。
“回来啦?累坏了吧?快洗手吃饭。”
柳如霜也探过头来,脆生生地问:“叶凡哥,你今天去捣鼓啥了?弄了一身灰。”
桌上摆着几个简单的菜,一盘炒猪肉,一盘酸菜,还有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高粱米饭。
虽然简单,但在姐妹俩的巧手下,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叶凡洗了手脸,坐上炕,拿起筷子,顿时感觉饥肠辘辘。
他一边大口吃着饭,一边把白天跟李金虎说的事,以及改良农具的经过简单讲了讲。
柳如雪安静地听着,眼里的光彩越来越亮。
柳如霜则是一脸崇拜:“哥,你真厉害!连农具都会改!”
吃过晚饭,碗筷收拾干净,屋子里安静下来。
叶凡坐在炕沿上,眉头却渐渐锁了起来。
改良农具只是第一步,真正能大幅度提高产量的,还是那个“地膜覆盖”。
可问题是,塑料薄膜这玩意儿,去哪儿弄?
这个年代,塑料制品本就稀罕,更别说大面积覆盖土地用的农用地膜了,供销社里都不一定有卖的,就算有,价格也肯定不便宜,生产队未必舍得花这个钱。
他心里反复琢磨着,一时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柳如雪看出了他的心事,轻声问道:“还在想那个……地膜的事?”
叶凡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是啊,这塑料薄膜不好搞。”
柳如霜坐在一旁,眨巴着大眼睛,听他们说话。
忽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
“叶凡哥,塑料薄膜……”
她犹豫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神秘兮兮的味道。
“咱大队晒谷场旁边,不是有个废弃好几年的塑料大棚架子吗?”
“我记得以前好像是为了搞啥新品种试验,后来没弄成,就一直扔在那儿。”
“那上面的塑料布,虽然旧了,破了好些洞,但好像……挺大一块的。”
柳如霜越说眼睛越亮,但语气里也透着一丝不安。
“就是……那是集体的东西,虽然废弃了,可要是咱们偷偷给弄下来用了……”
她没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那是属于大队集体财产,哪怕是废弃的,私自拿来用,也等于是破坏集体财产。
在这个年代,这可不是小事,被发现了是要挨批斗,甚至可能影响前途的。
叶凡的心猛地一跳。
废弃的塑料大棚?
他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个歪歪斜斜、蒙着破旧塑料布的棚架。
确实有这么个东西!
那塑料布虽然破旧,但面积足够大,修补一下,覆盖一小块试验田绝对是够用了!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里迅速成型。
风险很大。
但收益同样诱人。
如果地膜覆盖真的成功了,那带来的效益,足以让所有人忽视这点“小问题”。
富贵险中求!
干了!
叶凡眼神一凝,心里瞬间做出了决定。
他看向柳如霜,语气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就按你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