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三门石牌坊,进入园区内,公园广场中心一尊雄伟壮观的石刻欧阳修雕像瞬间跃入众人眼帘。
雕像中的欧阳修身穿官服,头戴直角硬幞头官帽,左手拿着书卷,右手捋着胡须,目光注视着前方。
等叶非雪走到了广场,又发现欧阳修雕像左右两侧还各有一组人物雕像。
左侧雕像是一组母子雕塑,主题是“画荻教子”。
雕刻内容是欧阳修母亲郑氏坐在石头上,右手执书,认真教导孩子学习,欧阳修蹲在一旁以荻干为笔,以沙盘为纸,专心写字的场面。
右侧雕像是一组师生雕塑,主题是“文坛泰斗”。
雕刻内容是一位拿着书籍的老师给学生讲课,学生或坐或站听讲的场面。
叶非雪瞪大眼睛,疑惑不解地盯着师生雕像,缓缓在脑海中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人物雕刻得一模一样,哪个是曾巩?哪个是苏轼?哪个是王安石?
原谅她眼瞎,没名牌实在区别不出来。
思索了好一阵,叶非雪还是没能把雕像与人物一一对应上,只好带着疑惑告别雕像,沿着青石板路接着往前走。
前方有塔,需要止步。
叶非雪将摄像头对准了塔,开口讲述起来。
【这座塔,经历过风吹雨打六百多年,与欧阳修一样是永丰县的标志。】
【有一个一抓一大把的名字——报恩寺塔。】
天幕中,出现了一座饱经岁月磨砺,四面九层,高度依层递减的青砖结构古塔。
欧阳修挑了挑眉,这座塔与他记忆中的略有不同,瞧着既熟悉又陌生。
【然后,第一次修建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最后一次修建是在六百年后的洪武年间。】
【塔的由来与永丰县恩江镇天保村东门徐家的先祖,唐玄宗时期的中书侍郎徐全以及他的子孙后代有关。】
两鬓斑白的徐全惊坐而起,激动得不行:“是我!是我!!”
被天幕提及是何等荣幸,万万没想到这一趴竟然有他的戏份。
越想越激动,徐全兴奋地在原地蹦跶起来,红光满面。
见状,三儿子徐邠(bin)赶忙伸出手去搀扶他:“爹,爹你冷静,冷静。”
年纪一大把了,好歹悠着点。
冷静?冷静不了一点。
徐全嘴角的笑容止都止不住,指着门外吩咐:“三郎,备礼,赶紧去备礼。”
徐邠:“……”
不是,备礼你也送不到叶娘子手中啊?
“我就说你读书把脑子读没了,礼物怎么可能是送给叶娘子?你爹我可没这么大本事。”
徐全嫌弃地瞅儿子一眼,啧了一声:“这礼是备给吉州刺史大人欧阳琮?的。”
庐陵欧阳修,答案都摆在眼前居然还猜不出来,庐陵的欧阳氏除了举家迁过来的欧阳大人一脉,还有别家吗?
他今天能有这福气,全靠欧阳修带飞,这不高低得给对方送一个。
祖凭后贵!
他送不了本人,送得了本人祖宗。
值得一提的是,宋仁宗时期,徐全后代,黄沙溪徐氏一族族长是反过来想的。
他准备——后凭祖贵!
徐族长找出族谱,小心翼翼翻开,一个字一个字翻看。
最后,族谱停留在一百多年前族中的徐开济先祖那一页。
书页上,记载对方娶了庐陵欧阳氏为妻。
“谱之残缺,则后人罔知,所自断。”
老祖宗徐全郑重叮嘱过后人历代都要重修族谱。
作为孝子,老祖宗话必须得听。
这一代族谱,该重修了。
族谱序文,必须有了。
徐族长手捋胡须,思量了片刻,也吩咐了后辈出门去采购永丰特产备礼。
饭送到嘴边,作序人选近在眼前,当然要一把抓住。
要不然,老祖宗联姻拉近的关系岂不是白费了。
【徐全父母去世后,徐全在父母墓旁结草庐守墓三年。】
【后来,徐全去世葬在父母墓旁边,三儿子徐邠在原地址修建了庐室,接力守墓。】
【据说,徐邠守墓期间发生过一件异事——
有一天,徐邠遇见一只母虎被猎户追杀受伤,便把母虎藏了起来,还给追来的猎户瞎指了一个方向,从而救下了老虎。
没想到,这只老虎还是一只报恩虎。
隔了几天后,它还特意衔了一只鹿跑来庐室,双前脚跪地向徐邠谢恩。】
【之后,徐邠把家迁徙到陶塘乡黄沙溪定居,家族繁茂。】
【几代后,他的八世孙徐景谐又把家迁了回来,死后还葬在先祖墓地旁,渐渐的这个地区便成了徐氏一族祖坟地。】
【与时俱进,徐家后裔守墓也由草庐升级成寺舍,雇请了专业僧人为祖先守墓、祭祀。】
【综合报恩虎的美谈,寺舍被取名为“报恩寺”,寺前的那条大江跟着有了名字“报恩江”,简称“恩江”。】
【当然了,寺舍所在的镇也被称作了“恩江镇”。】
【元代,报恩寺轰然倒塌。】
【于是,洪武二年,徐氏后裔又捐资重修了报恩寺。】
叶非雪抬手指向歪斜但犹如一根巨大号竹笋直插云霄,高高耸立的宝塔。
十塔九歪,歪才正常哈。
【同时,他们还在毁寺处修建了一座塔,起名为“报恩寺塔”,也就是现在我们眼前这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说法相传,虽然报恩虎的故事是一样的,但故事主人公不同了。】
【故事中救虎的人,从号为欧宝的唐朝人徐邠,摇身一变,变为名为欧宝的汉朝人。】
告别报恩寺塔后,叶非雪按着地图往右侧前行。
穿过树荫下幽静的小道,四五分钟众人便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欧阳修纪念馆。
像这样的纪念馆,全国一共有三座,眼前这座修建在欧阳修故乡,另外两座则修建在欧阳修曾做官的地方。
一座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上,一座在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