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青雉回到东大集。
快上午十点了,赶集的人少了很多。
她随意逛了逛,打算给几个孩子买些零食回去,只是没想到,刚到副食店,就让她遇到了第三个小偷。
阮青雉眯了眯眼睛,故技重施。
把人引去老地方。
十分钟后,小偷被她一脚踹进公安局。
拿着今天挣来的三十块钱,买了一些桃酥和糖块,拎着东西,沿路边往家属院走。
三十块钱,相当于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这些钱对于其他人或许很多,但对阮青雉来说,很少。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
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想创业,就得有本金,还要有交通工具,指望手里的一二百块,作为发家致富的启动资金。
这是异想天开。
阮青雉和秀娟嫂子打听过,三轮车价格在四百到六百,二手三轮车也要二百三百的价格。
她手里的钱,连一台三轮车都买不了。
更别提进货的钱了。
还有川川,随着他一点点长大,骨头也在长,残肢处的骨膜会长出新骨钻破皮肤。
这个过程,他会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折磨,直到骨骼停止生长!
他才五岁。
十几年的煎熬是漫长又苦涩的。
也需要她按时带他去医院进行残肢修复。
而且八十年代,国内已经引进了假肢的材料,虽然在功能和设计方面不如后世,但它至少能让川川站起来。
今早她抱着川川从厕所出来,看着他羞红的脸蛋。
忽然意识到,孩子懂羞耻。
他需要有尊严的活着。
当时的阮青雉,特别迫切的希望川川能够重新站起来。
像这种陪伴型的假肢,隔一两年左右就需要重新做,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阮青雉想到这里,眉头拧得更深了。
东区发展不如道西区的市中心,走出集市才在路边看到一个破旧的报刊亭。
阮青雉走过去,照常买了份盛阳日报。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甚至电视和收音机都是奢侈品。
了解国家当下的发展,报纸就是主要途径之一。
阮青雉展开报纸,首页最大的板块,是盛阳新上任的市长傅倾雍对盛阳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她认真看完后,不得不感叹。
能坐上市长位置的人,所思所想的确远超常人。
她问报摊老板:“老板,能订报纸吗?”
老板见有生意上门,立刻热络地回应:“能啊,你想订哪份报纸?”
阮青雉浓黑的眼睫微垂,视线随着挂在报亭外的几份报纸念叨:“盛阳日报,盛阳晚报,全国大事件报,总报,国际报。”
老板吃惊道:“你都要?”
“嗯,都要。”
阮青雉问了价钱,把钱递过去,顺便告诉老板地址:“东区指挥部家属院门牌号86。”
老板接过钱,随口问道:“小姑娘你是军嫂?”
阮青雉点点头,拿上今天的几份报纸,没作停留,直接回了家属院。
燕玲站在院子里梳头,看见阮青雉从外面回来,手里拿了许多报纸,她瘪了瘪嘴巴,心里鄙夷。
拿着报纸在家属院里招摇过市!
村姑就是村姑。
还想装文化人啊!
燕玲刚要进屋,就听隔壁院子有人说沈战梧被关禁闭了。
她眼睛顿时亮起来,跑进屋,推醒睡觉的冯森:“我跟你说件大好事!沈战梧被关禁闭了!”
“他刚上任就关禁闭,这是不是说明他很快就会下去啊?”
冯森睁着惺忪的眼睛,看傻子一样看着她。
燕玲被他看得有点心虚:“你干嘛这么看着我啊?我脸上有花啊?”
冯森坐起来,骂道:“我是看你脑袋里有没有屎!沈战梧关禁闭,只说明一件事!”
“什么事啊?”
“那就是关首长对他的偏心!知道沈战梧大病初愈,不忍心他太劳累,所以借着关禁闭的理由,好让他继续养身体。”
燕玲听完,像皮球一样泄了气。
为什么阮青雉的命就这么好!
同样都是小地方来的,同样都是十七八结的婚,同样都是嫁给当兵的,凭什么她一上来就是团长夫人啊?
明明自己新买的裙子,新做的发型,走出去,大家看了都说她有团长夫人的派头。
燕玲瞥了一眼炕上的男人,满脸嫌弃。
她抱怨道:“刚刚我看见团长爱人了,她拎着好多桃酥和糖块,还拿了好多报纸回来,有个做团长的丈夫就是不一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冯森被她念叨烦了,掏出十块钱扔过去:“滚滚滚,别打扰老子休息。”
燕玲兴高采烈地收了钱。
立刻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出门找小姐妹逛街去了。
阮青雉到秀娟嫂子家接川川。
把吃的分给大郎二郎和三郎,自然又是被秀娟嫂子一顿念叨。
阮青雉吐吐舌头,抱着她撒娇。
午饭就在她家吃的。
一道凉拌黄瓜丝,一道土豆炖豆角,北方喜欢吃蘸酱菜,饭桌上还有洗好的小葱和茄子。
吃完饭,阮青雉带着川川回家。
两人睡了一觉。
下午,阮青雉继续收拾家里,又画了设计图。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过来的。
上午出门抓小偷,下午在家整理菜园,擦玻璃,画设计图,陪川川认字,教他说话。
阮青雉过得潇洒。
都快忘记她还有个男人。
一直到第四天深夜,她的男人踏着夜色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