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说起来是养蜜蜂,实际上薛成远回来后就没怎么动过,属于放养。
“成远,你做好防护!这么过去会被蜜蜂蜇的!”
薛成远拿着罐子刚要上前,王家旺喊住他,不敢靠近。
“靠近点看嘛,你站这里什么都看不见!”
“太靠近了会被蜇的!”
听到王家旺的话,老队长笑了:“不至于你讲得那么吓人,那是野蜂,这是成远养的家蜂,不同。”
“在这个屯里,只要别靠得太近,这些蜜蜂不会蜇人的。”
“你看我家那个小孙子,脸都快贴上了,也没见蜜蜂蜇他。”
说着老队长走上前:“都离远点,靠太近后面的人看不到,等会蜜蜂全飞出来不小心碰到就不好了。”
“毛蛋!”
“爷爷!我没事儿。”
“我问你有没有事?我不是让你离远点吗?”
老队长还没走近,他儿子王抗日一脚踹在毛蛋屁股上。
“你爷爷跟你说话你没听见?离远点!”
“哦。”
毛蛋揉揉屁股退后两三米,站在人群中。
“你说成远采蜂蜜这事,要不要提醒他穿点防护?我心里有点怕,要是蜜蜂跑出来了,爬到成远脸上怎么办?”
“我也这么觉得,但这些蜜蜂是成远养的,咱们还是别多嘴,他应该比我们知道得多。”
“说得对,你觉得这三箱蜜蜂能收多少蜜?”
“一箱大概一斤吧,我上山时见过,一年的蜂巢也就比拳头大一点,顶多一两斤。”
“三斤蜂蜜啊!不算少。”
“别说话了,开始了开始了!”
村里的人都看着薛成远的动作,屏住呼吸,看他打开蜂箱盖。
身边的王家旺也被带着大气都不敢出。
薛成远打开蜂箱盖,发现经过整个夏天的采集,原本的蜂巢已经面目全非。
里面四层格子,此刻全都塞满了蜂蜜。
这些蜜蜂在蜂后的带领下,在薛成远刮蜂蜜的地方没有大规模建造,另一面才是它们供养蜂后的产卵之地。
从蜂巢里取出一大块格子,蜜蜂立刻振翅飞起,在薛成远头顶形成一幅悬空的画面。
众人看得心头发紧,王家旺甚至想拔腿就跑,这么多蜜蜂实在让人发怵。
薛成远将蜂蜜对准罐子,用干净的木刮慢慢把凝固的蜂蜜推入其中。
随着第一块蜂蜜滑落,他的动作愈发娴熟,不到一半就已经装满两个罐子。
原本还在讨论产量的人们,看着满满当当的罐子,全都傻眼了。
这可是三斤装的罐子啊,半块格子就装了两个!
如此计算,每块格子上的蜂蜜怕是有十几斤吧!再看眼前的三个蜂箱,每个箱子里有多块格子……所有人心里都在打鼓,难道这次能收近一百斤蜂蜜?
薛成远刮完两块格子,发现罐子已经不够了。
他原本准备了八个罐子,但现在明显远远不够,还有两个蜂箱根本没动,就已经满了。
而且每块格子上他还特意留下了一些蜂蜜,供蜜蜂过冬之用。
要是不留的话,等冬天无蜜可采,蜜蜂全得饿死!
“喂,谁家有干净的大罐子?像我这种的。”薛成远放下几个罐子,对全村人说道。
话音刚落,众人愣住。
“全都回家拿罐子!”老队长喊道,“别拿腌咸菜的罐子!那种东西不能用!”“要最好的!”“好!”
人们答应着迅速散开,现场很快只剩寥寥数人。
村里人都想着赶紧拿罐子。
那可是满满的蜂蜜啊!
老队长看着头顶嗡嗡作响的蜂群,小心翼翼地靠近薛成远。
“成远,这么多蜂蜜是真的吗?你的养蜂技术这么厉害?”
“差不多吧,带来的蜜蜂多,附近山里的花又多,产量自然高。”
“等会儿先把罐子称重,看看重量,这样好统计总产量。”
“好!”老队长听完连连点头,转身回去拿秤。
“成远!这是我家的罐子!”“大的是我们的!”“还有我们家的!”
村民纷纷拿出一到两个罐子摆在薛成远面前。
“提前跟大家说了,这些罐子是借用的,不是谁拿多少就给多少。”
“不然我就直接搬缸来了,全归我一个人。”
薛成远提醒大家不要乱拿罐子就走,否则可能会被揍。
“放心吧成远,我们这里懂规矩。”
老队长安排人在秤上标注各家的名字,以免搞混。
“孩子,别写错了。”
“爹,我知道怎么写,别催我!”
“我没催,认真写。”
教育成果显现,孩子们写得好的脸上都带着骄傲。
整个村子的人都围在薛成远身边看他忙碌。
不是不想帮忙,而是第一次采蜜,大家都不懂,只能看着薛成远一个人操作。
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里暗暗发誓,等到明年,一定要向薛成远讨教采蜜的本事。
这可不是简单的活计。
到时候,带上礼物到薛成远家,就跟拜师似的。
当薛成远独自忙完后,拿来的罐子居然装不满,最后一块蜂板上的蜜还剩了一半。
“我去瞧瞧还有没有干净的空罐子!”“别去了!”
薛成远急忙拦住想跑回家的二毛:“取不完就别取了,留给蜜蜂些吧。
不然冬天它们没吃的,全得饿死!”
听薛成远说起蜜蜂会饿死,二毛乖乖回到了原地。
这些小家伙可是宝贝,可不能让它们挨饿。
“来,叫几个过来,把这些罐子搬到那边,一起称称总共有多少。”
老队长叮嘱大家小心,这些东西可金贵得很,别摔坏了。
其实根本不用交代,每个人都像捧着新娘子一样,脚步轻缓,搂得紧紧的,眼睛仔仔细细地打量,看得入神。
“小心放下,放不下就别堆高了,一次称一个!”
“43斤!”
“56斤!”“49斤!”“61斤!”
随着四个数字喊出,村民们一合计,彼此对视,眼睛瞪得溜圆。
“一共209斤重!”
“一个蜂箱能产六十多斤蜜!”
“天啊!就占这么点地方,蜂蜜的产量几乎赶上半亩地三个月的玉米收成了,还不怎么精心照料呢。”
“这么说一家也能分到六七斤!要是明年养三十个蜂箱,甚至三百个蜂箱!”
看着众人越说越激动,薛成远上前让大家冷静:“别太兴奋啦!刚才那些罐子的重量算进去没?”
“都是瓷罐,多重我们还能不清楚?”
“我还有八个罐子没称,估计每个有两斤重。”
薛成远指向小毛蛋:“小毛蛋,你来,给大家算算,209减掉16,再减去刚才的45,还剩多少?”
看到薛成远喊小毛蛋过去,旁边抽烟的老汉顿时来了劲。
旱烟袋都顾不上抽了,直盯着小毛蛋:“小毛蛋,给你薛老师算算,看他学得怎么样!”
“算对了,今晚给你炒肉丝吃!算错,你也得吃!”
听老汉这么说,薛成远赶忙摆手:“只是考考村里的娃,你这话把孩子们都吓傻了。”
“让各家的孩子都试试,学了大半年了,今天给他们出个难题。”
村里的家长们催促自家孩子赶紧算,好挣个面子。
“100!”
“不对!是800!”“148!”
最后还是王伟强家女儿答对了,薛成远笑着招手:“来,王桂英!”
“不错,第一个答对的。”
“你家今天多分半斤蜜,让你爹回去给你泡蜂蜜水喝!”
“谢谢薛老师!”
“不用谢,回去吧。”
薛成远摸了摸女孩的小脑袋,这个九岁的姑娘靠数学打败了所有人。
这么多内容才学了大半年,能心算百位数的减法,这么快算出来,确实有些天赋。
看着薛成远还有额外奖励,村民们都暗下决心。
今天得炒荤菜!炒肉丝!
“总共148斤左右,平均一个蜂箱不到50斤,算上剩下的,每个蜂箱差不多能产五十多斤蜜。”
“我们王家屯,又是一个丰收年!”
\"最重要的是,只要长白山还在,王家屯就能年年丰收!\"
\"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会越来越富裕!\"
\"好极了!太棒了!\"
王家旺带头鼓掌,掌声响亮。
村里的百姓看到王家旺这般模样,愣了一下,随后也跟着拍手称好。
一时之间,王家屯内热闹非凡,弄得薛成远都有些不好意思。
\"那个,成远,我可以讲几句话吗?\"
经过一阵喧哗后,王家旺招呼薛成远过来。
\"王叔有事请讲。
\"
王家旺走到薛成远身边,对村民们说道:\"乡亲们,我是王家旺,大家都认识我。
\"
\"这次本是接受县里的委托,调查稻谷亩产的问题,毕竟咱们这里产量太高,县里担心出问题,就让我来看看。
\"
\"嘿,派一个从王家屯走出去的人来调查我们屯,我还担心要是真出什么事怎么帮忙呢。
\"
\"结果稻谷的事还没查完,成远一采蜂蜜,可把我震撼到了,这么小的蜂箱,竟然能产出一百多斤蜂蜜!\"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王家旺感慨道:\"我全程见证,王家屯在首都来的知青的帮助下,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都说好运挡不住。
\"
\"成远上山猎野猪,全屯分了;冬天捕鱼,大家出力出智,鱼也分了!\"
\"屯里建起学校,孩子们开始上学了;连建国二十年都没见过的日军仓库都被找到了!\"
\"粮食增产了,蜂蜜丰收了,好事一件接着一件降临到王家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