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李庆阳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亲兵队长赵虎站在门外,脸色异常凝重。
“大人,出事了!\"赵虎压低声音,\"王公子在回城途中遭遇埋伏,身受重伤!\"
李庆阳瞬间清醒:\"什么?在哪里?伤势如何?\"
\"在城东十里处的松林。探子回报说王公子胸口中箭,随行护卫死伤大半,剩余的人正护送他往城里赶。\"
李庆阳披上外衣,大步向外走去:“备马!叫军医准备好!”他心中警铃大作——王耀武昨夜才秘密出城,行踪极为隐秘,怎会这么快就遇袭?
当李庆阳带人赶到城东门时,恰好遇见护送王耀武的车队。王耀武躺在简易担架上,胸前插着一支箭,脸色惨白如纸,衣襟被鲜血浸透。
\"耀武!\"李庆阳冲上前去,握住好友冰冷的手。
王耀武微微睁开眼,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咳出一口鲜血,又昏死过去。
\"快!送军营!“李庆阳怒吼,”封锁城门,全城搜捕刺客!\"
回到军营,军医迅速为王耀武处理伤口。李庆阳在帐外焦急等待,赵虎匆匆赶来汇报:“大人,刺客没留下任何线索,但箭上...涂了毒。\"
李庆阳一拳砸在柱子上:”混账!\"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去查最近谁打听过王公子的行踪,还有,加强城防,防止有人趁乱生事。\"
这时,一名侍卫跑来报告:“大人,郑御史带人来了,说要见您。\"
李庆阳眼中寒光一闪:“来得真快。”他整理了一下情绪,迎了出去。
郑元培带着几名随从站在军营门口,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听闻王公子遇刺,本官特来探望。王公子伤势如何?\"
李庆阳沉痛地摇头:\"箭上有毒,军医正在全力救治,但...情况不乐观。\"
郑御史叹息道:\"真是江南一大损失。李将军放心,本官已下令全城戒严,定要抓住凶手。\"他顿了顿,\"不过,此事蹊跷。王公子为何深夜出城?可是有什么...秘密行动?\"
李庆阳心中一凛,郑元培这是在试探!他面露悲愤:\"王兄是去祭拜先祖!明日是他父亲忌日,他本想连夜赶去祖坟守夜,谁知...\"说到这里,李庆阳声音哽咽,似乎悲痛难抑。
郑御史拍拍他的肩:\"李将军节哀。本官会向朝廷禀报此事,为王公子请功追封。\"他环视四周,\"不过,江南局势复杂,王公子遇刺可能与前些日子的剿匪行动有关。为安全起见,将军是否考虑暂时交出兵权,由朝廷派人接管?\"
果然来了!李庆阳心中冷笑,面上却显出犹豫:\"这...恐怕不妥。天一阁余孽未清,此时交接兵权,恐生变故。\"
郑御史眯起眼睛:\"将军莫非信不过朝廷?\"
\"下官不敢。\"李庆阳低头,\"只是职责所在...\"
\"罢了。\"郑御史忽然松口,“将军重情重义,本官理解。此事容后再议。”他转身欲走,又回头道,“对了,周侍郎明日将起程回京,今晚在府衙设宴,还请将军务必出席。\"
李庆阳行礼:”下官一定到场。\"
待郑元培走远,李庆阳立刻返回军帐。帐内,军医已经退下,只有王耀武一人躺在床上。听到脚步声,本应昏迷的王耀武突然睁开眼,冲李庆阳眨了眨眼。
\"你没事?\"李庆阳压低声音,脸上却露出\"悲痛\"神色,以防隔墙有耳。
王耀武轻声回答:”箭伤是假的,血是鸡血加朱砂。我们的人里有内鬼,我只好将计就计。\"
原来,王耀武在调查赵家时,发现自己的行踪被人跟踪。他意识到队伍中有叛徒,便设下这个假遇刺的局,一方面揪出内鬼,另一方面让敌人以为他们损失了一员大将,放松警惕。
\"查出什么了?\"李庆阳假装查看\"伤员\",低声问道。
王耀武从怀中摸出一块令牌:\"从那个‘刺客’身上搜到的。看背面。\"
李庆阳翻过令牌,背面刻着一个\"周\"字——周侍郎的家徽!
\"果然是他!\"李庆阳眼中寒光闪烁,\"周侍郎与天一阁勾结,郑御史是他的同党。他们想先除掉你,再逼我交出兵权,最后...\"
\"一举控制江南。\"王耀武接话,\"而且我怀疑,今晚的宴会是鸿门宴。\"
李庆阳沉思片刻,忽然露出一丝冷笑:\"既然如此,我们就将计就计。\"
他俯身在王耀武耳边低语几句。王耀武先是惊讶,继而露出赞许的笑容:“妙计!不过太危险,你一个人...\"
\"放心,\"李庆阳坚定地说,“玄甲军上下都是精心挑选的忠勇之士。再说...\"他从怀中取出一枚虎符,”陛下临行前秘密赐我这调兵虎符,就是防备今日之变。\"
原来,女帝早对朝中某些人心存疑虑,暗中给了李庆阳这道保命符,可调动周边三省驻军。
王耀武松了口气:\"那就好。我会‘重伤不治’,暗中联络各世家和忠心的官员,准备接应你。\"
两人又详细商议了行动计划,李庆阳才\"悲痛欲绝\"地走出军帐,宣布王耀武伤重不治的\"噩耗\"。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王家上下恸哭,白幡高挂。
当晚,李庆阳一身素服出席周侍郎的饯行宴。府衙内灯火通明,官员们推杯换盏,却难掩暗流涌动。周侍郎高坐主位,郑御史陪坐一旁,两人不时交换眼神。
\"李将军节哀。\"周侍郎举杯道,“王公子英年早逝,实乃朝廷一大损失。本官回京后,定当奏明陛下,厚加抚恤。\"
李庆阳强忍悲愤模样,举杯致谢:”多谢周大人。\"
酒过三巡,郑御史忽然提议:\"周大人明日起程,不如请李将军派兵护送一程?近来道路不靖啊。”
周侍郎笑道:“不必麻烦李将军了。本宫自有禁军护卫,再说...\"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庆阳一眼,”李将军刚刚痛失挚友,还是留在江宁稳定军心为好。\"
李庆阳心中冷笑,这是要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他故作顺从地点头:“周大人体恤,下官感激。”
宴会进行到一半,一名侍卫匆匆进来,在李庆阳耳边低语几句。李庆阳脸色大变,起身告罪:\"诸位大人,军营突发急事,下官需立刻回去处理。\"
郑御史立刻追问:\"何事如此紧急?\"
李庆阳面露难色:\"这...有士兵哗变,说是为王兄报仇...\"
周侍郎和郑御史交换了一个满意的眼神。郑御史\"关切\"地说,“军心不稳乃大忌。李将军快去处理吧,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李庆阳匆匆离席后,周侍郎立刻召来心腹:”传令下去,按计划行动。明日一早,我要看到李庆阳的人头!\"
与此同时,李庆阳快马加鞭赶回军营。营中并非真有士兵哗变,而是王耀武派人送来了关键情报——他们截获了天一阁与周侍郎的密信,证实了明日的叛乱计划!
\"周侍郎明日离城是假,\"李庆阳对集结的将领们说,\"实则是去与天一阁余孽汇合,带领他们杀回江宁!而郑御史会在城内接应,打开城门。\"
将领们义愤填膺:“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李庆阳取出虎符:”我已用陛下所赐虎符,密调周边三省驻军,明日拂晓前就会赶到。“他铺开城防图,”现在,我们这样部署...\"
当夜,江宁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李庆阳派精兵埋伏在城门附近,又让一队人马伪装成商队,在城外设伏。而\"已死\"的王耀武则暗中联络了各世家,准备了一支奇兵。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城西门外果然出现了一支\"商队\"。守卫按约定打开侧门,放\"商队\"入城。谁知\"商人们\"一进城就亮出兵器,冲向府衙!
就在此时,四周突然火把大亮,埋伏的玄甲军杀出,将叛军团团围住!同时,城外也传来喊杀声——周侍郎带领的天一阁主力,遭遇了三省联军的伏击!
郑御史在府衙内听闻变故,慌忙带着心腹想逃,却被\"复活\"的王耀武堵个正着!
\"郑大人,这么急着去哪啊?\"王耀武冷笑,\"不是要为我‘追封’吗?\"
郑元培面如死灰,突然拔剑刺向王耀武,却被一旁闪出的李庆阳一脚踢飞兵器!
\"郑元培,周世昌,\"李庆阳厉声喝道,\"你们勾结天一阁,意图谋反,罪证确凿!还有什么话说?\"
郑御史瘫坐在地,喃喃道:\"不可能...你们怎么会...\"
天亮时分,战斗结束。周侍郎被生擒,天一阁余孽大部被歼,少数逃入山林,也被三省联军追剿。李庆阳和王耀武在府衙升堂,当众出示了所有证据,包括密信、令牌和俘虏的口供。
\"立刻将罪证和要犯押送京城!“李庆阳下令,”同时飞鸽传书,向陛下禀明一切。\"
十日后,朝廷诏书抵达:嘉奖李庆阳、王耀武及有功将士,彻查朝中与天一阁勾结的官员,并授予李庆阳江南节度使之职,王耀武为副使,共同镇守江南。
庆功宴上,王耀武举杯笑道:“庆阳兄,这次我们总算彻底铲除了天一阁。\"
李庆阳却摇头:”天一阁虽灭,但朝中那位‘大人’仍未现身。“他望向北方,”这盘棋,恐怕还没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