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荒鬼村弥漫着辣油与桂花香,刘老鬼却蹲在村口粪池边愁眉苦脸——县太爷罚他种的辣油西瓜苗被野猪拱了,眼下只能用粪池旁的洼地补种。刘憨包捏着鼻子凑过来:“叔,这地儿太臭,鬼肯定不敢来!”刘哼哼突然指着粪池惊呼:“看!鬼火!”
粪池水面漂着的沼气火星被辣油反光一照,竟成了幽蓝“鬼火”。刘老鬼灵机一动,连夜召集牛吃货、孙吃货:“今晚抓‘粪池鬼’,咱换个文雅的由头——为民除害!”四人带着辣油罐、渔网摸黑靠近粪池,刘老鬼摇响铜铃,铃声惊飞了栖息的夜鸟,却把粪池里的蛤蟆吓得“扑通扑通”跳,在水面砸出一圈圈涟漪,映着辣油火把,活像群小鬼在跳舞。
“鬼在水里!”孙吃货抛出渔网,捞上来的却是半块发霉的辣油饼。牛吃货眼尖,发现粪池角落有个陶罐,揭开盖子顿时臭气熏天——里面是永革去年试验的“辣味腐乳”,因太臭被埋在此处,如今竟发酵出青紫色霉斑,在火光中泛着诡异光芒。
“这是‘鬼屎’!”刘老鬼捏着鼻子后退三步,“快用辣油镇住!”四人慌忙将整罐辣油倒入粪池,油花与腐乳臭味碰撞,竟产生大量泡沫,泡沫中隐约浮现出“哭脸”形状——其实是辣油与沼气反应的光影魔术。刘哼哼趁机大喊:“鬼被辣油逼出来了!”
就在这时,永革举着灯笼出现:“你们在粪池搞什么名堂?”刘老鬼灵机一动,指向陶罐:“你瞧这‘鬼屎’,若不除了,必招大祸!”永革凑近一看,突然笑出眼泪:“这是我埋的腐乳!你们闻闻——”他用木棍挑起霉斑,一股混合着辣油、豆香与发酵气息的奇特香味飘出,竟比臭豆腐还勾人食欲。
牛吃货壮着胆子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比李家集的臭鳜鱼还妙!”孙吃货抓起辣油饼蘸腐乳,吃得直砸嘴:“要是配点小酒……”刘老鬼见势不妙,连忙抢过陶罐:“此乃不祥之物,需速速销毁!”谁知陶罐突然从手中滑落,腐乳块掉进辣油罐,竟将整罐油染成青紫色,还咕嘟咕嘟冒着泡。
“完了!鬼油炼成了!”刘哼哼抱头鼠窜,却被永革拦住:“慢着,这‘鬼油’说不定能吃!”他当场用腐乳辣油炒了盘菜,浓郁的香气引得野狗都跑来摇尾巴。众人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竟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连刘老鬼都偷偷舔了舔手指。
天亮时,粪池旁多了口大缸,上面贴着刘老鬼写的“辣味臭豆腐工坊”招牌。县太爷巡城时闻见香味,竟带着衙役来买腐乳,还亲笔题写匾额:“臭里藏香”。刘老鬼摸着胡须得意洋洋:“都说打鬼要辣油,我看啊,臭鬼来了也得叫爷爷!”
消息传到邻县,竟有人慕名来学“鬼油”制作法。刘老鬼趁机收徒,第一个徒弟竟是当初被他坑过的李师爷。两人蹲在粪池边研究发酵时长,刘老鬼突然感慨:“想当初偷西瓜被打,如今靠粪池发家,这鬼没白抓!”李师爷点头称是,却不小心掉进粪池,惹得众人笑倒一片——粪池水面的“鬼火”倒映着他们的影子,竟像一群在人间烟火里打滚的活宝。
冬至前,辣味臭豆腐成了曼陀罗商道的招牌货。商队路过荒鬼村时,总要捎几坛带在路上,据说不仅能驱寒,还能防倭寇——毕竟谁也不想靠近一群浑身散发辣油腐乳味的商客。而刘老鬼的粪池工坊旁,永远摆着免费供路人品尝的辣油腐乳饼,饼上撒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年那罐“鬼屎”的碎末——如今,它们有了个更响亮的名字:“驱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