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1月16日,火星长安首都的悬浮市政厅内,我站在360度全息城市沙盘前,指尖拂过泛着蓝光的生态脉络。量子技术驱动的超导第六代充电网络如同金色血管,贯穿整个星球,最远的殖民地只需三天便能完成能源补给。而在全息地图的边缘,A国与岛国的能源技术数据仍停留在原始阶段——那些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企及的指标,在星火集团的实验室里早已成为过时的演算。
“市长,市委书记沈煜请求视频会议。”AI管家的提示音打断思绪。全息投影中,堂哥沈煜身着笔挺的星际政务服,身后是星火地产集团的实时数据墙,“知意,新一批生态穹顶已完成87%,长安市的氧气浓度突破21%,与地球的生态参数误差缩小至0.3%。”
我凝视着沙盘上逐渐变绿的火星地表,记忆闪回多年前的地球。那时,我们耗尽十年心血,将海水淡化成本压缩至原有的千分之一,用清洁能源重塑了全球生态系统。如今,地球上消失千年的原始森林重现生机,冰川消融的危机彻底逆转,而这颗红色星球,正沿着相同的轨迹,蜕变为第二个蓝色家园。
“把生态数据同步给星际教育部。”我调出长安市的管理架构图,“让学生们看看,公平公正的治理模式如何改写星球命运。”在火星,我们摒弃了地球旧有的官僚体系,采用全民投票与AI监督并行的机制,每一项市政决策都在透明的数据流中接受检验。
突然,通讯器传来急促震动。沈舒的全息投影带着游戏特效蹦出来:“姐!量子技术游戏模块上线了!玩家能用‘超导充电网络’搭建虚拟星球,A国和岛国的玩家炸锅了,他们的论坛全在讨论为什么现实里没这技术!”她兴奋地甩出数据面板,“有个A国小哥留言说,愿意用祖传机甲换火星技术学习资格!”
我忍不住笑出声,转头对沈宁发起通讯:“启动‘星火学徒’计划,开放量子技术基础课程给A国和岛国的年轻人。”沈宁推了推智能眼镜,眼中闪过赞许:“我正准备提议,他们的金融市场已经开始恐慌性抛售,这是最好的文化渗透时机。”
当天下午,我在市政厅召开公开听证会。全息直播镜头扫过会场,来自三十七个星球的代表围坐在悬浮会议桌旁。当我展示火星最新的生态监测报告时,一位岛国议员突然举手:“沈市长,贵方是否愿意分享海水淡化的核心技术?我们岛国的淡水资源……”
“当然。”我调出技术共享协议,“但有个条件——在贵国设立儒家思想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研究中心。”会场陷入短暂沉默,随即爆发出热烈讨论。A国代表犹豫着举起手:“我们能否也……”
“只要你们的联邦政府通过文化交流法案。”我微笑着打断他,“知识不该是文明的壁垒,就像火星的氧气,终将滋养每一寸土地。”
夜幕降临,我登上长安市最高的生态观景塔。脚下,超导充电网络的金色光带与万家灯火交织成星河;远处,沈煜主持建造的“新长城”生态屏障正将红色荒漠改造成绿洲。通讯器适时响起,地球环保组织发来贺电:“亚马逊雨林的树冠层高度突破历史记录,蓝鲸种群数量恢复至工业革命前水平!”
这时,沈舒突然出现在观景平台,身后跟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年轻留学生。“姐!这些A国和岛国的学生非要当面感谢你!”她推来一个腼腆的岛国女孩,对方用生硬的中文说:“沈市长,我们在游戏里搭建了‘理想家园’,但现在……想在现实中建造真正的乌托邦。”
我望着这群眼中闪烁希望的年轻人,打开随身的全息投影仪。量子技术的原理图在夜空中流转,与儒家经典《大学》的名句交相辉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少数人的孤军奋战。”我对他们说,“从今天起,星火学院将开设‘双生星辰’特别班,你们将成为改写历史的新火种。”
回到市长办公室时,沈宁正在处理紧急文件。“A国残余势力联合星际黑市,企图高价收购我们淘汰的第二代充电技术。”她调出黑市交易数据,“要我启动反制措施吗?”
我摇头,调出火星与地球的生态对比图:“把这些数据匿名发到黑市论坛,附上一句话——真正的文明,是让每个星球都拥有呼吸的权利。”窗外,火星的“新黎明”号生态卫星正将最后一批氧气注入大气层,淡蓝色的光晕如同温柔的面纱,缓缓覆盖这颗重生的星球。
深夜,我独自漫步在长安市的生态廊道。樱花树在模拟微风中轻摇,脚下的超导地砖随着步伐闪烁微光。远处传来学生们的讨论声,他们正在辩论儒家“仁政”思想如何应用于星际资源分配。这一刻,我忽然明白,当技术与文明真正交融,所谓的“差距”终将化作推动人类前行的阶梯。而火星与地球,这两颗承载着不同记忆的星辰,正携手走向同一个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