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苏若清院内前厅。
一名女官朝苏照棠行过礼,笑着开口:
“奴婢是丰宁公主府的司礼女史,今日特来为县主送上请帖。
公主殿下欲在五月十五设宴,邀贵女俊杰们同赏夏日,且待县主大驾光临。”
说完,女官双手奉上请帖。
苏照棠垂眸瞥了一眼她手中的烫金请帖,眼底划过一抹流光。
丰宁公主,这位在前世可谓极其有名。
以至于她即便被困陆宅,也对这位公主的惊天事迹,有所耳闻。
大虞皇室后代男多女少,丰宁公主是最小的一个,又生在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被视为祥瑞。
因此得宠,圣上特赐封号“丰宁”。
然而这位公主的性子,可谓与封号毫无关系。
不仅心胸狭隘,脾气极差,平日里行事更显残暴。
因着貌若无盐,便对京城中的美貌女子心生嫉妒。
背后有人的她不敢动,但若背后无人,丰宁公主便会即刻派人去刮花那女子的脸。
不少良家女子被逼自尽,家中父母哭瞎了眼。
奈何权势迫人,他们的怨恨,丝毫影响不到丰宁公主。
甚至在权贵之中,丰宁公主因着喜好结交贵女,出手大方,还有着相当不错的名声。
直到这次的夏日宴。
具体发生了什么,苏照棠不清楚。
只知道,丰宁公主在宴会上刮花了一个胡人女奴的脸。
而那胡人女奴,好巧不巧,竟是塞北胡族偷跑出来的公主。
胡人公主逃回塞北,没过多久就病逝了,胡族首领大怒,当即起兵攻打大虞!
大虞唯一被封王的六皇子,信王便是在这一战中战死。
而后胡族高歌猛进,连破十三城,扬言要取大虞皇帝项上人头,以泄心头之恨。
战报一经传出,大虞上下无不恐慌,民怨沸腾。
百官联名上书,严惩丰宁公主。
最后,丰宁公主被迫带着大量嫁妆去胡族“和亲”,且大虞皇室承诺每年再给胡族一笔不菲的赔礼后,两国战事才消停下来。
不过经此一事后,大虞少了一个年轻又骁勇善战的信王,经济也大为萎缩,国力衰退了十年不止。
至于在塞北驻扎三年,一度压得胡族抬不起头来的信王,为何忽然战败身死?
无人知晓。
毕竟跟着信王征战的那批人,早就跟着他们的主子,一起死在了战场上。
后来人,将此祸称为“丰宁之耻”。
丰宁的恶名,也因此扬名天下。
此刻收到传闻中这位恶名昭着的公主的请帖,苏照棠心中生出一股微妙之感。
丰宁公主厌恶貌美之人。
而她虽在国公府认祖归宗,又被封了县主,但论身份尊贵,比上公主来还差了一大截,结交的价值不大。
公主府没道理专程过来送她请帖。
除非,其中有诈。
念及此处,她接过请帖直接打开,目光扫过内容,眼里顿时闪过了然之色。
“女史莫不是弄错了?这封请帖上邀请的,分明不是本县主。”
她合上请帖还给女史,微微一笑:
“公主府事务繁忙,但女史也不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才是。
误会事小,耽误了这封请帖上的贵客,丰宁公主怪罪下来,可就不好了。”
司礼女史听得眼皮子跳了一下,笑容僵硬:“县主……所言极是。”
她连忙收回请帖,从袖子里又拿出另一封请帖来,打开看了一眼,这才笑着赔礼道:
“是奴婢的不是,奴婢今日要送两家请帖,不曾想出门时顺序弄错了。
这封才是您的。”
她双手递上请帖,琼枝接过打开看了一眼,朝主子点了点头。
苏照棠唇角微勾,笑得浅淡:
“多谢公主殿下抬爱,本县主必准时赴宴。”
司礼女史笑着回礼,随后提出告辞,直到出了国公府的大门,脸上的笑容才落了下来。
身边的另一个女官面露愁容:
“事情没成,咱们回去要怎么跟殿下说啊?”
“自然是实话实说。”
女史也是无奈。
两封请帖,是殿下特地命她们准备的。
若是棠乐县主接了第一封请帖去赴宴,会被人拦在公主府外。
到时候,棠乐县主就会在京城贵女们和年轻俊杰前出个大丑,变成偷了别人请帖,想要混进来的虚荣之辈。
名声就此败坏。
原以为棠乐县主出身卑贱,是个眼皮子浅的,接到殿下的请帖,指不定多激动呢,任务完成起来不难。
没想到,对方居然没什么反应,还直接打开请帖看了……
女史苦叹一声。
殿下可不管这些有的没有,她们回去后,定是要受罚了。
……
另一边,琼枝送完人回到屋里,小脸都皱着一团了。
“姑娘,那女官一看就是故意递错请帖的,怕是来者不善,您真要去赴宴?”
苏照棠微微颔首,语气坚定。
“去。”
诚然,有国公府撑腰,她是可以不去赴宴,冷眼旁观丰宁公主继续惹下塌天大祸。
可那被卷入战争,家破人亡的十三城百姓,何其无辜?
她为大虞子民,既知后事惨烈,如何能坐视不管?
她决定先去看看。
若是挽回此事所要付出的代价,远非她所能承受,那她只能对那十三城百姓,说一声抱歉。
若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下那个胡人公主,免去一场战争。
那自是更好。
也算不枉天爷开眼,让她重活这一世。
琼枝见主子心意已决,也不再多言,翻开请帖再仔细检查了一番。
确定这张请帖无误后,方才问道:“姑娘,这请帖上说,除了婢女,还能再带一个亲眷过去,您准备带谁?”
苏照棠不作他想,“自然是母亲。”
她将请帖拿到母亲面前,苏若清看到请帖,先是高兴。
高兴自己的女儿,终于有了贵女的待遇。
可紧跟着,她却摇头道:
“傻丫头,这丰宁公主今年十七岁,请的宾客也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俊杰们,母亲这个年纪,哪里能去?
你还是从家里挑个丫头,和你一起去吧。”
苏照棠闻言,恍然一笑:“便依母亲所言,琼枝,你去三房知会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