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赶忙伸手抓紧座椅扶手,急急开口:“别急,慢慢说,到底啥大事儿?”
秘书带着哭腔,声音都颤了,慌里慌张地嘟囔:“梁总,整个行业全变样儿啦,市场那格局,乱得没边儿了。咱公司业务到处碰钉子,好多合作都黄了,这可咋整啊!”
挂了电话,我只觉脑袋“嗡”地一下,眼前一阵发黑,双腿发软,差点没站稳。此前公司就像个在狂风暴雨里挣扎的破船,旧敌报复、联盟危机、内部奸细、慈善风波还有感情危机,这一个个风浪打得公司东倒西歪。好不容易和丈夫关系稍微缓和点,这行业的惊涛骇浪又迎头砸过来。
“祸不单行”,这词儿用来形容这会儿,再合适不过。我呆呆望向车窗外,城市街道上车来车往,可在我眼里,就跟那乱糟糟的战场似的。行业这场大变局,就像突然杀出来的海啸,所到之处,市场格局全给搅得乱七八糟。
我深吸一口气,双手使劲攥着衣角,强忍着心里那股子焦虑和恐慌,扭头对丈夫说:“公司碰到大麻烦了,行业大变样,咱得赶紧回公司。”丈夫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虽说不太懂行业里这些事儿,可也知道这不是小事儿,立马点点头:“好,咱马上回去。”
回到公司,会议室里闹哄哄的,跟炸开了锅一样。各个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圈,每个人脸上都是焦虑和担忧。销售部经理“腾”地一下站起来,耷拉着脑袋,满脸丧气:“梁总,这次行业变革太突然了,之前谈好的几个大客户都终止合作,说要顺应市场新趋势,找更符合变革方向的合作伙伴。”
研发部主管苦着一张脸,接上话:“我们这边也难呐,原来的研发计划在新行业形势下基本都废了,得重新规划,可新方向在哪,一点谱都没有。”
财务总监急得在原地直跺脚:“梁总,业务受阻,资金回笼慢得很,要是不能尽快找新盈利点,公司资金链马上就断了。”
听着他们汇报,我感觉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上气。但我知道,这时候绝不能慌。我“呼”地站起身,努力让声音稳一点:“大家先别慌,行业变革是挑战,也是机遇。咱得积极调整战略,找新发展方向。”
接下来几天,我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干。白天,我们到处拜访行业专家,参加各种研讨会,就想弄清楚行业变革的走向;晚上,回公司接着开会,分析收集来的信息,制定应对策略。
这过程中,我发现行业变革主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转变上。传统业务模式越来越没竞争力,只有跟上技术潮流,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才能在这场变革里活下来。
于是,我们决定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成立专门项目小组,探索新业务领域。同时,调整市场策略,针对新消费群体和需求,重新打造公司品牌形象。
可理想挺美,现实太残酷。研发新技术哪有那么容易,要大把资金和时间。而且市场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也不确定。
我们正努力推进战略调整,又一个难题冒出来。公司一些老员工不理解、不支持新战略,他们习惯了以前的工作模式,怕改变给自己带来风险。
一天,一个资历深的老员工找到我,黑着脸:“梁总,我在公司干这么多年,一直老老实实。现在您搞这些新花样,我真搞不懂。万一失败了,公司咋办,我们这些老员工咋办?”
我耐着性子解释:“我知道大家有顾虑,但不变不行啊。要是不顺应行业变革,固步自封,公司迟早被淘汰。只有主动求变,才有活路。”
可这老员工还是直摇头,一脸担忧:“话是这么说,可这风险太大了。万一投了大量资金,最后啥都捞不着,那后果不敢想。”
我明白他担心有道理,可这时候已经没回头路了。我拍拍他肩膀,语气坚定:“我理解大家担心,我保证会带着大家小心往前走,把风险降到最低。只要咱们齐心,肯定能过这难关。”
虽说我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还是有部分老员工心里犯嘀咕,工作也没劲头。这让我明白,要成功实施新战略,不光得解决技术和市场问题,还得解决员工思想问题。
为了鼓舞士气,我决定开全体员工大会。会上,我扯着嗓子喊:“各位同事,咱正赶上史无前例的行业变革,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咱不能被困难吓住。只要团结一心,勇于创新,肯定能在变革里冒尖。我相信,咱公司肯定能在这动荡的行业浪潮里站稳!”
我的话让员工们眼里又有了光。会后,大家干活积极性明显提高,都主动投入到新战略实施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努力有点成效了。研发小组在新技术上有了些突破,新业务模式也有个样子了。市场部门调研推广后,找到些潜在客户,还签了几笔小订单。
可行业变革不停歇,竞争对手也在积极应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就像在逆水里划船,不往前就往后退。
这天,我在办公室看最新市场数据,秘书“噔噔噔”跑进来,脸色白得跟纸似的:“梁总,不好了,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功能比咱们研发的还好,价格还低,占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我心里“一沉”,马上意识到问题严重。看来我们还是慢了一步。我赶紧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商量对策。
会上,大家七嘴八舌,一时也拿不出好办法。这时,研发部一个年轻工程师站起来:“梁总,我觉得咱别跟竞争对手死拼功能和价格。可以换条路,从用户体验和服务下手,搞差异化竞争。”
我眼睛一亮,觉得这主意不错。讨论一番后,我们决定调整研发方向,保证产品基本功能,更注重用户体验优化和服务升级。
于是,我们加大在用户体验设计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投入。研发团队跑市场,了解用户需求和痛点,改产品设计;客服部门加强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同时,市场部门制定新营销策略,突出产品在用户体验和服务方面的优势。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后,我们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慢慢立起来,吸引了不少客户关注。
时间一长,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市场认可,订单多了,公司资金状况好转,资金链压力也小了。
可就在我们以为能松口气时,意外来了。一天,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里面把公司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漏洞和潜在风险说得清清楚楚,还警告不及时解决,会有更大危机。
我皱起眉头,心里犯起嘀咕:这匿名发件人是谁?为啥给我发邮件?是好心提醒,还是有别的目的?
我马上召集公司核心团队,仔细分析邮件里的问题。研究后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不解决会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邮件背后可能的阴谋。为保险起见,我们决定一边整改邮件里的问题,一边调查匿名发件人身份。
接下来日子里,公司内部一边忙解决问题,一边悄悄查匿名发件人。我一直盯着事情进展,心里满是忧虑和不安。这行业的动荡就像没硝烟的战争,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真不知道下一个挑战是啥……
我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封匿名邮件,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桌面,这时门“砰”地被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