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完成册封大典后,意气风发地回到东宫。
还没等他坐下喘口气,便听闻府外热闹非凡,众多官员、勋贵纷纷前来祝贺他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
作为皇太孙,朱雄英身份尊贵,他端坐在东宫正殿的主位上,神色沉稳,仪态端庄,示意新任管家穆由雕前去打发大部分访客,只允许部分亲近的国公进入。
穆由雕领命而出,他身着一袭深色锦袍,神色恭敬而又不失威严,有条不紊地向来客们解释着,将大部分人都婉拒在了门外。
蓝玉大步流星地走来,他身披一件玄色披风,上面绣着精致的蟒纹,彰显着他的不凡身份。他见到穆由雕,朗声道:“穆管家,我乃蓝玉,前来恭喜太孙殿下,还请通传。”
穆由雕连忙笑着回应:“蓝国公,殿下早有吩咐,您请进。”
随后,李景隆也到了。他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乌纱帽,脸上带着一丝自得的笑容。他走到穆由雕面前,微微抬起下巴,说道:“我乃曹国公李景隆,还请通传。”
穆由雕微微欠身,侧身让他进去。
常升来得稍晚些,他身形魁梧,气质沉稳,走到门口,拱手对穆由雕说道:“有劳穆管家,烦请告知太孙,常升前来道贺。”
穆由雕点头示意,引他入内。
徐家来的是徐允恭,他一袭素色长袍,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的玉佩,显得儒雅大方。他对穆由雕礼貌地说道:“穆管家,我代表徐家向太孙殿下祝贺。”
穆由雕微笑着将他迎进东宫。
蓝玉等人鱼贯而入,蓝玉率先大步向前,满脸堆笑,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道:“恭喜太孙殿下,臣蓝玉是个粗人,往后殿下若有任何吩咐,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身后的李景隆、常升、徐允恭也纷纷单膝跪地,齐声附和。
朱雄英微微颔首,示意他们起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诸位不必多礼。咱们的关系,见外了……”
李景隆笑着上前,谄媚地说道:“太孙殿下今日册封,实至名归。日后殿下治国理政,定能让我大明更加繁荣昌盛,我李景隆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徐允恭则文雅地拱手说道:“我们魏国公府就不用说了吧,我妹妹都要嫁给你了,只要有需要,但凭差遣。”
朱雄英认真地听着,一一回应:“有诸位的支持,是我之幸,也是大明之幸。日后还望各位多多辅佐,共同为大明的未来努力。”
几人又寒暄了一阵,分享着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朝堂局势的看法。蓝玉豪迈地谈论着自己的军事见解,李景隆则不时附和,常升偶尔提出一些务实的建议,徐允恭则当个透明人。
还没等他们寒暄完,外面又通报,各大国公侯爷纷纷派人前来祝贺。
前来道贺的使者们在东宫门外依次排开,呈上精心准备的贺礼,有的是稀世珍宝,有的是亲笔书写的贺词,每个人都想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表达对朱雄英的拥护与祝福。
朱雄英微微颔首,示意管家代为答谢。
就在他稍作休息时,朱元璋派来的太监匆匆赶来,恭敬地说道:“太孙殿下,陛下吩咐,今晚在宫中设家宴,召您以及各位王爷、小王爷们一同赴宴,请殿下届时前往。”
朱雄英听闻,知晓不能再耽搁,便对着蓝玉等人说道:“诸位,今日与各位相谈甚欢,只是皇爷爷召我前去赴家宴,实在不能久陪了。日后有机会再与各位畅聊。”
蓝玉、李景隆、常升、徐允恭自然也是很识趣,纷纷告退。
朱雄英微微颔首致谢,在太监的引领下,前往皇宫赴家宴。
家宴设在后宫一处宽敞的庭院中,庭院中种植着各类名贵花卉,在灯笼的映照下,花朵的颜色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四周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夜色中隐隐可见,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
庭院四周挂满了红灯笼,这些灯笼大小一致,间隔均匀,将整个庭院照得亮如白昼。暖黄色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庭院,也为这场家宴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微风吹过,灯笼轻轻晃动,光影在地上摇曳,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庭院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圆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与这热闹的氛围相得益彰。菜肴的摆盘精致,有的菜品还用雕花装饰,显示出皇家的讲究。
众人陆续入座,朱元璋坐在主位上,朱雄英坐在他的身旁。
藩王们按照长幼顺序依次坐下,朱允炆和朱允熥也在其中,眼中满是对兄长的敬重与羡慕。
宁王朱权入座后,神色轻松,目光时不时落在朱雄英身上,带着几分期许。
“今日是咱老朱家的大日子,雄英册封皇太孙的典礼,咱高兴,这也是咱大明的喜事。”朱元璋笑着开口,率先打破了沉默,眼神慈爱地看着朱雄英。
朱元璋指了指朱雄英,对着自己的儿子们继续说道:“你们看到了,这就是皇太孙,也是就你们以后的皇帝陛下。从今日起,你们都要全力支持雄英,他肩负着大明江山的传承,你们要像辅佐我一样辅佐他。”
秦王朱樉率先起身,神色庄重地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皇太孙,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秦王朱樉也被朱元璋叫过来参加一下家宴,而后,就要正式开始他的修行。
朱元璋白了一眼朱樉:“就你??还辅佐咱大孙??你不给我惹祸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秦王朱樉惭愧的低下了头,似乎在决定着什么……
晋王朱棡也连忙起身,抱拳说道:“太孙乃国之储君,我必当尽心尽力,若有任何需要,太孙尽管吩咐。”
对于老三,朱元璋还是比较放心的,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老二老四。
朱棣虽然心中思绪万千,但也立刻起身,恭敬地说道:“儿臣定当铭记父皇教诲,全力辅佐皇太孙,保我大明江山稳固。”
朱元璋看向朱棣,目光中意味深长:“老四,你在北平守着大明的北方门户,手握重兵,战功赫赫。”
朱棣连忙起身,拱手道:“儿臣不敢居功,一切都是父皇教导有方。”
这时,朱元璋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如今雄英已被册封为皇太孙,储君已定,这是祖宗的规矩,也是大明的根基。你向来聪慧,应该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紧紧盯着朱棣,目光中既有期许,也有警告。朱棣心中一紧,立刻恭敬地说道:“儿臣明白,皇太孙乃国之储君,儿臣定当全力辅佐,绝无二心。”
其他藩王们也纷纷表态,言辞恳切,表达着对朱雄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