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在心里吐槽朱元璋,但是,他可不敢当着爷爷面说,说出来就可能收到朱元璋鞋底。
近期的资金问题已经有眉目,这长期的资金和舆论导向也该开始慢慢布局了。
于是,朱雄英拜别朱元璋。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朱雄英拜别朱元璋后,便匆匆赶回东宫。一路上,宫道两旁的朱漆廊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若守卫宫廷的威武将士,彰显着大明皇家的气派与威严。
回到东宫,朱雄英即刻命人摆上笔墨纸砚。那宣纸质地细腻,如冬日初雪般洁白,散发着淡淡的竹香。朱雄英手执狼毫笔,蘸饱浓墨,心中已有了报纸的大致模样。
他将报纸精心划分为几大板块。
首先是奇闻异事板块,搜罗各地的趣事逸闻。譬如江南水乡,那碧波荡漾的湖面之上,渔夫偶然网得一条五彩斑斓的锦鲤,此鱼竟口吐人言,预言当地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是标题党呢?应该这么写《不得了!江南渔夫捕到的锦鲤开口了,说要给水乡带来好收成》
又如北方边塞,戍边将士在巡逻时,忽见夜空中流星划过,坠于荒漠之中,次日寻得一块天外奇石,质地坚硬无比,刀枪不入。《北方边塞太邪乎!流星砸出块“神石头”,刀枪都弄不坏》
还有诸如《母猪的产后护理》、《秘闻!皇宫大内竟传出神秘怪声》、《妙哉!村妇偶然得一秘方,竟能延年益寿》等
这些奇闻,标题一定要亮瞎百姓的眼睛,这样才能让百姓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为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色彩。
其次国家政策自是也要放在比较醒目的位置,朝廷新颁布的改革之策,要详细刊载。
还要有文字普及板块更是意义非凡,大明虽已立国,但仍有许多百姓目不识丁。朱雄英决心在此板块刊载一些简单的汉字和常用语句,如“天地人,你我他”,让百姓们在阅读报纸的同时,也能学习文字,提升文化素养。
一番忙碌后,朱雄英看着自己的设计,满意地点点头,心想:“咱这报纸一出,定能轰动京城,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堪比那元宵灯会的热闹景象。”
随后,他便拿着设计好的图纸,让傅让去找徐允恭和徐妙锦来东宫一趟。
不一会儿,二人便来到了东宫。
见礼后……
朱雄英端坐在主位之上,神色间满是志在必得的豪情。他看着下方的徐允恭与徐妙锦,缓声开口:“允恭,妙锦,今日唤你们前来,是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做。”说罢,他微微坐直身子,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我决意兴办一家报社,名为大明报社。你们可知,这报社的后台,正是当今圣上,我的皇爷爷朱元璋。”
他轻轻抬手,示意侍从将设计好的图纸呈上前去,“这报纸的架构,我已深思熟虑许久。设有国家政策、奇闻异事、文字普及等诸多模块。国家政策需详实准确,让百姓尽知朝廷施政之用心;奇闻异事要新奇有趣,为百姓日常增添谈资;文字普及则是重中之重,旨在提升我大明子民的学识素养。”
徐允恭双手接过图纸,恭恭敬敬地低头查看,随后微微欠身道:“殿下,此想法当真别具一格,实乃造福万民之举。兴办报社虽劳心费力,但意义非凡。如今大明昌盛,若能借此让百姓更感皇恩,实是幸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一旁的徐妙锦,她轻声说道:“殿下心怀天下,这等新奇创举,妙锦从未听闻。能为殿下分忧,妙锦深感荣幸。想必这报纸问世之后,定能广受百姓喜爱。”
朱雄英听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微微点头,而后语气坚定地说道:“有皇爷爷为我们坐镇,加之你们二人全力辅佐,这大明报社必定能顺利兴办。”
接着,三人便开始深入探讨具体事务。朱雄英条理清晰地安排着:“选址你们看着选,最好是靠近人多的地方。招募人手一事,允恭你需着重留意那些能工巧匠,印刷模板的雕刻精细与否,直接关乎报纸的品质。排版的时候,多参考些古籍,不过也别太死板,得让咱大明的百姓看得懂、看得乐。标题一定要足够吸引人。”说到此处,他微微一顿,眼神中透露出对细节的严苛要求,“纸张采购,必须选用上乘的纸张,其质地柔韧、吸墨性佳,还不容易破,只有这样,方能印出清晰精美的报纸,展现我大明报社的品质与格调。”
朱雄英郑重其事地看向徐妙锦与徐允恭,神色间满是对报社一事的殷切期望。“允恭、妙锦,这大明报社关系重大,皇爷爷对咱此举也是寄予厚望,可千万不能有差池。”
他边说边从袖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项事务的要点。
接着,朱雄英又从一旁的箱子里取出沉甸甸的五千两银票,递到二人手中。“这是五千两银子,你们拿去做启动资金。”然后,朱雄英又对着徐允恭说到:“允恭,妙锦是女生,很多抛头露面的事情她不方便去做,你多担待点。如果有不长眼的找事情,直接动用你们魏国公府的势力,如果还是不行就来找我,我来摆平。”
徐允恭双手接过银票,点头应道:“殿下,放心吧,我定当全力以赴。”
朱雄英一边踱步还是有一些不放心,一边细细交代细节。“发行这事,第一期先在京城的茶馆、酒楼、集市这些人多热闹的地儿免费限量发放。记住,要把咱报社的名声打响,让百姓都知道,咱这报纸,既有朝廷的政策,又有好玩的奇闻,还能教大家识字。”
朱雄英一番细致入微的交代后,对着徐允恭和徐妙锦挥了挥手,温和却不失威严地说道:“好了,今日便先商议至此,报社创办之事,时间紧迫,不容有失,你们二人下去后即刻着手准备。”
徐允恭立刻单膝跪地,恭敬回道:“臣领命,定当速速办理,不敢有丝毫懈怠。”随后起身,后退几步,才转身稳步离去。
徐妙锦则微微欠身,温柔地说道:“殿下放心,妙锦定不辱使命。”说罢,她轻移莲步,与徐允恭一同退出书房。
待二人身影消失在门外,朱雄英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片宫墙,思绪飘远。他深知,一旦报社创办成功,不仅仅可以掌控国家舆论,其宣传和引导民众诗词还能如春风化雨,润泽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阴影处,似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徐妙锦和徐允恭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