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知府仗着权势,要挑下辖之地的刺儿易如反掌。次日,他的人便冲进府城孤儿院,以食物有发霉米面和毒蘑菇为由,抓走灶房众人。如法炮制,他强势接管姜氏名下善堂,还传姜氏问罪。然而,当捕快前往姜氏家抓人时,却遭遇阻碍。柳杏儿称母亲进山采药未归,捕快不信欲搜宅,却被县衙捕快拦住。原来,背后是镇远侯打过招呼,知府大人本就想攀附镇远侯,这下又怎敢得罪?
县衙捕快找到柳杏儿,称大人只是传姜氏问话不会收监,还建议善堂让知府衙门接手,后续出问题大人会安排御史弹劾。可柳杏儿却果断摇头拒绝,她心疼孤儿院、育婴堂的孩子们,不愿让他们成为大人勾心斗角的牺牲品。捕快回禀崔知义,崔知义虽觉得柳杏儿妇人之仁,但也觉得无妨,随后决定亲自去府衙解决此事。另一边,陈虎半下午匆匆回到陈家,姜氏和柳杏儿焦急相迎,柳杏儿递上温茶水,陈虎却想要冷茶,柳杏儿坚持按顾太医所说,只给温茶。
妖道盘踞在府城郭知府府上,竟将罪恶的目光投向了孩子们。陈虎得知消息后,果断派人暗中监视,誓言不让妖道带走一个孩子。柳杏儿也赶忙给婆婆姜氏出主意,让她佯装倒霉,制造福川受伤假象,多给妖道的人钱财,引妖道对她们动手,以便解决善堂的棘手之事。姜氏匆忙准备,而陈虎则安慰着柳杏儿,承诺会全力抵挡一切。柳杏儿靠在他胸口,心中却不禁感叹这“吃人”的封建社会。
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残酷社会,权力如同猛兽,掌权者肆意妄为,小老百姓毫无反抗之力,连反抗的念头都不敢有。柳杏儿却无比庆幸,因为有陈虎坚定地站在她身后,为她遮风挡雨,撑起一片独属于她的天空。而这故事,还要从府城孤儿院说起……
孤儿院平静的日子被知府衙门打破,灶房竟换上了知府的人。因镇远侯的缘故,知府虽未动账房,却派管事盯着。灶房支取银钱买菜,账房无奈应允。此前因食材问题,送菜小贩被抓。可如今,拿了钱买来的肉成了管事们的盘中餐,孩子们只能喝着用烂菜叶煮的黑漆漆杂粮粥。要知道,以往孤儿院虽不是顿顿有肉,却也会给孩子煮蛋花汤,窝头也是粗细粮掺和,煮菜还有油渣或猪油。如今知府衙门的人一来,孩子们就遭此待遇,饿得大哭却只能咽下。
善堂里,本应是孩子们的庇护所,却暗流涌动。有人一心想给孩子们吃穿、教他们生存本领,按一家人商量出的规矩行事。可新厨娘们却克扣食物,孩子们忆起从前的好伙食,自然不信她们的鬼话。账房气不过去理论,却被厨娘们挠花脸。这些人可是知府衙门派来的,照顾孩子的人敢怒不敢言。孩子们忍无可忍,有人偷偷想跑。而此时,储天师的人冒充姜氏,找到孩子王,编织着哄骗的谎言……
善堂里的孩子们,正憧憬着换个地方开始新生活,却不知已陷入一场可怕的阴谋。孩子王们轻易相信了储天师手下的话,满心期待着逃离被知府觊觎的善堂。按照计划,孩子们在夜里听到猫叫后,纷纷带着小包袱,大背小地匆匆奔向大门,登上了等候的马车。马车满载着孩子悄悄驶离,暗处的人露出得意笑容,觉得这些孩子够桃花观用一阵了。可美梦还没做多久,路的前后瞬间被无数火把照亮,府兵校尉一声令下,要将这群拐卖孩子的贼人通通拿下,车夫们慌不择路弃车而逃……
“打不过,实在是打不过”,这呼喊打破了紧张的气氛。只见为首之人声泪俱下大喊冤枉:“大人呐,孤儿院近日对孩子们太过刻薄,姜大娘子心怀不忍,才命小的们来接走孩子,您问问他们便知!”众人也跟着喊:“我们真不是拐子!”就在此时,一群小孩子纷纷从马车上下来。
孤儿院突发变故,孩子们连夜出逃,校尉拦住这群孩子与几个男人,开口质问为首的孩子情况是否属实。孩子哭诉,灶房换人后他们的吃食一落千丈,听这几个男人说去庄子能有好日子过才跟着跑出来,可他们没提姜大娘子。男人坚称是姜大娘子让他们来的,孩子却机智反问要带他们去哪儿,男人一时语塞,先说去郊外庄子,后又改成城里宅子。校尉目光投向几个男人。
在孤儿院外,一个男孩儿正和众人交谈。得知大娘子明日派人来接,他请求校尉前往那所谓安置他们的宅子。到了破败小院,里面不仅没有承诺的吃食,只有大量捆人的绳索,而且府兵们说法不一,一会儿说大娘子让去郊外庄子,一会儿又说在城里宅院。男孩儿敏锐察觉不对,大胆指出这些人定是打着大娘子旗号拐卖孩子的拐子。校尉听闻变色,果断将几人押回严审。
在孤儿院看似平静之时,却意外横生。柳杏儿和陈虎敏锐察觉异样,赶忙让陈庭找来小乞丐提点一番,成功避免了孩子们被拐骗的悲剧。另一边,储天师在知府衙门搂着小妾酣睡,半夜却被侍卫紧急叫醒。得知事情失败,储天师暴跳如雷,当听到是府兵校尉坏了他的好事时,不禁皱眉思索:究竟是谁在背后捣乱?侍卫虽称那些人靠不住,也不知其身份容貌,但储天师仍心急如焚,毕竟已打草惊蛇。幸好还有其他善堂,不然这次可就真的竹篮打水一场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