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汤姆·汉克斯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奖项的归属了,毕竟汤姆·汉克斯刚刚将一部独立电影天价卖给林枫,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这件事圈内都有流传,有人对汤姆·汉克斯羡慕,也有人暗笑林枫的无知。
“是《美丽心灵》,伊莎贝拉·安德森、尼托·林。”
汤姆·汉克斯这回没有停顿,一口气将获奖电影和人名念了出来,同时,他身后的巨型银幕开始播放《美丽心灵》中纳什在普林斯顿校园踉跄独行的片段。
《美丽心灵》的剧组瞬间欢呼起来,都站了起来相互拥抱。
不远处的《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面色也突然暗淡,但随之而来的是淡然,微笑着向《美丽心灵》团队方向鼓掌致意。
不过,现场导播的镜头也抓到了一个细节:
当《美丽心灵》获奖时,坐在第一排靠边的米拉麦克斯总裁哈维·韦恩斯坦脸色铁青——他力推的《红磨坊》仅获得两项技术奖,而且今晚的大赢家是林枫,这让他无比难受。
不过,林枫可没空理会这个胖子,他已经牵着伊莎贝拉的手,来到了舞台上,伊莎贝拉接过奖杯,两人将奖杯高高举起。
林枫先来到话筒前:“我想今晚的嘉宾听我发表获奖感言已经听烦了,那么这次就有请我们美丽的安德烈制片人发言。”
台下又是一片起哄声。
这是之前在台下说好的,伊莎贝拉大方地来到话筒前。
“感谢学院选择我们的电影。我是一名好莱坞新人,如今能以制片人身份讲述如此重要的故事,是一场奇迹。
首先,我要感谢环球影业的塞缪尔·弗里德曼、华夏的投资人韩、李、杨、黎,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林,你们的信任让这个项目成为可能。
还要感谢作家西尔维娅?纳萨尔,是你笔下的约翰?纳什故事点燃了我们的创作热情。
而对于编剧兼导演的林,不得不说你就是个天才,你的才华和坚持让这部电影超越了所有人的期待。”
说到这,伊莎贝拉还特意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林枫,眼神中仿佛有水波在流动,让林枫不自觉地想起了国内的许情那双电眼。
回过头来,伊莎贝拉继续道,
“罗素·克劳,你的全身心投入让纳什的挣扎与勇气跃然银幕。没有你的艺术坚持,我们无法站在这里。
詹妮弗·康纳利,你饰演的艾丽西亚展现了无条件的爱与力量,这是电影的灵魂。
最后,约翰和艾丽西亚·纳什,你们不仅允许我们讲述你们的故事,更用亲身经历教会世界:爱与坚持能战胜最黑暗的困境。愿我们的电影能增进对精神疾病的理解与包容。
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谢谢大家!”
至此,这场持续4个半小时的颁奖典礼,最终以《美丽心灵》收获四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的结局落下帷幕。
林枫在奥斯卡结束的一刻,没有了兴奋,而是一种脱下包袱的轻松感。
这部电影从冲奖的那一刻开始,就受到了某些公司和媒体的轮番轰炸。
这些多重争议与攻击,不仅涉及电影本身的艺术改编,更暴露出好莱坞奖项博弈的复杂肌理。
电影对约翰?纳什生平的改编引发学界强烈批评。
这种改编被批评为“为了奥斯卡的政治正确而阉割历史”。
《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指出,电影中纳什在普林斯顿校园被授予钢笔的仪式纯属虚构,真实历史中他因精神疾病被同事疏离,直到 1994 年诺贝尔奖揭晓才获得学界认可。
更尖锐的批评来自心理学界。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电影将精神分裂症浪漫化为“天才的代价”,纳什的数学成就与精神疾病并无因果关系,但电影却暗示两者存在某种诗意的联系,这是对科学的亵渎,可能误导公众对疾病的认知。
这些还是正常电影中引发的争议,在颁奖季中,竞争对手的抹黑那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指环王:护戒使者》虽未直接发起攻击,但其幕后团队通过媒体释放信号,暗示《美丽心灵》“过于主旋律”。
新线影业高管在私下场合称:“我们的电影在技术上领先十年,而他们的电影只是迎合评委的政治正确。”
这种言论在颁奖季初期确实影响了部分评委的判断。
更直接的攻击来自米拉麦克斯公司。
在投票前期,哈维·韦恩斯坦的团队甚至通过匿名渠道,向媒体透露《美丽心灵》的营销费用高达1500万美元,每位评委平均花费 2600 美元,这几乎已经明示林枫他们存在公关操纵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米拉麦克斯公司力推的《红磨坊》在颁奖季前期声势浩大,但最终仅获两项可有可无的技术奖。
哈维·韦恩斯坦还被拍到在颁奖典礼上脸色铁青,这算不算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林,还愣着干什么?赶紧走吧,派对就等你了。”就在林枫回忆感慨整个颁奖季时,雅各布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路。
“哈哈,走,参加庆功派对。”林枫也不再纠结,搂过雅各布的脖子上了车。
好在这次庆功派对不是内部庆祝,更像一种公关宣传,邀请了众多合作的圈内人士和媒体参加,林枫不用跟着这帮鬼佬疯。
不过作为今晚最靓的仔,林枫不可避免受到了各色人物的“骚扰”,有各大电影公司,有各种投资基金,甚至还有人混进来给林枫递剧本......
当然,最多的是圈内的男女明星或者想入行的俊男靓女,只是一个晚上,林枫口袋里的纸条都已经装不下了。
只要林枫愿意,夜夜不同不是梦想。
原来,这就是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