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布鲁塞尔。
一份来自丹麦能源署的非正式通告悄然传入欧盟理事会:北欧绿色产业联盟希望重新评估对中方系统的“战略依赖风险”,尤其是其在多国风电场域中的预测模型嵌套问题。
消息在欧盟内部掀起不小的涟漪。
“他们是想绕过我们,单方面与中国建立能源技术通道?”德方代表震怒。
“北欧在第三国的海上风电项目深度绑定Galebreak系统,如果他们拒绝退出,会直接导致我们现有封锁标准形同虚设。”法国代表冷冷补充。
而与此同时,日本东京,能源省一间隐秘会议室内,一场不为人知的“边缘协议谈判”正在进行。
“我们并不要求核心数据访问权限,”日方特使谨慎而坚定地陈述,“只希望保留节点预测模型的自治性,允许我们在中方云调度体系中保留一条可控的边缘链。”
“也就是说,”中方代表缓缓点头,“你们希望成为半开环系统内的可信第三方。在核心调度之外保留一条独立的数据回路。”
“我们称之为——边缘节点协定。”日方官员语气带着不容忽视的策略性,“这对你们而言,是可控技术出口的缓冲区;对我们而言,是保命的技术呼吸孔。”
就在全球还在消化这场失败与分裂的余波时,美国却已先行展开了新一轮“技术清场”。
美国国会火速通过一项新的联邦提案——《数字能源透明法案》。
该法案核心条款包括:全面禁止任何与中方能源系统相关的数据包出境、禁止本土云节点与Galebreak框架通信。
美国国家安全局公开表态:“我们不能让对手通过算法间接操控全球电力流动的节奏。”
而在北京,一场封闭会议正在国家能源战略研究院召开。
“你是说——能源系统,未来将不再只是基础设施?”一位中科院代表疑惑问道。
麦麦提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用笔圈出三个字:
“数能一体”
“是的,我们不是在输出风电技术,我们是在构建调度权等于计算权的新范式。”
“所有接入Galebreak的国家,未来数据就不是上报那么简单了,而是直接参与算力同步、边缘推理、自我调度。”
唐若曦点头:“我们不再是电力装备出口国,而是——区域算力主权提供者。”
沉默数秒,麦麦提补上一句:“如果调度逻辑是大脑,那全球风能就是肌肉。我们要做的,是构建一套属于新兴国家的算法神经系统。”
与此同时,一份秘密备忘录悄然传达至多个非洲、东南亚国家的技术委员会。
标题赫然是:《Galebreak系统开放协议(第三世界特许版)》——核心控制逻辑封闭,边缘预测模块部分开源,供本地开发集成。
“你确定要开源一部分?”唐若曦看着麦麦提。
“对。我们得在全球布局自己的数字同盟。”他声音低却坚定,“非对称联盟,才是破解‘算法霸权’的唯一办法。”
美国东海岸,某NSA特设监控中心。
技术组长凝望着屏幕上新近汇总的数据报告,神色凝重。
“project blackField失效后,我们的数据封锁协议正在反噬自身——许多第三国平台开始拒绝配合美方ApI接入……”
“更糟的是,”他顿了顿,“他们的Galebreak节点,现在正在对我们旧版数据协议做逆向建模。”
中情局主管缓缓抬头,只说了一句:“我们已经掉进了自己布下的潘多拉魔盒。”
——
暴雨夜,欧盟议会大楼灯火通明。德法代表团已连续三小时施压北欧集团——“你们绕过共识机制,与中方私签‘节点并联通道’协议,难道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德方代表的声音几乎压不住怒气。
“难道不清楚算力协定就是主权交换?”法方代表更是直言:“你们这是在引狼入室。”
丹麦代表没有反驳,只将那份中方协议影印件摊在桌上:《中丹边缘互联谅解备忘录》。
Galebreak系统将在北海风电带部署并联边缘节点,不经由中控授权,开放节点间低延迟推理链路,仅供预测任务调用。
“他们给了我们一项权利——节点自治权。”丹麦代表平静地说,“这是欧盟内任何国家都没拿到的。”
沉默片刻,挪威代表冷声补刀:“你们还在幻想主导绿色时代,但现实是——你们连进入下一代调度平台的钥匙都没握住。”
会议陷入僵局。
不远处的欧盟智库内部,一份风险分析报告悄然提交高层——《欧洲技术主权风险评估·卷II》
结论:若Galebreak系统获得北海部署控制权,将在能源调度层面构建事实上的“中方微云主权区”。
建议:立刻冻结一切区域技术协议审批权,并重组能源数据战略组。
——
另一边,美英正在密谋一场绝地反击。
在一间被标为“代号:cYcLopS”的地下实验室中,一个巨型黑箱服务器正运行着他们的秘密武器——“Simcore”:调度模拟核心
这是个可强制模拟任意外部能源网络中的任务调度路径,以进行“算法溯源干扰”。
“我们要让他们以为调度系统出了问题,”NSA工程主管冷冷说道,“一旦他们误判预测链异常,就会触发内部迭代暂停机制,我们趁虚而入。”
数据墙亮起,一条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干扰指令”通过暗网路由抵达非洲某个Galebreak边缘节点,命令它对一条风电塔组的气流预测模型“进行路径挤压扰动”。
几秒后,预警提示跳出:——异常反馈:预测链未响应——正在回滚至本地自稳模型。
“成功!”工程师低呼。
可下一秒——
主控屏幕闪现黄灯,中央出现一句代码提示:in front of th chinese side,you don't have the qualification to say that. It wants to speak to china 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逆反馈训练’…
“它在反训练我们的指令?”英方工程主管惊恐。
“不是反训练……”NSA主管咬牙,手指微颤,“是把我们的指令当成样本在改进自己!”
整条模拟链瞬间被冻结——Simcore自主调度线程全部失效,宕机时间:0.74秒。虽然短暂,却足以在战略模拟中造成致命误判。
更可怕的是,五分钟后,一条来自乌干达风场的自动信令回传中显示:外部指令路径已录入“Galebreak-positeSet”。模型修复完成。预测准确度+0.03%。
也就是说,Galebreak“吃下”了他们的攻击指令,并进化了。
NSA主管低头,看着桌上那份文件:project Simcore·失败记录
“干预模拟失效。建议即刻冻结‘调度劫持’所有模型组。”
——
天津,曦风系统核心监控厅。
唐若曦轻按耳麦,确认塔什干节点已恢复预测正常。
“他们在试图强制构建镜像调度环境。”她淡淡开口。
麦麦提站在她身后,看着全球节点同步面板缓缓转绿。
“可惜他们忘了,Galebreak本身就是一套生成式决策系统。你越想干扰,它就越快迭代。”
她轻声说了一句:“他们的‘模拟器’,不过是我们的训练器。”
与此同时,在那间伦敦地下实验室,Simcore的工程师们面面相觑。
NSA主管摘下耳机,只留下一句话:“我们不是在攻击系统……我们是在帮它进化。”
灯光熄灭,屏幕上浮现最后一行红字:history has proven promise won't earn you money——kneeling only invites more bullying——chinese won't kneel down
——
雨刚停,华盛顿夜空低垂如铁,雷声在远处滚动未息。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临时会议连夜召开,所有人都清楚:这次失败的意义,早已超出技术范畴。
Simcore崩溃的回放数据仍在屏幕上循环——它不是被摧毁,而是被“吸收”了。
没人愿意承认这一点,但那句系统提示犹在眼前。
总统科技顾问一言不发,只在桌面上摁亮一份文档封面:《清洁装备主权制造法案》——文件上还留着能源部副部长湿润的指纹。
“从今天开始,能源不再只是战略资源。”他抬起头,眼神冷峻,“它是我们的算力边界,是下一轮技术冷战的海岸线。”
命令下达不过四小时,国会迅速通过特急法案。联邦媒体通稿随即发布:“美国不再希望仅仅生产能源,而是要重新掌控科技的骨骼。”
法案明文规定:三年内完成关键风机部件回流制造,优先重构超临界碳纤叶片、高温高容轴承组、AI伺服涡轮控制核心三大体系;冻结所有对中国风电系统的技术输入;五年内建立首个超算风场联邦级示范区,构建不可渗透预测系统。
与此同时,《国防生产法》第702条启动,洛克希德·马丁、雷神、GE能源被紧急召入白宫地堡,列席会议的还有空军气象建模中心与国防高超风洞实验室。
军工与风能之间的界限被悄然抹去,就像他们以往说的那样——我们始终是个军工复合体。
一份红头计划文件就在这期间横空出世——project Ironwind,内容简洁,却语焉不详地标注着“预期威慑性能”。
一位GE前工程总监私下感叹:“我们要造的不只是风机了,是战略级能源控制节点,是高空等效调度中枢。换句话说,是算法意义上的雷达阵列。”
工程师们清楚,这将不再是传统的电力设备,而是一套具备抗预测渗透能力的“能源主权堡垒”——它将拒绝接入一切非美国的人工智能调度框架,拥有自更新调度模块与本土封闭数据训练池。
外来算法,将如同冷战年代的密码破译器一般,被一层层隔绝在算力防火墙之外。
有军方官员直言:“如果他们能用算力驯服风,那我们就用硬件建起风的国界。”
而在美墨边境的内华达旧工业区,一片早被遗忘的空旷厂房被重新点燃电力。
雷神公司工程部高级主管望着即将运抵的第一批材料,喃喃道:“风回来制造骨骼,电要带回它的国籍。我们在用螺旋桨为联邦重造脊椎。”
这一夜,华盛顿的天空没有再响起雷声。风静默无言,却被悄然编号。
——
初夏的北京,风沉如墨。
中科院战略楼灯火通明,一场跨部级闭门会在深夜悄然启动。唐若曦站在长桌一侧,眉头微蹙,指尖敲打着资料文件的角落。
“老美的铁风计划可不是在造风机,是造边界。”她开门见山地说,“他们的算法脱钩不是技术问题,是制度武器。”
无人反驳。
麦麦提忽然翻开眼前文件夹,露出一页简明却分量惊人的页眉:《G-Net proposal:龙脉计划初步架构提案》
“我们要以华夏龙脉,化数为根。”
他语气平稳,却不容动摇,“既然他们要让能源系统回到冷战逻辑,那我们就做一件他们不敢做的事。”
他缓缓走到会议屏幕前,点开全球图谱。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瞬间浮现,连接起非洲、东南亚、拉美、中亚共计三十六个新兴国家能源管理节点,光点之间,一道道灰线织成一张初生的神经网络。
“Galebreak 3.0将开启多主边缘链协同训练协议。”唐若曦接过话题,“我们不再依赖中心调度,而是构建一套多国边缘互信模型,让每一个友好节点,既是预测者,也是决策者。”
“主权嵌入式模型?”有官员惊疑。
“不是嵌入,是共享。”麦麦提点头,“我们将开放Galebreak的部分参数优化接口,允许本地算法嵌入训练管线,同时提供边缘算力补偿池。”
“这会是世界第一次——一个由新兴国家共同训练的能源预测体系。”唐若曦冷静地补上一句,“而它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枚全球化协同芯片。”
项目代号:“龙脉”。
并非数据殖民,而是算力共生;不是封闭算法,而是多边建模。
翌日,一份编号为“GFN-0325”的文件由外交部送达联合国能源发展署,标题赫然:《全球风能中立协同倡议(Galebreak openchain)》。
短短一周内,坦桑尼亚、柬埔寨、厄瓜多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国能源部长密电响应,表达试点接入意向。
与此同时,天津近郊曦风中控园区,一块独立服务器区内,试验性部署完成的“自由预测沙盒环境”开始运行。
不再汇报,不再等待中控指令——这些新节点拥有自己的推理逻辑、模型演化权与训练记忆权限。
远在加蓬北部的边缘节点,在首次独立建模后传来简短回报:“模型训练成功,预测增益+0.07%,算法偏差控制于±2%,链路同步正常。”
唐若曦站在终端前,淡淡一笑:“欢迎来到龙脉时代。”
麦麦提站在她身边,注视着屏幕上映出的新地图。
那不是地缘,而是——算缘。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华尔街能源对冲基金经理在深夜收到一份加密分析简报:“注意:中方正通过开放式边缘计算模型,蚕食传统能源主权结构——我们或许正失去对风电的定价权。”
纽约证交所某能源EtF板块波动剧烈,三支风电概念股突遭下调。
舆论未及反应,Galebreak官网一则通知静静上线:“欢迎加入G-Net:全球绿色中立预测网络——数据不是资产,协同才是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