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皇帝离去,大臣们也陆续转身,小声议论,陆续离开太和殿。
唯有朱讯文瘫坐在原地,眼神空洞。
他明白自己这次彻底失了皇上的信任,不仅没抢到宋应知的功劳,还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宋应知,敢陷害本官……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付出代价!”
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恨意如同毒液般在心中开始蔓延。
过了许久,朱讯文才缓缓起身,拖着沉重的身躯缓缓离开。
经此一事,工部上下人心惶惶!
尤其是平日里拍朱讯文马屁的官员,更是整日提心吊胆,生怕此次祸事危及自身。
今日朝殿上,皇上虽没提及工部其他人,但所有人都知道,皇上不会喜欢一个只会阿谀奉承不做正事的官员。
果不其然。
午时刚过,圣旨就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工部尚书朱讯文,利欲蒙心,妄图占他人之功为己有,行径不堪,有负朕之信任。
着即降为工部左侍郎,以示惩戒!并限其一月之内,偿清所欠银钱。
虞衡司郎中,疏于职守,未能及时运送足量铁矿粉与石炭,致工部亏欠大批银两,误公误国,难辞其咎。
着其贬为融水县县令,即刻动身前往岭南。
其余三司郎中者,罚俸禄一年,望尔等勤勉奉公,勿蹈覆辙。
若再有懈怠贪腐之行,朕绝不宽恕。
钦此!”
朱讯文降职为左侍郎。
虞衡司郎中被贬岭南融水县县令。
左凡话音才落下,虞衡司郎中两眼一翻,直接晕倒在地。
其余主官见罢,无一人敢上前搀扶。
“朱大人,领旨吧。”
将圣旨卷起来,递到朱讯文跟前。
左凡笑意盈盈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作为皇上身边的红人,对方的一举一动可是代表着皇帝的态度,此举不言而喻。
朱讯文身体微微一晃,险些立不住身形,眼里满是怨愤与不甘,但在圣旨面前,他也只能颤着双手接过。
“臣……谢皇上隆恩!”
朱讯文声音干涩,仿佛老树皮摩擦的声响。
其余主官跪在地上,口中跟着高呼:
“谢主隆恩!”
左公公前脚带着任离开工部,宋应知后脚就离开回制造司。
这里现在可都是他的树敌,没必要就在这儿自找苦吃。
“哎……趁着这群人还没缓过劲来,还是赶紧给自己另谋出路吧。”
他现在在工部四面楚歌,短时间这些人不敢把他怎么样,可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他宋应知迟早会被抓到把柄的一天。
此次与夷人矿商购买石炭和铁矿粉,至始至终宋应知用的都是朱讯文的名义,连字迹和签名都是自己临摹对方的字迹所写。
谁让朱讯文是工部的尚书大人呢?
之所以选择与夷人合作,宋应知看重的是夷人不会对北夏朝廷产生敬畏与恐惧。
对于他们而言,与官家合作是不是本人签名不重要,重要的是盖在上面的官印。
有了这个,朝廷不会不认账,他们只要钱。
所以,当大理寺的调查到夷人这边时,所有人一口咬定,合作之人正是工部尚书。
此事虽已落幕,但也经不起深究。
以防朱讯文死不认罪,宋应知这才诈了对方一句通敌的证据。
不然的话,今早太和殿上,对方拒不承认,那他与楚北都会带走调查。
他能扛得住,楚北能扛住吗?
好在此次祸事并未涉及楚北,他现在抽身还来得及。
回到制造司,宋应知立刻唤来楚北。
“本官今日得罪了整个工部的人,再留在制造司会连累你们,从今日起,你便带着整个制造司孤立本官,时机一到,我会想办法脱身。”
听到这话时,楚北心中哽咽。
“大人……您这是不信任我吗?属下不会背叛您!”
若不是因为宋应知,他楚北现在还只是一个军器局里的小主事,到老都不会有翻天那天。
“我不是不信任你,我只是不想连累你,连累制造司。”
宋应知摇摇头,心意已决。
“你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制造司的工匠们,还有你的家人考虑。”
提及家人,楚北顿时没话了。
是啊……他可以不怕死,但他的家人怎么办?
对于宋应知要离开,他虽心中万分不舍,却也只能无奈接受。
“那下官在此,祝福大人未来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宋应知内心动容,他动了动唇,终究没说出什么……
“回去吧。”
待人走后,他才深深叹气。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自踏上仕途的这一刻起,他的老师、师兄、友人都在不可避免的消失在他的世界里。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还不够强。
必须尽快想办法提升实力,方能在这复杂的官场中站稳脚跟。
至这日起,整个工部都默契的把宋应知一人孤立。
平日里商讨要事没有他,上头传达下来的命令直接略过了他交给了楚北,就连先前对他百般关照的肖玉林,坐了工部新尚书的位置后,对他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
宋应知被架空了。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个月,三个月后,南海大捷消息传到京城。
天子龙颜大悦,开始对有功之人进行加赏。
这天,宋应知正在制造司绘制自己随意改良的火器时,左凡再次来了。
“哎哟~宋大人,忙着呢!”
一进门,左凡就乐开了花,“宋大人如此兢兢业业,真是我北夏的栋梁之材啊!”
“公公前来,可是为了何事?”
宋应知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去给左凡沏了壶茶。
“好事!大好的好事,大人快随奴才一块进宫去吧,皇上还在等着您呢!”
左凡拒了对方端过来的茶,将人快速领到御书房。
和前两次来时不一样,今日这御书房里只有宋应知一人。
待左凡关上房门,他便屈膝准备行礼,不想这回竟被天子一把扶起。
“宋爱卿无需多礼!”
景君尧整个人春风满面,意气风发。
“南海大捷,爱卿研制的新型火炮功不可没!朕今日唤你来,是要好好加赏你!”
闻言,宋应知连忙谦逊回道:
“南海大捷功在北夏将士们,臣这点微薄之力,实在不敢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