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一
崇德舞
五运改卜,千龄启圣。彤云晓聚,黄星夜映。叶阐珠囊,基开后为图开玉镜。下临万宇,上齐七政。雾开三象,尘清九服。海谦星晖,远安迩肃。天地交泰,华夷辑睦。翔泳归仁,中外禔福。绩逾黜夏,勋高翦商。武陈七德,刑设三章。祥禽巢阁,仁兽游梁。卜年惟永,景福无疆。
《崇德舞》译文:
五方气运更替,千年开启圣明。
红霞清晨汇聚,黄星夜空辉映。
符命彰显天命,基业如开玉镜。
君临天下万邦,上合日月七政。
雾散三光澄明,海内尘清安定。
海岳谦尊星芒焕,远邦归附近民敬。
天地交感万物通,华夏四夷共和睦。
飞禽游鳞皆向仁,中外同享太平福。
功绩超越禹灭夏,勋业高于汤伐商。
武功宣扬七德政,刑律简明设三章。
吉祥之鸟巢于阁,仁德之兽游于梁。
占卜国运久长,永享大福无疆。
注释:
? 以四言韵文译出,保留原诗颂圣、祈福的庄重感,突出“天命所归”“天下大治”的核心主题。
? “五运”“黄星”等用典,代指王朝更迭、祥瑞显兆;“七德”“三章”化用典故,赞美武德与仁政。
? 末句“卜年惟永”呼应祭典祈愿,彰显对国祚绵长的期许。
赏析
探秘《崇德舞》:解锁唐时祭祀诗中的盛世密码
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空中,魏徵的《崇德舞》宛如一颗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明星,以其庄重肃穆的格调、深邃宏阔的意境,全方位展现了唐代郊庙祭祀文化的雄浑气象。作为郊庙祭祀诗,这类作品在古代不仅承载着沟通天地、祭祀祖先的神圣使命,更是政治理念、文化传统与社会理想的生动表达。《崇德舞》凭借其严谨的结构、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唐代历史文化的窗口,下面让我们逐联深入赏析。
首联:溯源历史,奠定庄重基调
五运改卜,千龄启圣
诗歌开篇“五运改卜”,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出发,点明了历史如同宇宙的四季更迭,遵循着既定的秩序与规律不断变迁。在古代,“五运”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运行,决定了历史的兴衰更替。这一理念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敬畏之情。
“千龄启圣”描绘了经过漫长岁月的等待,迎来了圣明君主的降临。在古人的观念中,圣明君主的出现是顺应天命,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一句不仅为全诗营造了庄重、神圣的氛围,更暗示了唐代统治者的统治具有神圣的合法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开篇两句,将历史的变迁与圣君的降临相结合,为整首诗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庄重的情感基调。
颔联:渲染祥瑞,营造神圣氛围
彤云晓聚,黄星夜映
颔联“彤云晓聚”描绘了清晨时分,天空中红云聚集的壮丽景象。在古代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吉祥、繁荣,彤云的出现被视为祥瑞之兆,预示着国家将迎来繁荣昌盛的局面。“黄星夜映”则展现了夜晚黄星闪烁的神秘场景,黄星在古代被视为帝王之星,其闪耀象征着帝王的统治受到上天的庇佑。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天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清晨的彤云与夜晚的黄星相互映衬,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更强化了诗歌所表达的君权神授的思想,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感受到国家繁荣昌盛的气息。
颈联:盛赞君主,展望国家未来
叶阐珠囊,基开后图开玉镜
颈联“叶阐珠囊”运用比喻的手法,赞美了君主的智慧与谋略。“叶阐”意为枝叶舒展,象征着事物的发展与繁荣;“珠囊”则比喻珍贵的谋略,寓意着君主拥有卓越的智慧,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基开后图开玉镜”进一步表现了君主为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玉镜”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寓意着国家在君主的领导下,将迎来光明的未来。这两句诗高度赞美了君主的才能和功绩,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四联:彰显统治,歌颂君主能力
下临万宇,上齐七政
第四联“下临万宇”形象地描绘了君主统治下的广阔疆域。“万宇”指代天下,表明君主的统治范围涵盖了整个国家,体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强大。“上齐七政”则表现了君主治理国家的智慧与能力。“七政”原指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后引申为国家的政务。这一句意味着君主能够合理地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保持和谐发展。
这两句诗从空间和治理两个维度,展现了君主的统治权威和卓越才能,表达了对君主治理国家能力的高度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第五联:描绘盛景,展现国家安定
雾开三象,尘清九服
第五联“雾开三象”描绘了一幅国家清明、安定的景象。“三象”在古代指代日、月、星,“雾开三象”寓意着笼罩在国家上空的阴霾散去,光明重新照耀大地,象征着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尘清九服”则表现了国家的统一与和谐。“九服”指代全国,“尘清九服”意味着国家的各个地区都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人民安居乐业。这两句诗通过对国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第六联:歌颂太平,表达美好期望
海谦星晖,远安迩肃
第六联“海谦星晖”描绘了一幅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海谦”寓意着大海谦逊地容纳百川,象征着国家的胸怀宽广,能够包容万物;“星晖”则表示星辰闪耀,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辉煌。
“远安迩肃”表现了国家的安定与和谐。“远安”指远方的地区安宁和平,“迩肃”表示近处的人民敬畏顺从。这两句诗表达了国家在君主的统治下,远近皆安,社会秩序井然,体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第七联:强调和谐,祈愿国家统一
天地交泰,华夷辑睦
第七联“天地交泰”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与昌盛。在古代哲学中,“天地交泰”意味着阴阳调和,万物生长,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国家的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华夷辑睦”则表现了国家的统一与和谐。“华”指代华夏民族,“夷”指周边的少数民族。这一句表明在唐代,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不仅体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美好祈愿。
第八联:赞美仁德,祈愿国家幸福
翔泳归仁,中外禔福
第八联“翔泳归仁”描绘了万物归附于仁德君主的景象。“翔”指飞翔的鸟类,“泳”指游动的鱼类,象征着世间万物都在君主的仁德统治下,安居乐业。这一句表达了对君主仁德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儒家“仁政”的思想。
“中外禔福”则表现了国家内外的祥和与幸福。“中外”指代国内和国外,“禔福”表示幸福、安宁。这一句表明在君主的统治下,国家不仅内部稳定,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良好的声誉,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共同享受着和平与幸福。
第九联:对比功绩,突出君主地位
绩逾黜夏,勋高翦商
第九联“绩逾黜夏”强调了君主的功绩超越了古代夏朝的建立者。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其建立者有着卓越的功绩。而这里说君主的功绩超过了夏朝的建立者,极大地突出了君主的伟大。
“勋高翦商”则表现了君主的功勋高于商朝的终结者。商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周武王起兵翦商,建立了周朝。这里将君主的功勋与周武王相比,进一步体现了君主的崇高地位与影响力,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与赞美。
第十联:展现武德,赞美治国智慧
武陈七德,刑设三章
第十联“武陈七德”描绘了君主的武德与仁德。“七德”在古代指武功的七种品德,包括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一句表明君主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保卫国家的安全,而且具备高尚的品德,能够以仁德治理国家。
“刑设三章”则表现了君主治理国家的智慧与能力。“三章”原指汉高祖刘邦入关时制定的三条法律,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里用“刑设三章”来形容君主制定的法律简明扼要,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了君主的治国智慧。
第十一联:象征繁荣,营造神圣氛围
祥禽巢阁,仁兽游梁
第十一联“祥禽巢阁”描绘了吉祥的禽鸟栖息在宫殿的景象。在古代文化中,祥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其巢于宫殿之上,预示着国家将迎来繁荣昌盛的局面。“仁兽游梁”则表现了仁德的野兽在宫殿中游荡,象征着国家的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这两句诗通过对祥禽仁兽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繁荣昌盛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国家的祥瑞之气。
第十二联:祈愿长久,寄托美好愿景
卜年惟永,景福无疆
第十二联“卜年惟永”表达了对国家永恒繁荣的期望。“卜年”指预测国家的命运和寿命,“惟永”表示希望国家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这一句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
“景福无疆”则寄托了对国家无尽福禄的祈愿。“景福”意为大福,“无疆”表示没有边界。这一句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永远享受幸福和繁荣,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高度重视,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君主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祈愿,全面展现了唐代对祖先崇拜、君权神授以及国家繁荣的高度重视。在语言方面,诗歌用词精准、庄重典雅,大量运用典故和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意境营造上,诗歌从历史的变迁到自然的祥瑞,从君主的功绩到国家的繁荣,构建了一个宏大、庄严、神圣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唐代的盛世气象。《崇德舞》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更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领略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