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骠骑大将军朱政接旨,定不负陛下厚望,一战建功!”朱政神情庄重,上前跪拜谢恩。
与此同时,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触动。
今日所见所闻,件件历历在目!
十分明白,朱元璋此举全是为了委任他来主持这次征讨倭寇的任务。
哪怕是以赐死李善长这种贻祸无穷的手段作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究竟他为此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要知道,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朱元璋只是因突发疾病,担心时日无多,这才痛下杀手。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啊。
在李善长死后多年,依旧有人不断为其鸣冤叫屈,甚至上书朝廷。
其中还包括后来闻名遐迩的解缙。
他曾撰写《论韩国公冤事状》,呼吁为李善长平反昭雪。
自此之后,历代均有无数人因此唾骂朱元璋为暴君!
由此可见,他在众多文人心中的形象已然跌入谷底!
可是如今,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朱元璋毫不犹豫赐死李善长。
这份深沉的关怀与恩情,纵然不是血脉相连的祖孙,却胜似亲缘!
想到这里,朱政默默立下决心。
待此次出征倭国建立军功之后,
也算达成了自己来到明朝的一大心愿!
届时,他将不再四处奔波,而是留在应天府陪伴朱元璋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
毕竟,朱元璋晚年的境遇实在令人叹息。
\"好了,把这些土豆运回去,务必妥善保管,一个都不能损坏。
还有刚才交代的事情以及相关人员,立刻回衙门着手处理。
全力配合骠骑大将军,违者……哼!\"
事情已经安排妥当,朱元璋也不再拖延,简单摆手示意后说道:
\"好了,咱们回去吧,哎,腰酸得紧,真是老喽,不中用了!\"
说完,他拍了拍有些僵硬的老腰,又摇了摇头。
随即招手唤来朱政,两人并肩朝皇宫走去。
见状,现场所有人如释重负。
并不是他们胆怯,而是今日之事太过惊悚。
连李善长这样的人物都被赐死,更别提他们这些普通人了。
显然,只要朱元璋想做,没有人能阻挡!
想到这里,在场的文官们都恍然大悟。
看来以后行事更要谨慎小心,莫要拿性命开玩笑!
然而,此事一旦传出,不知又要引发多少是非议论呢!
想到这里,众人都不禁摇头叹息。
至于征讨倭寇的具体事务,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无论如何,必须全力协助朱政。
不然,下一个遭灭族的说不定就是他们自己了。
傅友德、蓝玉等武将们,此刻也都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彼此对视一眼,不禁摇头苦笑。
皇上对朱政的宠信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甚至有些触犯忌讳的意思!连李善长都被处置,这恩宠简直难以形容!
看来这次征倭计划是没戏了,往后恐怕连接近朱政都要避开。实在惹不起啊!
同时,他们心中又充满忐忑,不知皇上是否仅针对李善长一人。还是这只是个开始,自己也会被牵连?
想到这里,众人难以安心,决定去向太子朱标打听消息。于是,他们各自揣测着,尾随在皇上仪仗后返回城中,随后各自回衙门办事。
而朱元璋则直接回到皇宫。与朱政分别后,他独自来到谨身殿处理事务,刚坐下,朱标就匆匆赶来。
朱标开门见山地问道:\"父皇,您究竟想做什么?韩国公功劳卓着,还做过我的老师,怎能轻易赐死?即便他有错,也不该如此啊!这对天下人怎么看咱们朱家不利。若不给我解释,我绝不罢休!\"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质疑,语气带着几分怒意站起,沉声说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还会继续发生!李善长敢对抗我,还自认为功高盖主,将来必不会尊重你。到时候你怎么办?像现在这样瞻前顾后,还能对付得了他吗?\"
说着,他站起身背着手冷笑:\"别看他平时装得忠厚老实,其实比胡惟庸更危险!我杀胡惟庸只是为巩固权力,并非真把他放在眼里。但李善长不一样,他企图恢复两宋时期的士大夫特权,让韩家成为像魏晋南北朝那样的门阀家族!\"
\"我看得清清楚楚,从古至今,天下并非皇帝想怎样就能怎样!前朝宋朝号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结果呢?世家把持朝政,普通百姓永远抬不起头,只有寒门子弟才有希望突破!\"
可这寒门,也是祖辈显赫的家族,并非普通的平民百姓。
如今,李善长竟想仿效那些已被北元铁骑踏平、灭族殆尽的世家,与我们朱家争夺对这片大明疆域的掌控权。你可明白?
这般野心,我怎能容忍?必除之而后快!
今日那几个不知死活的人,口口声声说什么刑不上大夫,心中究竟打着什么主意,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他们仍不死心,越是求情,我越要杀。
就连这些求情的人,我也要斩草除根!
我要让所有人明白,大明是属于百姓的天下,而非士大夫的天下。
别被那些文官们所谓的天下舆论、青史留名之说给骗了!他们除了动动嘴皮子骂几句,还能做什么?
我根本就不在意。
即便在意,那也是在我死后他们才会胆敢议论罢了!
我活着时,谁敢造次?
若是我死了,也就随它去吧,哪管他什么洪水滔天!
话音刚落。
朱标依旧满脸困惑,焦急的追问:
\"即使父皇一定要杀了李善长,也不必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没有确凿的理由便诛杀重臣,这绝非英明君主的作为!再者,即便李善长心怀叵测,对我们的江山构成威胁,孩儿自认也能制服他。
难道父皇是对孩儿的能力缺乏信心吗?\"
\"并非不信你的能力,而是这等恶徒,只能由我来清理!\"
朱元璋双眸中透出坚毅之色,语气坚定地说:\"李善长曾是你的老师。待我去世后,他不仅是开国功臣,更是两朝元老!
若交给你处置,你会耗费多少精力,付出多大代价?背负恶名的只会是你!
我不想把这些麻烦遗留给你。
在我离世前,必须将大明江山的所有隐患彻底清除,让你能够无牵无挂,毫无阻碍地继承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