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纵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杨广此时都恨不得冲回大隋,给他儿子杨安来个熊抱了。

因为这火炮的威力,着实让他看到了神迹,也将他马踏天下的野心,给无限放大了。

就连李靖,以及战舰上的那些大隋将士,这会也兴奋的不行,一个个震惊火炮的威力。

但新罗国主和金德曼,却恐惧到了极点。

尤其是新罗国主,此时的他,只觉得体内血液翻滚,如果不是女儿金德曼扶着他的话,他或许就要栽倒在这五牙战舰上了。

毕竟火炮给他的震撼和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就算这,看着杨广嘴唇蠕动,好似是在对他说话,新罗国主也还是强忍恐惧,对杨广大声回道:“陛下说什么?臣听不见啊?”

“陛下,我们好像听不见了。”

金德曼也指了指自己耳朵说道,听的杨广也一愣,然后才看向李靖问:“他们这是被火炮震的?可是咱怎么没事?”

杨广早就从工部的奏疏中,知道了火炮发射之时,有可能会让周围士卒产生暂时耳鸣的问题了。

可他和李靖都没事啊?

他们都没事,新罗国主却耳鸣了,这让杨广下意识的就在猜测,猜测这家伙该不会是故意和他装听不到吧?

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该死了。

“呵呵,瞧陛下这话说的。”

“咱们可都是南征北战的武人,要是真跟新罗国主这糟老头子一样?那还能了?”

李靖也这才微微一笑,听的杨广也一怔,然后才释然道:“说的也是,他一看就没带过兵。”

“行吧,既然他不是装的,那就恕他无罪。”

“走,回军营吧,估计回去了,他们也就该好了。”

杨广说完就下了五牙战舰,朝着军营返回了。

李靖也这才看了周围士卒一眼,让他们带上新罗国主和金德曼,自己先行跟了上去。

等到回了军营,新罗国主和金德曼的耳鸣果然已经好了,杨广这才对着新罗国主再次问:“新罗国主,你觉得朕那火炮威力如何?”

“若是以此攻伐新罗,新罗能挡几日?”

噗通。

杨广的这话刚刚说出,新罗国主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如同吓坏了一样,失声哀嚎道:“陛下不要啊,陛下,臣愿降,臣愿意带着新罗并入隋土,还请陛下莫要征伐新罗啊。”

“陛下,陛下方才所提的要求,我们都答应了,还请陛下开恩。”

金德曼也跟着跪拜。

虽然身为一国国主和公主,说出这样的话,让他们有些丢人。

可丢人哪有活命重要啊?

一座屹立在海中不知多少年的小岛,都让杨广的火炮说轰沉,就给轰沉了?

他们新罗拿什么抵抗?

这根本就没法抵抗啊?

既然没有办法,他们也只能答应杨广了。

至少那样,他们还能留着性命,保住荣华富贵。

否则,那估计就得命丧黄泉了。

“哦?答应了?”

“答应了那就没事了,既然愿意并入大隋,那以后就都是自己人。”

“朕对自己人,一向都很和善。”

杨广也这才哦了声,和李靖对视一眼,然后对新罗国主道:“新罗国主金伯净,听封。”

“臣在。”

新罗国主恭敬行礼,杨广这才淡漠道:“新罗国主金伯净,从今日起,朕封你为大隋永平王。”

“爵位等同亲王,世袭罔替,可见君不跪。”

“同时,朕再赐你良田万顷,锦缎千匹,珍宝百件,美人十名,王府一座。”

“你的女儿金德曼,朕也册封她为太子侧妃,以后加封贵妃。”

“如此,你可满意?”

杨广说完就微笑看向新罗国主了,新罗国主也赶紧谢恩道:“满意,臣谢陛下恩典。”

尽管心里其实还是有些不愿,这好好的国主没了,成了大隋的王爷?

他心里苦涩啊?

可苦涩又能怎么样呢?面对杨广的火炮,他是真没有反抗的勇气了。

“嗯,满意就好。”

“满意的话,你的女儿就先留在朕身边,待朕返回大隋时,会带其入宫,让其侍奉太子。”

“至于你,朕给你三个月时间。”

“三个月内,你让你们新罗的成年男丁都来倭夷帮朕采矿。”

“国内的老弱妇孺,就悉数迁往大隋吧。”

杨广嗯了声,然后才奸诈说道。

他这么做,肯定是有他之用意的。

因为只有让新罗的老弱妇孺迁往大隋,她们才能慢慢被中原文化所同化,最终子孙后代都变成汉人。

杨广可不会给他们留在故土的机会,也不会让他们在以后的某天,忽然成为大隋的敌人。

灭国就得灭彻底,杨广很显然是懂灭国的。

“是,臣遵旨。”

新罗国主领命,只是话刚说完,他就又对杨广担心问:“可是陛下,我新罗和百济相邻,北边还有高句丽虎视眈眈。”

“若是新罗国内成年男丁悉数来到此地采矿,那新罗之国土,恐怕也就要被瓜分殆尽了?”

“就是啊陛下,那高句丽和百济,肯定会趁机攻占新罗国土。”

金德曼也跟着颔首,因为她父王说的都是实话。

国内没有成年男丁的情况下,高句丽和百济哪里还能忍得住?

“百济?高句丽?”

但杨广却只是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就冷笑道:“那也得他们有这本事才行?”

“你们以为,朕会给他们这机会?”

“实话告诉你们吧,眼下的倭夷战事,基本已经结束了。”

“倭夷事了,朕接下来的目标,便是百济。”

“朕要一举灭了百济,对高句丽进行两面夹击。”

杨广或许当初伐倭前,还没有灭掉百济的想法。

但现在伐倭不费吹灰之力,他肯定想再灭一国。

不然这兴师动众出征,就只灭个倭夷不过瘾啊?

而要是再灭一国,那百济就是很好的目标了。

谁让他们不听话呢?

不听话,那朕肯定得揍了。

“陛下是想趁机攻伐百济?”

新罗国主也这才震惊看着杨广。

虽然杨广此时还没说什么时候攻伐,但他感觉,杨广应该就是要趁机攻伐百济了。

“对,那百济不是已经派人前往高句丽求援了吗?”

“既然都派人求援了,也就说明他们不愿意遵从朕之旨意。”

“不愿遵朕旨意,那还留着做甚?”

杨广颔首,然后才沉吟道:“朕打算先遣十五万大军过去,和你们一同灭了百济。”

“就三个月吧,三个月内,咱先把百济灭了。”

“只要灭了百济,届时朕此次出征所带之大军,留下五万镇守倭夷,其余的,朕都会留在朝鲜半岛,和高句丽形成对峙之势。”

“这对峙之势一旦形成,朕覆灭高句丽之时,就可南北同时进攻,对高句丽两面夹击,让其腹背受敌。”

“若是这样的话,倒也可以。”

“就是不知陛下,准备何时动手?”

新罗国主思索了下,随后才看向杨广询问。

就连李靖此时也好奇。

“何时动手?”

但杨广却愣了下,然后才神色古怪道:“这还能何时?兵贵神速,肯定是现在啊?”

“趁他们还没从高句丽获取支援,咱先把百济给灭了。”

“到了那时,高句丽即便想支援,也没机会了?”

“你们说是不是??”

(好家伙,偶然看见日历,才发现居然还有一天就要过年了?真是码字无岁月,哈哈哈,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书纵小说推荐阅读:鹰扬三国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大秦:开局召唤杀神白起【完结】王爷,没空跟你搞绯闻:此妃不寻常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穿越南宋当皇帝仙人只想躺着十三皇子在北宋的逍遥日子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三国:我有移动商店!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一把砍刀平大唐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玄提刑官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南明大丈夫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三国之公孙大帝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张良!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时空医缘:大唐传奇武英殿盛唐血刃神机军师刘伯温之六魂葬法征伐天下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九龙夺嫡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明朝的现代化改造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紫塞秋风绑定八卦系统,我成最强锦衣卫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开局直播曹阿瞒大战董肥肥特种兵:开局打脸狗头老高!我和李白是同学北宋之天生反贼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开局被嘲讽,我直接杀成异性王秦末,兵锋席卷九天十地大乾:帝国独裁者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生子当如孙仲谋
书纵小说搜藏榜: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犁汉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我曾活在靖难晋末的卯金刀永乐大帝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魔妃太难追贞观合伙人善良的宇智波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疯狂的三国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离石游记三国之醉卧美人膝天娇绝宠,悍妃戏冷王抗战从周卫国开始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史上最强汉天子女帝家的咸鱼皇子烽火奇侠传谍战剧中身份太多怎么办扶蜀巡视大宋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我只想做个昏君末世女王修仙记赘婿之最强王者三国:我收买人心,刘备直呼内行你攻我容(GL)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乱世情缘学名张好古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特种兵明末做皇帝西游:贫僧又破戒了我岳父是朱元璋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妖孽夫,桃花妻刀尖之上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唐朝九千岁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穿越水浒,开局大战葡萄架大唐最强长子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
书纵小说最新小说: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