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七年(1599),矿税高淮宣布正式征税辽东后,其隐忍多年的贪婪与残暴的本性彻底暴露。】
【高淮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山海关的军务衙门,经过一番运作后,成功将其改为税店,并向明神宗朱翊均乞求为其税店赐名。】
【此时的明神宗朱翊均,非常享受这种皇权至上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的。】
【最为主要的是,明神宗朱翊均觉得这是他自己,凭借他自己个人的智慧与手段实现的大明皇权至上的宏愿。】
【在此时的明神宗朱翊均眼里,把忠心于他的宫中太监,派别出宫,安放在大明南京十三省一百多个府州,是多么明智的决定。】
【这可比,被那些大明儒生文官集团渗透与掌控的都察院,与监察御史都强上太多了。】
【因为太监无后,所以明神宗朱翊均不担心,这些矿税太监会为了他们的家族利益而背叛皇权。】
【可是明神宗朱翊均,不知道,当贪欲脱离道德与律法的桎梏,这群无根之人的掠夺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正因为他们无后,所以他们只在乎享受当下。】
【面对高淮的乞求,明神宗朱翊均便将辽东税店,赐名“福阳店”。】
【有了天子皇帝的赐名,这就是高淮在辽东地区最大的底气与招牌了,自此,高淮以税监之名,在辽东开启了不择手段的搜刮之路。】
【为了能向万历献上更多财物以巩固自身地位,同时也能中饱私囊,高淮巧立名目,把矿税分摊到每一户辽东百姓头上。】
【少则十几二十两银子,多的则数额巨大,逼得许多民户倾家荡产。】
【和大明王朝其它地方矿税太监一样,高淮也同样让爪牙,在各个交通要道设置关卡,对过往行人强行收取银两。】
【对于大明南京十三省一百多个府州不同的地方,明神宗朱翊均也制定了每年需要上交的税银定额。】
【在明神宗朱翊均自己看来,自己此举,是在还利于大明百姓,同时也是为了不让各地的矿监税使暗中较劲,才制定的税银定额。】
【而辽东地区每年的税银定额为2万6千两白银,当然如果辽东地区发现了新矿产,能额外增收到的税银,他明神宗朱翊均也不拒绝。】
【万历二十七年的这一年里,高淮为了给明神宗朱翊均上供额外税银,不仅仅强收过往行人的银两。】
【甚至闯入百姓家中,挨家挨户地搜索钱财。】
【辽东百姓本就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在高淮的横征暴敛下,生活愈发艰难,苦不堪言。】
【于是,在辽东民间逐渐流传起 “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吸之” 的民谣。】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这后世的明神宗朱翊均,真是个人才啊。”
“辽东一地,每年定额上供2万6千两白银,那可是军事重镇啊,他也是真的敢。”
“还有,后期的大明皇权,居然要依靠一群无根并贪婪的太监来维持,真是可笑。”
“这样的大明不覆灭,才是真的天理难容。”
......
太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强压着心中怒气,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把这后世的明神宗朱翊均的所有神态,都给咱一笔一笔的给画出来啊。”
“在今生,凡是大明朱家子孙,长得与明神宗朱翊均相似者,一律贬为庶民,逐出皇室。”
......
【面对矿税太监高淮如此的横征暴敛,第七任辽东总兵孙守廉,起初试图以军事要务为由,限制高淮税队在边镇的行动范围。】
【孙守廉借口军情紧急,将通往重镇的要道设为军事禁区,严禁税监爪牙随意出入。】
【但高淮岂肯善罢甘休,立即以“阻挠皇差”之罪弹劾孙守廉,诬称其故意延误税银上缴,致使内库空虚。】
【此时明神宗朱翊均,面对大明各地上疏弹劾矿税太监的奏书,都视为是对自己大明皇权的挑衅。】
【于是,明神宗朱翊均的斥责诏书如雷霆般落下时,孙守廉仍据理力争,并联合辽东巡抚联名上奏,详述高淮在辖区内强占民田,私设刑堂的恶行。】
【可高淮早买通了通政司官员,奏章被压下大半,仅余只言片语传入御前。】
【与此同时,高淮暗中指使亲信在军中散布谣言,称孙守廉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导致军心浮动。】
【当“兵谏”的假象传到京城,神宗勃然大怒,一纸诏令便褫夺了孙守廉的总兵印信。】
【孙守廉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担任辽东总兵的,而到了九月,仅仅七个月就被罢去辽东总兵一职了。】
【在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名辽东总兵就被高淮拉下了马,一时之间,高淮在辽东的气焰也变得更加的嚣张了。】
【万历二十七年九月,大同的副总兵马林,担任辽东地区第八任辽东总兵,并擢升为署都督佥事(正二品)。】
【矿税太监高淮以为,有了孙守廉的先例在,新任的辽东总兵马林,应该不会阻拦自己的财路。】
【然而,让高淮始料未及的是,马林为人刚正不阿,自到任起便将整肃辽东军政,安抚百姓视为己任。】
【马林到任后,对高淮的行为深恶痛绝。便下令关闭部分受高淮控制的关卡,以“军事物资优先通行”为由,截断了高淮半数以上的灰色收入。】
【马林的作法,几乎与孙守廉一样,把矿税太监高淮气得不轻。】
【经过一番深思之后,马林认为,要是接下来的每一任辽东总兵,都是像马林与孙守廉一样的话。】
【那自己的财路,何时才能亨通?】
【于是,高淮先是遣心腹带着黄金千两,美人歌姬上门示好,被马林当众掀翻礼盒,贿物被投入护城河。】
【见马林的软硬不吃,让高淮怒气更盛。】
【数年的隐忍经营,让高淮的势力与爪牙,早已成功扎根在了辽东各地之中。】
【于是,高淮连夜拟写八百里加急奏折,诬陷马林“私通女真、克扣军饷”。】
【与此同时,高淮在辽东各地散布谣言,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围堵总兵府。】
【当朝廷问责的诏书尚未抵达辽东时,高淮已经让其爪牙在军中准备制造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