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纵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泰考举制的颁布,对当地世家来说也不由感觉到惊讶。

因为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察举制,突然换了赛道自然让当地世家感觉到几分陌生。

随着考举制在入冬后举行考试的消息传开,很快人们便是注意到考试范围在《汉书》与《九章》上选取。

这提前一年时间通知,为得就是让所有有志于考这两门科目的人,能把这两门科目给补起来,否则你千里迢迢的来邺城做什么?

正因褚翜把这消息给传递出来后,很快这两本书便变得一书难求。

不过,一书难求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官方马上便把《汉书》与《九章算术》填满刘泰治下的每一个郡县。

价格算不上便宜,《汉书》如果想买到全册则六十金左右,《九章》便宜些定价是六金,如果想要直接购买这两者至少需要六十六金。

但府兵军史营地中,是允许任何愿意过来求学的士子和百姓卷抄《汉书》或《九章》。

每张纸一文钱,笔墨需自己携带把《汉书》与《九章》卷抄过去。

不过,如果有谁损坏了作为样板卷抄的《汉书》与《九章》,就必须要把这一册书籍卷抄替换,以方便后来者使用,否则等到府兵营地上报,就会取消相应资格。

自然而然的,对一些世家子来说,自然毫不犹豫的出钱购买了《汉书》与《九章》。

六十六金而已,对他们来说,这哪算得上是钱,不过只是自己一顿青楼的花销。

但对寒门出身的子弟来说,哪怕有独栋带院带书房的小间,有帮助自己打理食事务的老管家,有给自己红袖添香的小侍女,还有出门代步的小驴车,有自己一时兴起去卖酒做乐的小兴致,但这六十六金的数额的确不上少。

但若说一些世家里面有《汉书》全册,说不定一些世家中还真有收藏,但若说寒门家里有《汉书》全册,那就太高看寒门了。

就算刘泰手中的《汉书》全册,都还是当初王弥洗劫了洛阳,然后搜刮了洛阳城里的各种书籍送到青州时,刘泰才真正补全了《汉书》全册。

寒门手中也许七零八爪的也许会有主要的几册,但若说所有章节全有是不现实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版本的《汉书》与《九章》加入了标点,能让人更快掌握文章精要,从而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统一文章思想。

总而言之,世家因为在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就算看起来公平的考试,如果国家没给寒门一定程度帮助,那寒门想跟世家子同台竞技,怕也是千难万难。

而且这还是寒门,刘泰希望的是那些军史能给世家一点小小的刺激,那就更要在一定方面给与这些军史们一定程度的照顾了。

所以刘泰提出考试的范围也就只是《汉书》与《九章算术》,因为如果还要加入其他的四书五经,那考试范围对军史就超纲了。

需得知道,世家跟寒门,跟再底层的军史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有名师,有名校,有长辈,从小学习的是四书五经,交往的是达官显贵。

如果不把科目限定在这两样上,那刘泰可以肯定,等到时候考试考出来全部都是世家子,军史从头到尾就没有丝毫的机会。

所以指定了《汉书》与《九章》作为项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军旅中出来的军史,他们接触的也就只是这两个项目,这就让他们与寒门与世家子有了抗衡可能。

就好像是小镇做题家们,比拼《语文》比拼《数学》往往不落下风,但加入英语后,有经济条件的肯定会比没经济条件的更容易考高分。

随着自主招生越来越频繁,小镇做题家想靠自己的能力就进入名校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难。

因为很多看起来公平的考试项目,但对经济不平等的地区来说,就是毫无办法的天堑。

而且也不能怪这些名校,因为他们开出的条件是他们认知中最宽裕的条件。

却从来没想过,很可能有些人在他们目光外艰难生存,读书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

而刘泰提出了《汉书》与《九章》就是如此,像是四书五经什么的,刘泰难道不知道这些东西作为考试材料其实很好的吗?

但对底层的军史来说,如果刘泰提出这这些科目,那就要把军史从考试中筛选出去,到时候自己只能会录取到世家子。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把基础书籍铺开的难度了。

因为原本每一处地区都有府兵,从府兵到战兵,基本上都是需要经过《汉书》与《九章》的考试,所以刘泰统辖的区域,只要是有府兵的,就有这些书籍。

自己只需要在各处准备好空白纸张,让那些自愿抄写的学子抄写就好!

当地士子或者寒门,在知道考试范围后,能很快找到教材,至于抄写,这东西想要记住本身就是要抄写的,这对一年后想考核的士子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而言之,这件事到底这般顺利铺开来,所有觉得自己掌握了字,学会了算术的家伙都打算试一试。

就算自己不会,但要是自己运气好蒙对了几题,然后顺利被选中了呢!

不论怎么说,整个黄河以北的世家,寒门,亦或者军史,都投入到了努力学习中。

这时候的世家哪怕知道在刘泰想出来的考举制是对自己等人推崇的察举制的对抗,但这些世家也实在不敢站出来对刘泰说不。

毕竟这是乱世,不是和平的盛世。

对刘泰这种手持兵戈,杀心自起的不败将军,祖逖看了都发休,难道世家看了不担心吗?

他们原本支持的大汉三大将,石勒被杀,刘曜被擒,现在他们还能推举出什么人来?

对世家来说,他们必须要有个领头人,世家才会汇聚到这领头人身后做什么动作。

但若让这世家自己去上战场,说实话,极少数世家会这么干。

因为这样的风险太大,而回报却又太低,毕竟就算是匈奴当权,他们一样受到重用,刘泰约束,他们一样存续。

但若直接参与了争霸,想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那可是要做好死全家的准备。

所以,面对刘泰的考举制度,河北世家们更多只是去努力寻找适合的名师,去努力凑齐需要的教材,以及想办法去找羊曼、褚翜等人照个面,说不定考试时就提携一下自己儿子呢!

总而言之,世家在发现自己没办法改变规则后,会以极快的速度去适应规则,去寻找规则之中的漏洞,从而让自己能够顺利的存续下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像是主学《易经》的王氏,《尚书》的郑氏,《古文尚书》的孔氏,《毛诗》的郑氏,《周官》《礼记》的郑氏,《春秋左传》的杜氏,服氏……等等世家,他们也陡然发现,自己家族传承的经书完全失去了作用。

因为现在的刘泰只推崇,讲述汉家历史的《汉书》,以及提倡数学的《九章算术》,这不免让他们感觉到恐惧。

他们很想反抗,但根本就组织不起来,相对于他们家族传承的这些经书,《汉书》与《九章》算术对广大军史与寒门子弟才是相对公平的选择。

而没有更广泛的学子作为支持,他们就算闹也根本闹不出什么事情来。

毕竟这是乱世,他们甚至没有几天的安稳日子,世家若依托规则那的确很强大,但只要出现有能破坏规则的人,那世家却又显得格外脆弱。

当然,在刘泰的境内闹腾归闹腾,却也没有什么太多影响。

毕竟不想要当官选择继续做隐士就好,只要是讲规则的世界,总归是割不到躺平的家伙。

但这些世家只要还想当官,那他们就必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毕竟他们也清楚,如今刘泰势力已成,想要再到刘泰的核心,就必须要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考核上来才行。

而对世家来说,这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刘泰硬是占据了所有的官位,一点都不分润给他们,那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绝望的事。

当然,这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至少在他们看来那些寒门将会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窃取原本属于他们的官位。

至于军史甚至泥腿子,他们是谁?反正世家是不认识他们的。

但这种事,对相互交流紧密的荥阳,自然是瞒不住的。

甚至不论是祖逖也好,刘泰也好,都有种想要把荥阳与汲郡作为双方交流的窗口,能去观察对岸变故的意思。

所以,像是李矩等统帅很快便发现刘泰推举考举制的事。

不过这种风气才刚吹起来,但在荥阳的读书人尤其荥阳郑氏,便开始吹鼓,

“用人不好好考察,只考取《汉书》与《九章算术》便任免做官,这岂不是任人唯才。

哪怕得利一时,却也免不了德行有亏,必然遗祸无穷!”

当然,荥阳郑氏对外宣传是这般的宣传,但对自家这一代子弟郑略,马上让他回到家中闭关苦读。

像什么《汉书》全套八十万字给我全部会背会默,《九章算术》上面的题目哪怕解不出来,也都给我背出来。

给我到入冬为止,你必须要把这些知识娴熟于胸,然后去邺城考试,给我留在刘氏。

说实话,郑略是真想反抗的,但看着自己的父亲老泪纵横的苦苦劝说自己,郑略实在说不出一个不字。

什么叫做世家,就是你平时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但在家族需要伱时,哪怕要你的命,为了家族的存续,你也必须要把自己的命拿出来。

现在的刘泰占领了河北之地,对很多世家来说,自己想要下注到刘泰的身上已经晚了,但晚了不代表自己不要快点上去!

荥阳郑氏就在荥阳,正好是这黄河两岸的特区,所以对局势比其他世家更加看得明白。

因为他们能非常容易判断出,刘泰没顺势南下是在休养生息,积蓄下一波南下的粮食。

毕竟黄河水道一年有半年的时间被刘泰的舰队封锁,刘泰想要向南打实在太简单了。

所以荥阳郑氏作为世家,总会做出明智抉择,对比起将来刘泰打过来要不要投降,这是李矩说了算的。

但自己先安排儿子过去,以后荥阳若被打下来,自己荥阳郑氏到底也有了退路。

“阿爹,你来真的吗?!”郑略看着自己面前堆积起来有着八十万字的《汉书》却晕乎乎道,“这是汉书啊,汉书!真要我背下来吗!?”

“这是基本操作!”郑氏家族听到郑略的话,一脸我不是恶魔的继续说道,

“只有汉书的确有点不太保险,只是这些市面上的教材,想来能去考试的人谁还不会背了,完全凸显不出你你身为荥阳郑氏的才华与底蕴……

有了!

你记得把郑郎中手记(郑浑日记),郑司农奏章(荥阳郑氏出了好几位大司农)都背诵默写下来。

现在刘泰没南下就是粮草受限,应该是在休养生息积蓄粮秣,想来缺少得就是农事高手。

你就算不懂农事也没关系,有先辈高层建瓴,你一心向学,其他人又怎么可能比得上你。

等你被刘泰甄选就专心往农事上扑,将来若刘泰真能得天下,你想来就是大司农了!”

“父亲,您觉得刘泰有可能取得天下吗?”郑略听到郑氏家主的话不由问道。

郑氏家主不由叹息道:“不知道啊,若我眼睛能看穿未来,也不需要让你去大汉考举了。

但如今这刘氏不是又起来了嘛,那当初那刘备可是曹操硬熬了他几十年才把刘备熬死。

若汉末没曹魏,说不定这汉室就在刘备手中复兴了!

但如今的晋廷,祖刺史还在倒是好说,但若祖刺史倒下了,你觉得司马睿能熬死一路杀出来的刘泰吗?!这天下说不定又要姓刘了!

所以,借着这次机会去河北吧,不论天下如何,至少我们郑氏也多一条出路!

略儿,一切为了家族存续啊!”

(本章完)

书纵小说推荐阅读:鹰扬三国我要做驸马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大秦:开局召唤杀神白起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寒门枭龙【完结】王爷,没空跟你搞绯闻:此妃不寻常亡命之徒穿越南宋当皇帝仙人只想躺着十三皇子在北宋的逍遥日子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三国:我有移动商店!从神探李元芳开始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一把砍刀平大唐大唐:六岁皇子,开局拔李二胡子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玄提刑官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大唐:太子的轻松日常三国之公孙大帝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张良!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九霄玄电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时空医缘:大唐传奇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盛唐血刃神机军师刘伯温之六魂葬法征伐天下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九龙夺嫡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明朝的现代化改造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绑定八卦系统,我成最强锦衣卫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开局直播曹阿瞒大战董肥肥我和李白是同学开局被嘲讽,我直接杀成异性王秦末,兵锋席卷九天十地大乾:帝国独裁者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
书纵小说搜藏榜: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犁汉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我曾活在靖难晋末的卯金刀永乐大帝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魔妃太难追贞观合伙人善良的宇智波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疯狂的三国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离石游记三国之醉卧美人膝天娇绝宠,悍妃戏冷王抗战从周卫国开始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史上最强汉天子女帝家的咸鱼皇子烽火奇侠传谍战剧中身份太多怎么办扶蜀巡视大宋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我只想做个昏君末世女王修仙记赘婿之最强王者三国:我收买人心,刘备直呼内行你攻我容(GL)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乱世情缘学名张好古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特种兵明末做皇帝西游:贫僧又破戒了我岳父是朱元璋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妖孽夫,桃花妻刀尖之上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唐朝九千岁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穿越水浒,开局大战葡萄架大唐最强长子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
书纵小说最新小说: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