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纵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八十一章 獠牙 (下)

淮安军一共有七个军团。

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第六军团,也就是当年王宣的黄军,如今常驻泰山以东,与蒙元第一名将雪雪对峙;第二军团驻扎在集庆镇江一带,威慑张士诚和两江行省的元兵。第四军团负责睢阳和徐州防务,同时还要对汴梁红巾时刻保持警惕。第一军团则留守扬州,随时准备四处救火。

剩下的第三、第五和第七军团,因为大总管府暂时无力继续扩张地盘,则成了“空闲”兵力。若是能在不影响淮扬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让他们有事没事就出去打上几仗,无疑比养在家里要妥当得多。

特别是王克柔的第七军团,因为刚刚接受改编,实力远不如其他六路大军。队伍中的基层军官又多为刚刚从讲武堂毕业的新手,经验方面也有所欠缺。若是仓促拉上战场当主力来用,无论是对大总管府,还是对于第七军团自身,都绝对是一种不负责任行为。所以找个强度不太激烈的战场去磨炼一下刀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想到这儿,朱重九即便对吴良谋等人的自作主张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点点头,低声对苏明哲说道:“也罢!既然连你都觉得吴佑图这事儿干得不错,我就暂且放过他这一回。等会儿召集大伙到前面议事,听听其他人还有什么说法。要是大伙都不反对的话,我就在这份盟约上用印。不过....”

赶在苏明哲开口拍马屁之前,他把脸色一沉,继续补充道:“不过该敲打那厮一下,也必须敲打。若是每个都指挥使都像他这样自作主张的话,淮扬大总管府还是早日散伙的好。免得大家越处越别扭,以至于到最后反目成仇!”

“主公言重了!老臣可以对天发誓,今生绝不敢背叛主公!”苏明哲闻听,立刻站了起来,满脸惶急地赌咒。“如果苏某心中有半点不臣之念.....”

“得了,我不是怀疑你。也不是怀疑吴良谋!”朱重九摆摆手,意兴阑珊地打断,“我只是心里不太痛快而已。也就是这会儿在你面前,还能明说。等会儿到了前厅,少不得还得强装出一幅雍容大度模样。否则,难免又是一堆口水!”

“主公岂不闻,‘君正则臣直’?”苏明哲被说得老脸一红,低下头,讪讪地解释。

朱重九主张畅所欲言,不因言而罪人。长期贯彻之后,结果就是现在的议事厅中,大伙的话语份量越来越重。而朱重九这个大总管,向大伙妥协的次数则越来越多,很多时候甚至要委屈自己,尊重在场大多数人做出的选择。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苏明哲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妙。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无条件地站在自家主公的一边。但几乎每一次,他的立场都不坚定。总是率先做出一些让步,拖累得朱重九也不得不主动后退,让群臣的图谋一次次得逞。

但让步归让步,在忠诚度方面,苏明哲却不容怀疑。所以朱重九懊恼归懊恼,也不好太伤了这个老臣的心。于是又叹了口气,喟然说道:“对,反正你总是有道理。你们都是诤臣,是我自己昏庸糊涂,所以害得大伙总是冒死而谏!”

“主公不是昏庸糊涂,而是仁厚!”苏明哲又笑了笑,厚着脸皮继续拍朱重九的马屁。“正因为主公仁厚,所以我等才敢屡犯龙颜。也正是因为主公仁厚,所以臣等才必须变得阴险狡诈,不给小人可乘之机!咱们君臣这叫相得益彰!”

“呸!”朱重九被拍得哭笑不得,连连撇嘴。但内心深处,却依旧免不了有些小小得意。虽然大总管府距离自己理想中的民本政府相差甚远,毕竟言路已开。加以妥善利用疏导,最终未必不会成为类似于后世的虚君政治模式。

如是想着,他心里的郁闷多少又散掉了一些。冲着苏明哲点点头,站起身,带着后者快步朝前院走去。

君臣二人说着不着调的话,一前一后而行,须臾来到议事厅内。苏明哲命人敲响门口的钟鼓,召拢大总管府各级谋臣和各部主官前来探讨国事。

不多时,逯鲁曾、刘伯温、刘子云和胡大海等人陆续到齐,分文武两厢落座。先从苏明哲手里接过吴良谋等人炮制的盟约,轮流传阅。然后开始各抒己见。

果然正如朱重九事先所料,除了对一些细节方面有所异议之外,到场的大多数文武,都对盟约的主要条款赞不绝口。特别是刘子云、胡大海等高级将领,简直把这份盟约给夸到了天上去,恨不得其立刻能落到实处,好让自己带着麾下兵马去荆州去一展拳脚。

而商局主事于常林和工局主事黄老歪等,则敏锐地看到了这份盟约执行之后,能给淮扬带来的巨大利益,一个个兴奋手舞足蹈,口若悬河。按照他们的想法,盟约看似公平,实际上只要落实下去,淮扬百工坊所出产的各类物品,就能迅速行销荆州。而对方手里的当地土货,甚至比其军队还要不堪一击,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彻底犁庭扫穴。

与前两个部门所看到的不同,礼局所关注的重点则是,此盟约一签,淮扬就彻底奠定了自己的诸侯盟主地位。虽然表面上,北派红巾依旧以韩林儿为共主。但朱重九已经成了当年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只不过这个王,从具体某个傀儡,换成了一份白纸黑字的“高邮之约”而已。

“诸位所言大谬!”中兵参军刘伯温实在忍无可忍,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说道,“自古以来,有因义而兴兵者,有因怒而兴兵者,刘某从未听闻,还有因做生意没赚到钱而大打出手者。此约一签,将置我淮扬大总管府于何地?诸君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就不怕重蹈当年春秋时齐国之覆辙?!”

“主公,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不可不察!当年齐国以商闾兴,亦因百官争相逐利,而终失其霸主之位!前车之鉴,可为后世之师!”学局主事禄鲲紧跟着站出来,对刘伯温表示支持。

目光迅速扫视了大伙一圈,他又继续大声补充,“虽然逼迫徐寿辉去帝号,尊高邮之约,为上上之策,对我淮扬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好好一份盟约,为何非要把商闾之事混在里边?一旦公之于众,岂不让天下豪杰笑我淮扬满身铜臭,逐小利而忘大义?此乃太阿倒持之举,请恕微臣不敢苟同!”

“主公,臣亦不敢赞同主公签署此约!”被派往山东辅佐王宣的第六军长史章溢难得回来一趟,也站出来仗义直言。“且不说吴将军未获得主公授权便擅自于徐寿辉定盟,有罪在先。此约一签,天下读书人必然以我淮扬为商贩之国,从此敬而远之!”

“微臣以为,刘参军所言甚是!”

“微臣请主公谨慎!”

“微臣请主公急速下旨召回吴将军,问其背主定盟之罪!”

刹那间,学局、礼局的几个主要官员,都纷纷站了出来,与刘伯温和禄鲲、章溢三人一道,掀起了一股反对狂潮。

与朱重九先前所担心的不同,大伙在意的不是此条约对南派红巾和蕲黄等地百姓带来的伤害,而是恼火吴良谋和逯德山等人,居然把商人和淮扬商号的利益,与大总管府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要知道,眼下大总管府提倡四民平等,已经给了外界“重小民而轻士大夫”的口实。若是再将商贩的利益与大总管府之间的联系加强,而不是及时减弱的话,必将在读书人之间引发更大的非议。甚至导致其他地区的士绅,更快地倒向蒙元官府,而不是对淮安军赢粮而影从。

但是,户局主事于常林只用短短几句话,就将反对者们问得面红耳赤,“主公,微臣也以为,刘大人所言听起来很有道理!然微臣却不知道,从主公起兵至今,天下士绅几曾支持过主公?微臣更不知道,天下读书人,有几个曾经替我淮扬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趁着刘伯温等人被气得接不上话的时候,于常林向前迈了一大步,声音陡然转高,“倒是在座诸位身上之衣,碗里之食,还有前线将士手中之兵器铠甲,皆出于工商!我淮扬既然以工商立国,不为工商张目,却想着去求肯什么读书人和天下士绅的支持,岂不是舍本逐末?到头来,天下士绅未必肯为我淮扬所用,我淮扬的根基却因此而毁,那才是真正将大伙往绝路上领!”

“的确如此,于大人说得对。我等不需要讨士绅的欢心。他们愿意跟着主公一起干就来,不愿意干就滚。没有了几颗臭鸡蛋,不信大伙就吃不了饭了!”黄老歪迫不及待地跳起来,红着脸咆哮。

“天下读书人,天下读书人早就抱蒙元粗腿去了,有几个敢冒着掉脑袋危险与我等共同进退?”第一军团副都指挥使,兵局主事刘子云也读过几天书,言辞比他稍微温和些,但里边包含的火药味道也浓烈到了极点。“倒是几位大人素来看不起的贩夫走卒,百工力棒,始终与我淮扬生死与共!”

“除了章、冯几位大人,微臣也没看到多少读书人主动来投奔主公。倒是全天下的商贩,差不多能赶到淮扬的,都来过了。并且很多商号即便开在大都,也跟我淮扬暗中往来不断!”内务处主事张松是个顺风倒,见刘子云等人势大,立刻选择站队。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七军团都指挥使王克柔出身于盐枭,对利益之争看得很透,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司马迁的“弟子”。也紧跟着站起来,引经据典。“读书人科举得官,求得是展胸中之志,留万世之名。其实也是一份读书的红利而!只不过说起来好听些罢了。主公今后得了天下,再开科举,就不信他们不来。”

“就是,连蒙元的科举他们都趋之若鹜,怎么可能拒绝主公?!”

“他们不来也罢,假以时日,我淮扬各级学堂卒业的后生,未必比那些书呆子差!”

“那些书呆子,满嘴春秋大义,还不是谁刀子硬就跟谁混?我就没见到,有几个读书人肯不做蒙元的官儿,隐居山林的!”

“莫说天下士绅,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等手中的兵马,十有七八都是士绅为之提供!他们不主动与我淮扬为敌,已经算是识相了。怎么可能转而支持主公?!”

“诸位大人眼里看不上淮扬商号,有谁拒绝过淮扬商号的分红?有谁敢保证,失去了淮扬商号,我淮安军将士,还能衣食无忧?!”

.....

其他文武们,也纷纷开口,与刘伯温等人针锋相对。

刘伯温等人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对方驳倒,很快就组织言辞,重新发起反击。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不知不觉间,外边的天空已经黑了下去。有一片晚来的乌云,翻滚着遮住初露的星光。大团大团的水汽,在半空中来回飘荡!

苏明哲苦笑着摇摇头,命人点起了油灯。跳跃的光芒,转瞬间将议事堂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有一个从谏如流的主公是好事,但大总管府的每一项决策出台,因为朱重九不愿意早做决断,流程都变得十分冗长。像这样的争论,几乎每个月都发生好几次。往往直到一方彻底哑口无言了,才能分出个最终结果来!

“主公,自古以来,商人逐小利而忘大义...”跳动的灯光下,刘基和章溢等人继续据理力争,但是他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很快就被大伙的驳斥声音彻底吞没。

“谁说商人无义,古有玄皋犒师,宋末也有义商破家以筹军资。即便是李平章,当年也是贩卖芝麻出身。若无他振臂一呼,岂有我淮安军之现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处!不像某些人,满嘴忠义仁孝,却给蒙古人舔勾子,说什么夷狄入夏则夏!”(注1)

.......

早已从工商中尝到甜头,并且每年从淮扬商号中有大笔红利可拿的大多数文武官员们,根本不觉得吴良谋等人所炮制盟约,有什么过分之处。相反,他们还巴不得其余所有诸侯,也能照着“荆州之盟”签订同样一份东西,让淮扬的商品,早日大行于天下。

“主公,如果照这样下去,今后我淮扬再对外宣战,就不是解民于倒悬,而是有人竟然胆敢不买淮扬商号的账!”刘伯温舌战群雄,最终却寡不敌众。气得将头转向朱重九,愤然说道。

“那又如何,只要我淮扬兵戈足够锋利,什么理由不是理由?”于常林、黄老歪等人,撇了撇嘴,冷笑着回应。

“喀嚓!”外边响起一声惊雷,仲夏夜的暴雨匆匆而来。

一道道闪电划过夜空,好像某头刚刚断奶的猛兽,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露出獠牙!

注1:夷狄入华夏则华夏,是元代大儒许某的发明,意在为蒙元统治者寻求政权的合理性。后人不学无术,往往将其赖到孔夫子头上。不知道孔夫子泉下得知,会不会气得跳起来找他算账。

注2:将本章标题,改为獠牙,更为妥当。特此注明。

!!

书纵小说推荐阅读: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大秦:开局召唤杀神白起【完结】王爷,没空跟你搞绯闻:此妃不寻常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穿越南宋当皇帝仙人只想躺着十三皇子在北宋的逍遥日子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三国:我有移动商店!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一把砍刀平大唐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玄提刑官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南明大丈夫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三国之公孙大帝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张良!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时空医缘:大唐传奇武英殿盛唐血刃神机军师刘伯温之六魂葬法征伐天下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九龙夺嫡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明朝的现代化改造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紫塞秋风绑定八卦系统,我成最强锦衣卫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开局直播曹阿瞒大战董肥肥特种兵:开局打脸狗头老高!我和李白是同学北宋之天生反贼开局被嘲讽,我直接杀成异性王秦末,兵锋席卷九天十地大乾:帝国独裁者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生子当如孙仲谋开局亲兵背刺?反手召唤高宠赵云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书纵小说搜藏榜: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犁汉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我曾活在靖难晋末的卯金刀永乐大帝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魔妃太难追贞观合伙人善良的宇智波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疯狂的三国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离石游记三国之醉卧美人膝天娇绝宠,悍妃戏冷王抗战从周卫国开始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史上最强汉天子女帝家的咸鱼皇子烽火奇侠传谍战剧中身份太多怎么办扶蜀巡视大宋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我只想做个昏君末世女王修仙记赘婿之最强王者三国:我收买人心,刘备直呼内行你攻我容(GL)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乱世情缘学名张好古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特种兵明末做皇帝西游:贫僧又破戒了我岳父是朱元璋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妖孽夫,桃花妻刀尖之上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唐朝九千岁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穿越水浒,开局大战葡萄架大唐最强长子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
书纵小说最新小说: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