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再也不是那个轨迹上的崇祯十七年。
这一日的内阁值守房内,一众当朝阁臣们正因为崇祯刚刚传来的旨意而争执不下。
整个房间之内,总共有五人,这五人全是内阁阁臣。
其中有首辅卢象升,次辅孙传庭,阁臣李邦华,蒋德璟和王锡衮五人。
之前的阁臣诸如吴甡等人则早已经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去了。
此时,所有人讨论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靖国公是否封王之事而争论不休。
“这陛下是怎么突然就要给靖国公封王了啊?
是不是又有什么人在里面嚼舌根子了?”
蒋德璟说话之间不由的瞥了瞥正襟危坐没有说话的卢象升身上,不过卢象升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听说除夕之夜陛下突然下发的旨意,当时我等还在府中过年,不过既然陛下旨意已经下了,咱们还是讨论讨论此事吧,至于其他的事,今日就不要再提了。”
另一名阁臣王锡衮倒是听出了蒋德璟的话中之话,他倒不是向着谁,而是就事论事的说道。
“没错,陛下有了旨意,咱们就该商议商议此事是否符合法度,这靖国公南征北战,为我大明厉兵秣马,挽救于危难之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其实当初陛下可不止一次的想要册封靖国公为王爵,但是你们都知道,拒绝的人恰恰就是靖国公。
所以老夫认为,这靖国公绝对是当得起这王爵之位的,咱们今日不防就该议一议靖国公的封号是什么。”
李邦华跟周建安共事过,知道周建安的能力,更加明白周建安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他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何止一两件,其中的功劳随便拎一件出来安在别人身上恐怕最低都是一个侯爵,就算是公爵也不为过。
这么多件功劳加在身上,一个王爵甚至是有些委屈了周建安了。
所以李邦华也是对事不对人,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他的话倒是让所有人认同,但是说是这么说,一些内阁大臣们还是不希望周建安封王。
蒋德璟是其一,他不否认周建安的才能和能力,但是在他看来,周建安现在的权利已经足够大了,说句不好听的,这周建安现在若是打算造反,基本上有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把握拿下整个朝廷。
要是再封王爵,那这天下, 是不是有一天就真的会改姓周了?
这句话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都是这个意思。
所有人听着他的话手心都不由的捏紧出汗。
作为首辅和次辅的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人倒是没有开口。
直到他们说完之后,卢象升这才缓缓开口、
他轻声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件事他早就有了打算、
“中葆大人的话,本辅也很赞同,封王之事,尤其是实权王爵,活着的王爵,在我朝都是史无前例的。
此事,当慎重,本辅建议,此事留置,诸位同僚意下如何?”
中葆便是蒋德璟的字。
他这话一开口,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被支持的蒋德璟。
因为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卢象升作为周建安的老丈人,居然没有站在自己女婿的那一边?
倒是一旁的孙传庭似乎早就猜到了结果一般,微微一笑,继续保持沉默。
没有在意众人投来的眼神,卢象升继续说道。
“既然诸同僚并无反对,那此事便就如此办了吧,诸位散了处理公务去吧。”
说完,卢象升第一个站了起来,径直朝着屋外走去,众人面面相觑,最后也只能摇了摇头走了出去。
毕竟人家可是靖国公的老丈人,人家都没有同意,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回到自己的房屋之后,卢象升脸色依旧凝重。
关于封王之事,其实周建安早就拜托过他了。
他请卢象升在知道崇祯要封王的时候务必要站出来进行阻止。
因为周建安压根就不喜欢那个位置,一旦坐上那个位置,他的事将变得更多,更复杂。
而且自己的身份也将变得更加尴尬起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再那么方便。
并且要是升了王爵,那下一步还怎么升?
直接禅让帝位?
周建安是真的对这个位置没有丁点的兴趣啊。
算是什么帝位,那不过就是一个带着华丽头衔的囚笼而已,这种位置,最适合的就是崇祯这样的人去坐了。
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干活是最好的。
所以在得知此事之后,卢象升这才打算直接抗旨。
如今的内阁在周建安的建议下早就已经进行了改革。
以往的内阁,更多的就像一个吉祥物,要么权力过大,要么丁点权利都没有。
而现在的内阁,很多事都已经可以单独处理,唯有一个重大之事,紧急之事需要皇帝过目,披红以外,很多事都可以内阁做主。
同时,内阁和六部的权利也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内阁将作为政策的中枢进行制定和下放政务,而六部就是执行机构。
同时,内阁成员所有人都不得再兼任任何六部官职,但是,所有的六部之事也将区分成民事,军事,提刑等事由内阁阁臣们进行管辖监督。
同时,内阁成员的任命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任性随意。
皇帝不能再随意任命内阁阁臣,内阁阁臣也不能在死板的只是从翰林之中晋升,而是将由吏部官员每隔三年在整个大明范围之内,所有四品以上凡是考核评优的官员之中进行挑选,而后成为轮值内阁的候选人。
最后这些候选人会直接进入到轮值内阁候选名单之中,每一年之中每一人都会轮流进入到内阁轮值,这些人就称为轮值内阁。
之后再从这些人里面选出最终的候选人,皇帝也将从这些人里面选出合适的内阁成员。
如此一系列繁琐的操作之后,既提升了皇权,又提高了内阁的权力,将皇帝的个人影响压低了最低的同时又提高了内阁的办事能力。
如此,整个大明运转起来也会格外的顺利。
当然,今日之事已经议论完毕,卢象升也已经做好了面对崇祯怒火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