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生产力才是王道!
“你们所说的非常正确,当然是买粮食了,除了买粮食以外,还会购买其他的生活用品,包括铁锅铲子,各种各样的工具!”苏牧笑了笑点点头。
朱元璋说道:“可尽管是这样,那又代表什么呢?”
苏牧开口说道:“村长,他们把自己的钱花出去了,村子里的商铺就有利润,有了利润之后,村子里就可以去收税了!”
“有了相关的税收,村子里也有钱了,等到村子里有了相关的钱,给村子里的人发钱以后,多余的钱就可以去修桥修路!”
“实际上,村子里想要有钱的话,最关键的是要刺激消费,有了消费才会让更多的东西生产出来!”
“各大作坊生产出的东西,卖出去了就是钱,让他们赚到了利润,朝廷就能够收取他们的睡熟!”
“然后再花钱请村民们干活,村民们身上就又有钱了,然后再让他们去消费,这样反复循环以来的话!”
“商人所赚的钱就会越急越多,村子里的税收也会多,村子里就可以用这些钱去做更多的事情!”
“你们不是一直在想,请老百姓的钱到底从哪里来吗?”
“其实就是从这些地方收上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他们自己出的钱!”
“村长,这些东西你听明白了吗?”
朱元璋和在场的其他人,都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
他们觉得苏牧的话非常有道理,但又觉得想的不是特别明白。
旁边的李善成若有所思,“先生的意思是说,不能让他们把钱留在手里,要想方式的话他把他们的钱消费出来!”
“是这个意思吧?”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苏牧缓缓笑了笑,然后,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面色突然有了变化,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诸位千万不要想多了,我所说的这种花钱,是要让村民们自愿,让他们得到该有的好处!”
“而不是想方设法强迫他们去花钱,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会出大问题!”
朱元璋眉头微皱,“先生所说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先生刚才不是已经说过,花钱对村子里才是最好的吗?”
“确实是这样,但是这必须要来源于村民们的绝对自由,如果强行让他们把钱拿出来的话、只会导致市场彻底崩溃!”
“村民们正在需要花钱的时候、却拿不出来,那岂不是造成天大的悲剧了?”
听到这话以后,众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苏牧这样说他们就明白了。
实际上。
刚才他们几个人,心中还真有相关的想法。
如果真按照苏牧所说,想办法让他们把钱花出来,他们有一万种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
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有些太过于荒唐,最好还是不要想了。
“先生,那就把钱送给他们了,万一他们只是买一些必须的东西,其他的钱全部都存起来,又该怎么办呢?”李善长想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就目前为止,苏牧所说的这些都是理论,人性本来就有些贪婪。
没有人拥有多少钱,就一定会把钱全部花出去,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存一些。
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只要身边放着钱,才会感觉到非常安稳。
朱元璋对此深有体会,缓缓点了点头,还是期待地看到苏牧。
“这就需要大家去引导了,引导大家把钱花出来,而且是要自愿!”苏牧笑眯眯的开口说道。
“这要怎么引导?”李善长好奇的开口问道。
“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明天就非常清楚了,今天先让大家休息好吧,明天开始,大家想吃什么就要去买!”
“反正钱都已经送给了他们,想要怎么花,就看他们自己的意思了!”苏牧很是神秘的开口说道。
“好好好……”朱元璋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先生既然想要让我们感到惊喜,那咱们就等到明天再说吧!”
“明白!”众人缓缓点头。
然后。
大家就直接回去休息了,最近几天以来,苏牧就一直没有好好的休息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就并没有去打扰他。
朱元璋他们回到酒店以后,就立刻分别回到了自己房间,但让李善长和刘国威他们来到了自己房间,说是要商量商量……
“你们觉得先生所说的这些可明白了?”朱元璋开口询问起来。
“陛下……”李善长率先开口说道,“为什么觉得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
“现如今的大明王朝,有钱人可是非常多,但是愿意把钱花出来的人很少,也正是因为这样,朝廷的税收就意思很少!”
“全国上下绝大部分税收,其实都还是来自于农民!”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朱元璋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商人的地位实在太低了,做买卖的人非常少,还有很多的作坊不需要太多的工人,就不像村子里,先生需要很多的工人!”
“听说先生的纺织厂,就需要一千多个人,制衣厂也需要一千多个,等到做大以后,还有可能会突破上万!”
“这样一来,老百姓手上有了钱,有了钱他们才会想着去消费!”李善长低声开口说道。
“按照先生的说法,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大的原因,其实就是生产力太过于落后,在新型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很多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果能够加快进程的话,就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就会贡献出人去做其他的事情,为自己的家庭里增加一份收入!”
“只要生产力提高的话,就会释放大量的劳动力,百姓们才会有更多的收入,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有钱花了!”
听到这些话,朱元璋缓缓点点头,“你说的非常有道理,生产力太重要了!”
“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朝里的文武百官,也没有提到过相关的知识,如果不是先生的话,恐怕到现在为止,他们都还蒙在鼓里!”
“陛下,现在还完全来得及,有了先生帮助,咱们会改成很多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