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纵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北朝帝业第一卷关西新客0636忠良难得李泰归镇之后,许多事务再次涌到他的面前来。虽然周边形势不像他去年归镇时那样杂乱,但也足够他忙上好一阵的。

家中娘子此番随他赴镇,自然居住在内府之中。在他归镇之前,总管府已经将府邸修葺的更加宜居。而且治内许多大族以及蛮部豪酋们都以侍奉夫人起居生活的名义,主动将自家户中女子送来总管府接受选募。

这些内府事务李泰也无暇过问,索性全都交付给娘子进行搭理,让这小娘子忙起来,既能快速融入荆州的生活,也不会感觉太过无聊。

随同而来的关中时流,则被暂时安置在荆州城中,并有府员引导他们在境内游览一番,从而对当下的荆州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顺便等待参加稍后的招商会。

至于李泰自己,归镇之后先安排人员护送梁王返回襄阳,然后便开始处理几桩总管府内部的人事问题。

他此番回朝述职,台府对于荆州总管的人事结构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规模的改变,但还是对几个具体的人员和职位做出了调整。对此只要不触及李泰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方针,他便也没有提出反对。

台府此番要从荆州总管府调走荆州防城大都督窦炽、东荆州刺史侯植和新升骠骑开府的贺若敦等几人,让他们或是回朝或是返回霸府任事。

本着好聚好散的原则,李泰在几人离镇之前,分别安排与他们进行一次谈话。首先要作交谈的,便是窦炽。

窦炽作为荆州防城大都督,乃是荆州总管府下级别最高的武官之一。每当李泰率部出征时,窦炽便以留守而坐镇穰城,主管政务的总管府长史崔谦与之分领文武,可以说是李泰的左膀右臂。

级别这么高的上佐,在主官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通常是也不作更换的,毕竟培养一份共事的默契也并不容易。诸如大行台宇文泰旧年担任夏州刺史的时候,于谨便担任夏州防城大都督,双方搭伙至今,不只是事业上的好伙伴、也是生活中的挚友,并且还结成了姻亲。

不过李泰跟窦炽则就有点不同与此,之前霸府任命他为荆州刺史的时候,指派窦炽担任荆州防城大都督,与他搭配共事。

这样的搭配并不是李泰自己的意思,在此之前他跟窦炽也乏甚交情,甚至还有点担心窦炽肯不肯屈于其下。好在共事以来窦炽也都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一些重大的决策上面都以李泰的意见为主,就算他有什么意见发表,也都是一些拾遗补漏的辅助性提议。

李泰对于窦炽也都给以足够的尊重,并不将之当作寻常的下属来呼喝差遣,毕竟窦炽的身份和资历确实不俗,只可惜有点生不逢时以至于时运不济、反而需要屈居李泰这个后起之秀之下。

故而双方在荆州共事这段时间以来,倒也算得上是波澜不惊、互相成就。窦炽因为荆州总管府整体的功勋而得有名爵升迁,而李泰也因为有窦炽这样一个稳重老成之人留守后方才能放心的各处征战。

只不过双方之间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乏甚默契,或者说窦炽做不到李泰心中所希望的那样能够全心全意的站在荆州总管府的立场上去考虑和处理问题。

倒不是说窦炽这个人其身不正、三心二意,而是其人身世履历过于复杂,双方之间又没有宇文泰和于谨之间那种面对真正考验的经历,彼此间相处起来总是一种礼貌中透着生疏的气氛,有着一层不易消除的隔阂,李泰便也不敢完全的委以心腹,许多军政机要都不让窦炽涉入,也使得防城大都督这个职位的意义大打折扣。

所以对于此番台府提议调走窦炽,李泰也并没有提出反对,而是默认下来。至于接下来取代其人位置的,则就是柱国侯莫陈崇的弟弟侯莫陈琼。

李泰在总管府中设置宴席招待窦炽,并且让其继任者侯莫陈琼也列席堂中。

窦炽如约到来,李泰亲至堂前迎接,双方互作见礼,然后李泰便又向他介绍了一下旁边的侯莫陈琼。他见窦炽仍是一身袴褶戎袍,且眼神有些肆无忌惮的上下打量侯莫陈琼几眼,明显是心中有些不忿,李泰便也不由得暗叹一声。

人生绝大多数时候,出身、立场和选择都要远比个体的努力更加重要。所谓的人定胜天,往往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但如果不相信、不肯努力又没有别的优势的话,那么未来绝对还不如眼下这个逼样。

窦氏乃是鲜卑豪门大族,窦炽这个出身绝对碾压世间大多数人,包括侯莫陈琼。可问题是如今运势并不在他们这一方,就连宗室之家元氏、长孙氏都日渐没落,窦氏自然也不例外。

窦炽资历虽深,但因并非霸府嫡系,故而来到关西多年基本都是处于闲置状态。

之前窦炽被委任为荆州防城大都督,估计也是因为霸府想要在荆州形成一种多元局面、彼此制衡,但却没想到南梁剧变给东南战局带来莫大的转机,而李泰又敏锐的抓住这一机会并且充分的扩大战果,奠定了其人在荆州说一不二的局面。

如今对霸府来说,继续将窦炽留任荆州也已经起不到牵制李泰的作用,反而还有可能让彼此联系加深,还不如换上其他更有价值的人。

对于李泰而言,窦炽在职虽然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助益,但也并没有重要到不可取代,而且彼此间关系也并没有发展到亲密无间。换上如今的侯莫陈琼,起码李泰指使起来可以更加随性。

几人入堂坐定下来,李泰便先自感叹道:“之前奉命出守荆镇,心内忧恐资历浅薄、难堪大镇,幸在大都督仗义相随、共事府中。仍记得旧年初临此境,入眼所见多有荒芜,某等府中群众同心共力,遂成今日局面。

我虽忝为府主,但若没有大都督等雄才壮力之士倾心相助,恐怕也难创成诸功。今者朝廷传诏相召,心内虽然不舍,但亦不敢阻碍大都督高就。且将之前共事一番的情缘寄于此杯酒水,酒薄情厚,言短意长,此间话别之后虽然举目难见,但也盼望能够频向问候!”说完这话之后,李泰便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只是他这番话听起来情真意切,但其实也虚假的很,如果他真的这么看重窦炽,凭他如今所拥有的话语权,台府也不敢态度强硬的将窦炽调走。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事也不必说的太清楚,窦炽闻言后便也连忙端起酒杯并起身回应道:“使君言重了,末将能得相携入此,得与府中群众相拥殊功,已经是倍感荣幸。如今职命有改,不能继续效力于府中,心怀虽然倍感遗憾,但也期盼其他府员群众们能够继续为使君分忧效劳、为社稷再创新功!”

窦炽本身也没有资格埋怨李泰,他自知不喜他留事荆州者另有其人。而在事荆州这些时日以来,他所得也超过了付出。

就比如他的爵位,旧年追从孝武西出时便已经是真定县公,之后数年转事内外也都颇有功绩,但却一直都没有递迁。一直等到去年荆州总管府创建诸多大功,窦炽因在总管府中职位显要,本身虽无显着功勋,但也因此而得封蔡阳郡公。

所以此番就算李泰没有为之向台府据理力争,他也没有理由抱怨。而且他自己虽然被调离,但侄子窦毅仍然留事总管府中,而且颇受提拔,他也有必要继续向李泰保持恭敬有好的态度。

不过对于窦炽而言,此番调任多少有点冷灶刚刚烧热便被踹下炕的窘迫感,所以对于侯莫陈琼这个继任者,他便乏甚好态度。

当侯莫陈琼微笑着向他请教担任荆州防城大都督该要注意什么事项的时候,窦炽便不咸不淡的说道:“似我这般志力老颓之人,都能够在此职上参创殊功,将军筋骨正壮,自然也能够胜任无忧。并非此职不需特重才士,只不过府主英明强济、运计周详,府内群众但守本分、勿为擅计,虽平庸之徒亦可分享威赫之功。”

侯莫陈琼听到窦炽这么说,不免便有点意态讪讪,不过当着李泰的面他也不好直接反驳窦炽的话,只能将这口闷气咽了下去。

李泰听到这话后倒是一乐,他也正想找个时间敲打一下侯莫陈琼,让他在荆州任上要紧记得安分守己。

彼此间倒也并不陌生,侯莫陈琼一度还曾担任过自家丈人独孤信的下属,一路行来态度倒还端正,但却保不齐其人仗着背后有个柱国兄长而在荆州内部搞什么小山头,这自然是李泰不能容忍的。

相对于窦炽暗存忿怨,侯植对于自己的调离倒是比较看得开。他所担任的东荆州刺史地狭民少、乏甚发挥,而且随着义阳入手,东荆州的战略价值也是骤降。而他此番调回关中,却是将要拟任大州刺史,对此他当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当然在李泰邀其入府宴请送别的时候,侯植也是语调真挚向李泰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过去一年一系列的功勋不只是让他官爵升迁,更是人生中一项非常宝贵的履历,哪怕百年之后,后人也能因此自豪。

眼下虽然暂时调离,但是侯植也非常期盼能够再归李泰麾下统率。这样英明雄伟的主将,相信没有任何将士能够拒绝效力。

这两人礼送离职后,借用于襄阳的贺若敦便也回到了州府。

入府拜见李泰的时候,贺若敦并没有主动提及他被调离一事,而是先对李泰大声恭喜道:“仆在襄阳得闻郎主入国之后便荣居大将军,心内甚为欢喜,并窃以为朝廷此番封授尚算得体。前者从事河内公,今者效力郎主门下,翁婿分居二大,可谓是人间佳话。仆能转事两府,也是甚感荣耀!

人或因此有谓仆之命格能使主上势旺,这也是荒诞之言,哪有仆下提携郎主的道理?只不过是仆能恭从郎主差遣,临事敢搏、悍不畏死罢了!”

这家伙一开口,那股熟悉的感觉便又扑面而来。虽然李泰之所任大将军和二大中的大将军并不相同,但字面意思倒也说得通。

在听贺若敦这么一说,李泰才知原来他和他丈人都是深受贺若敦这个旺主的体质助益。他要真觉得这是荒诞之言,又专门提那一嘴做啥?可见这家伙最近确实是有点飘了,得亏是借调在荆州,否则单单他回朝述职这年前年后又不知会搞出多少内部矛盾来。

这么一想,李泰顿时便觉得贺若敦此番被调回去也不是什么坏事,正好可以测试一下过去这些日子以来大行台内部统战维稳工作做的怎么样了。

不过他这里还没来得及开口,贺若敦已经先一步说道:“古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郎主去年开创那么显赫的功勋,国中非议者必然不乏,否则便也不会发生要将仆调回国中这样的邪论!

如今汉东虽已平定,江陵却仍未伏法,更有大江上下之敌,岂有贼势仍壮却召还大将之理?持此论者无非是不欲郎主门下皆功名显赫,郎主如此英明,想必不会纵容这一奸计得逞!”

李泰听再让这家伙说下去,还不知他会作怎样的发挥,于是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然后便开口说道:“召你回朝,也并非什么闲人邪计。大行台亲自垂问,言道今年国中或还要有兴兵大计,问我荆府才力谁堪任重,我列数几员,大行台对你力破柳仲礼事甚是赞赏,欲授先锋之职。”

贺若敦听到这话后脸上便也流露出几分自豪之色,但在略作沉吟后,还是又垂首说道:“仆多谢大行台赏识,但相较归事台府,仍然愿意继续追从郎主。前者河内公亦曾举仆于台府,但却未得见重。台府人事复杂,远不及郎主大度能容,非常之才力,亦需非常之气量,请郎主不要弃我!”

“近年东南并无大事待作,勇将留此难免浪费一腔志力。况且如今我出镇东南,国中人情家事亦需心腹协助操持。至于你所担心的台府人事,往年是因无所依从而受困于此,如今世人皆知你是我的门生,谁敢刁难?”

李泰对于贺若敦的确是有更大的容忍,不只是因为其人自己,还要加上其子贺若弼那一份,见其怯于台府人事不肯归国,便又耐心劝告并作出保证道。

贺若敦听到这话后才又打起精神来,垂首说道:“郎主既作此言,仆自当领命。只是临别之前再告郎主,仆虽身居千里之外,但此心迹仍是郎主爪牙,忠良难得,恳请郎主切勿忘怀,得时召回!”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书纵小说推荐阅读:鹰扬三国我要做驸马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大秦:开局召唤杀神白起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寒门枭龙【完结】王爷,没空跟你搞绯闻:此妃不寻常亡命之徒穿越南宋当皇帝仙人只想躺着十三皇子在北宋的逍遥日子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三国:我有移动商店!从神探李元芳开始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一把砍刀平大唐大唐:六岁皇子,开局拔李二胡子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玄提刑官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大唐:太子的轻松日常三国之公孙大帝大秦:重生博浪沙,怒射张良!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九霄玄电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时空医缘:大唐传奇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盛唐血刃神机军师刘伯温之六魂葬法征伐天下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九龙夺嫡被逼嫁深山,开荒种田过红火日子明朝的现代化改造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绑定八卦系统,我成最强锦衣卫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开局直播曹阿瞒大战董肥肥我和李白是同学开局被嘲讽,我直接杀成异性王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秦末,兵锋席卷九天十地大乾:帝国独裁者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
书纵小说搜藏榜:我携山河画卷,穿越古今追光犁汉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我曾活在靖难晋末的卯金刀永乐大帝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魔妃太难追贞观合伙人善良的宇智波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疯狂的三国横扫天下的拓跋王骑大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离石游记三国之醉卧美人膝天娇绝宠,悍妃戏冷王抗战从周卫国开始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史上最强汉天子女帝家的咸鱼皇子烽火奇侠传谍战剧中身份太多怎么办扶蜀巡视大宋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我只想做个昏君末世女王修仙记赘婿之最强王者三国:我收买人心,刘备直呼内行你攻我容(GL)穿越后周:从校长到圣宗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乱世情缘学名张好古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特种兵明末做皇帝西游:贫僧又破戒了我岳父是朱元璋冲喜傻妃的攻略手札妖孽夫,桃花妻刀尖之上鬼王倾妃:带着淘宝来穿越唐朝九千岁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穿越水浒,开局大战葡萄架大唐最强长子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
书纵小说最新小说: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